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20253146號提案的答復

日期:2025-06-05 17:10 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 | | |
 張蘭英委員

    《關于強化社會保障,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建議》(20253146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市農業農村局高度重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關工作,結合職能,從多方面保障農業轉移人口權益,推動其市民化進程

一、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

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部署以及相關文件精神,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建立自愿有償退出的辦法。

一是扎實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工作。我市切實落實組織領導、政策保障、糾紛調處、督查考評等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要求,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有效保障進城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頒發新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63.51萬本,頒證率99.34%。

二是強化農村宅基地審批指導工作。通過編印相關宅基地政策匯編、開展宅基地培訓、保障村民建設用地需求、下發相關文件通知、強化調研指導、加強專項檢查等相關舉措,結合農村宅基地和建房“點題整治”和“清理違法建設不力,監管工作不到位”問題集中整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市農村宅基地審批工作的監督、指導和管理,協同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指導鄉鎮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格審查,嚴格執行“一戶一宅”政策,確保鄉鎮依法依規審批農村宅基地。2024年全年共審批農村宅基地3880宗,面積565.06畝。

三是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我市作為全國試點設區市,2020年8月已全面完成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各項任務,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2274個、組級集體經濟組織5個,頒發股權證書122.5萬本,各縣(市)區均依法依規制定出臺了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辦法、示范章程和收益分配規定等有關文件。近年來,不斷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在總結提升省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試點縣級經驗的基礎上,在全省率先整市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出臺《關于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實施意見》及配套文件,首創“市屬國企+縣(市)區”合股運營方式,2023年底掛牌成立市級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實行“政府主導+國企主體+市場化運營”,構建覆蓋全市、統一規范、四級聯動的市場體系。截至2025年4月底,全市涉農資產累計成交2023宗,累計成交金額27.10億元,平均溢價率達9%,其中今年累計成交800宗,累計成交金額13.75億元。

二、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

我市堅持訓育結合,強化高素質農民訓后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加強高素質農民訓后指導和幫扶,幫助高素質農民抱團發展、協作發展、互補發展;同時也不斷加強我市高素質農民培訓的基礎條件建設,強化教育培訓實習、實訓基地分級分類管理,優化高素質農民培育形式手段,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工作水平。“十四五”期間,共計培訓高素質農民8萬余人次。2024年特別邀請“田秀才、土專家”進行授課,以增強培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打好現代農業“特”字牌

一是充分挖掘水產、畜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竹木花卉具有福州特色的名、特、優、新產品,加快培育福州橄欖、福州金魚、福州魚丸、連江鮑魚、永泰李梅、福清一都枇杷、羅源秀珍菇、長樂青山龍眼、福清漁溪龍眼、瑯岐葡萄等福州知名農產品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不斷擴大“福”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推動特色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加快發展農村電商,建成村播網點1700多個,培訓農村電商帶貨主播4500人次,帶動電商銷售農特產品超12億元,推進電子商務與農產品生產加工、鄉村旅游、鄉村文化等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履行工作職責,加強部門協作,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領導署名林斌

         人:戴曉霞

聯系電話:83811807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