關于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20252012號提案的答復

日期:2025-06-11 09:54 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 | | |
 林子夏委員

《關于提升鄉創為著力點促進我市兩岸青創交流融合的建議(20252012號)收悉。感謝您對福州市兩岸農村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根據我局職能答復如下:

一、加強政策支持。我局牽頭制定的《關于促進榕臺農業融合發展若干措施》(榕政規〔2022〕10 號)于2022年底正式印發,將加強鄉建鄉創合作列入促進榕臺農業融合發展若干措施之一。支持臺灣建筑師(含文創)團隊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發展、鄉村產業培育、文創等鄉建鄉創項目建設,借鑒臺灣地區社區營造、陪護式服務等有益經驗,培育出一批促進鄉村振興的合作樣板項目,推動榕臺兩地互學互鑒。鼓勵縣(市)區將符合條件的榕臺鄉建鄉創合作項目納入鄉村振興相關項目庫中,予以保障支持。

 二、深化部門協作。積極落實《福州市關于深入推進閩臺鄉建鄉創合作助力鄉村振興和兩岸融合的實施方案》,主動配合市城鄉建設局搭建閩臺鄉建鄉創合作對接平臺,組織縣市區摸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培育方面的鄉建鄉創合作意向項目,充實項目庫。鼓勵各縣(市)區積極探索“鄉建鄉創”模式,支持有條件的試點示范鎮村積極引入臺灣團隊開展合作,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與創意,因地制宜謀劃生成、組織實施一批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項目。

三、打造農文旅精品。大力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通過鄉建鄉創打造更具福州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村推動兩岸農文旅融合發展。推薦臺農臺商集聚的永泰縣申報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推介“山水游居·樟臺融合——永泰縣夏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創建2024年中國美麗鄉村精品線路,打造“草木谷”閩臺茶文化藝術中心和茶旅小鎮、臺灣青梅文化創意展示館等精品農文旅項目學習借鑒臺灣地區社區營造、駐村“陪護式”服務等鄉建理念模式,成功搭建臺灣青年參與榕臺鄉建鄉創合作平臺涌現出閩清縣雄江鎮鄉村文旅示范片區、永泰縣“嵩口模式”、羅源縣起步鎮等全省鄉建鄉創合作的典型樣板,推動鄉建鄉創和農文旅融合發展

四、著力品牌塑造。通過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培育農村新業態,提高基層經營管理能力,帶動村財增收和村民增收持續擴大閩臺鄉建鄉創合作覆蓋面和影響力,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鄉村發展案例如:閩清縣雄江鎮雄江鎮聘請臺灣運營師曾芝穎策劃民宿集群,盤活閑置資產,打造“水天一色”等9家民宿樣板,帶動55名鄉賢返鄉創業;永泰縣嵩口鎮與閩臺鄉建鄉創團隊攜手合作,按照“自然衣+傳統魂+現代骨”的建設模式,在業態培育、農房改造、公共空間打造等方面創新嘗試,持續推動嵩口古鎮提檔升級;連江縣黃岐鎮古石村通過引入閩臺鄉建鄉創團隊挖掘文旅資源、激活產業空間,從傳統“空心”漁村蛻變成為福馬融合發展、多元業態進駐的藝術村落; 長樂區營前鎮長安村發展樹葡萄產業,延伸至加工、文旅,村集體收入從零增長至超百萬元

下一步,將根據委員建議和省、市有關工作部署要求,支持“鄉建鄉創”模式進一步推廣,培育更多兩岸融合與鄉村振興的典范

一是打造融合亮點。結合福州產業發展實際,在符合申報條件基礎上,優先認定臺農領辦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探索發展精致農業、創意農業新業態,挖掘榕臺特色鄉村休閑精品線路,推動兩岸農文旅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增創特色亮點

二是培育合作典型。鼓勵各縣(市)區進一步挖掘閩臺鄉建鄉創亮點特色,總結臺灣社區營造、陪護式服務等發展經驗,加強與住建部門對接,支持打造更多鄉建鄉創典型模式。

三是拓展融合平臺。支持引導臺農臺企以人才輸出、技術指導等方式參與“一村一品”、產業強鎮、產業園及產業集群建設;鼓勵支持臺胞臺企參與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引導臺灣團隊開展鄉村環境整治、產業培育、文化創意、活化運營和實施駐村“陪護”服務等,積極打造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新平臺。

 

領導署名黃禮濱

人:陳麗明

聯系電話:83508153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