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20241185號提案的答復
〔辦理結果:A〕 |
|
關于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
20241185號提案的答復 |
林春強委員:
《關于加快福州水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的建議》(20241185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福州市海域廣闊,海洋生物種類繁多,既是海洋資源大市,也是漁業經濟強市。福州先后被授予“中國魚丸之都”“中國鰻鱺之都”稱號。瑯岐紅蟳、連江鮑魚等10個特色品種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或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目前,全市現有9家漁業及漁業相關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1家漁業及漁業相關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104家漁業及漁業相關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水產品加工船3艘,擁有連江鮑魚百億強縣等多個特色產業縣;其中,馬尾區水產品預制菜上下游企業共54家,2023年全區水產品加工產量超731噸,產值超123億元,水產品預制菜生產企業產值近80億元,馬尾區水產品預制菜規模已初步形成。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根據《關于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十條措施》政策精神,我局聯合福州市財政局共同制定發布《福州市海洋與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農產品加工經營主體新增生產線,投資達100萬元、200萬元以上的,分別獎勵30萬元、50萬元。2023年,我局對馬尾區的4家水產加工企業新建的4條水產加工生產線分別予以了獎補。二是2023年,福建省財政廳聯合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下達2023年漁業發展補助資金。經過爭取,馬尾區獲得285萬的水產品冷庫設施設備的獎補資金,進一步引導鼓勵馬尾區的水產加工企業進行升級改造。
二、進一步加快漁獲碼頭裝卸效率
為了提高遠洋漁獲裝卸各環節作業效率,降低企業原料獲取成本,市政府出臺《支持遠洋漁獲上岸行動方案》。政策出臺以來,我局通過主動對接漁獲上岸涉及的各單位、各環節,積極推動各項措施落實:一是推動新增福清元洪碼頭3-4號泊位、馬尾舊港1-2號泊位、青洲散雜貨碼頭4號泊位,作為我市遠洋漁獲定點上岸和優先裝卸碼頭;二是建設遠洋漁船管理與服務平臺,開發使用“漁船進出港調動及審批管理功能”模塊,提供漁船返港-抵港-靠港全過程的動態監控和管理服務,實現遠洋漁獲裝卸有效調度;三是配合連江縣政府、市城投公司,共同推動福州現代遠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加快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目前,基地母港一期3-4號泊位已具備漁船靠泊卸貨條件,首批遠洋漁獲已于今年1月順利上岸;正在加快5-6號泊位建設,爭取今年9月母港一期全面完工,年內正式通關開放。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1.進一步做好水產加工原料保障。加快養殖優化升級,持續推動深海裝備養殖平臺建設,爭取國家、省、市政策資金支持,推動深海裝備養殖平臺增量擴面,推廣連江縣平臺登記試點經驗。落實省、市水產種業振興相關政策措施,組織申報創建國家級水產良種場,推動水產種業振興發展。
2.持續培育打造水產加工品牌。通過繼續開展省、市著名區域公用品牌和著名、知名農產品品牌的評定,鼓勵引導我市水產品加工企業進一步加大產品品牌建設,打造高端水產品品牌形象,推廣“海文銘佛跳墻”等企業品牌打造的成功案例。持續打造“中國魚丸之都”“中國鰻鱺之都”等水產品品牌形象,推進“福州魚丸+”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3.持續貫徹落實《支持遠洋漁獲上岸行動方案》,著力提高遠洋漁獲裝卸各環節作業效率,確保遠洋漁船有序返港、遠洋漁獲及時上岸,有效降低企業原料獲取成本。
領導署名:陳明東
聯 系 人:吳旭暉
聯系電話:83536732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
2024年7月23日
(此件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