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20241135號 建議的答復
王振委員:
《關于以文化賦能榕城公園打響“千園之城”品牌的建議》(第20241135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市深入踐行生態理念,發揮城市山水資源優勢,持續推進千園之城建設。“千園之城”也成為福州榮獲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的一大亮點。在建設“千園之城”的同時,我市高度重視文化興園。園林中心積極探索“城市公園+文化”模式,結合地域特色和文化特點,提煉公園文化IP,突出重點亮點,將文化、歷史、人文、休閑及景觀融為一體。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有效提升公園服務水平,煥活綠地空間,讓百姓盡享綠色生態福祉。2024年以來,已開展“市樹市花市果在公園”、“非遺進公園”、“閩都文化在公園”、“自然科普教育在公園”等系列活動46場。
下一步,我中心將結合您關于以文化賦能榕城公園打響“千園之城”品牌的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注重公園文化建設的地域特色
深刻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踐行“一園一品”理念,建設特色展館。如,于山風景名勝公園用好公園內福建人民革命大學校史館資源,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動物園建設昆蟲館研學基地,開展科普教育;西湖公園挖掘梳理宛在堂的故事,推進西湖治理數字化展示館建設。
二、注重公園文化建設的標準提升
一是加強文化“打卡點”建設。在各公園將持續挖掘福州歷史文化、特色文化、廉政文化等元素,打造特色廊道、創意園區、主題文化園。如,西湖公園保護桂齋、禁煙亭歷史文化古跡,弘揚英雄精神;冶山春秋園打造了遺址考古發掘區,冶山歐治池核心保護區和遺址博物館區,展示閩越文化;于山風景名勝公園通過修復戚公祠古建筑群、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觀……讓公園成為廣大群眾身邊“有顏值、有內涵、有溫度”的充滿文化氣息的“打卡地”。二是開展文化特色品牌活動。各公園將圍繞春節、元宵節、拗九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常態化開展“我們的節日”民俗特色活動:如,西湖公園上巳節、于山風景名勝公園“白塔書場”福州評話、茶亭公園“茶亭書場”“十番音樂”、晉安河公園花藝公益課堂、兒童公園“六月兒童活動月”、“樂享自然課堂”、“益童集市”等活動品牌。
三、注重公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地標
各公園將按照公園的歷史文脈變遷、所在地特點,突出歷史名人、特色文化、海濱城市等地標元素,彰顯風格,凸出主題,逐步把公園打造成為城市文化地標。如,金山流花溪公園依托古榕資源,以“榕”為線,以科普、書法、繪畫、歌舞為譜,持續開展“榕樹精神代代傳”活動,推廣榕樹文化,弘揚榕樹精神,打造榕樹精神文化品牌;烏龍江公園在帝封江茉莉花基地廣植茉莉花,常態化開展茉莉花文化宣傳;閩江公園實施南江濱景觀改造工程,將華僑文化融入華僑園內的浮雕世界地圖、景觀柱,再現了華僑遍布世界154個國家的風采,展示福州華僑的拼搏故事和華僑精神;建設福橘園,讓游客感受“市果”帶來的福文化。
四、注重用好用活特色公園文化
一是講好“花語”。總結推廣西湖公園菊花展經驗,在前期公園當家花旦培育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琴亭湖公園杜鵑花節、于山風景名勝公園蘭花展、茶亭公園荷花展、金山公園荷花節等特色花事活動,進行花卉知識科普、花卉文化展示,形成公園特色名片。二是用活資源。融合各類資源,打造公園特色文化品牌。如,聯合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在西湖公園舉辦新春金魚展;聯合福州市林業局等單位,在動物園舉辦愛鳥周、動物課堂。三是弘揚“福”文化。以“演藝+展陳+互動”形式,利用現代融媒體技術傳播,線上線下結合,擴大福文化進園林行動的影響力。結合傳統節日,聯合其他單位、鎮街、社區等,開展福建特色的文藝演出和非遺互動活動,使市民群眾的“公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最后,再次感謝您對我市園林綠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專此。
領導署名:江敬勛
聯 系 人:吳月嬌
聯系電話:87560815
福 州 市 園 林 中 心
202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