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20242078號提案的答復
謝憶委員:
《關于完善設置AED站點,配備急救隊伍的建議》(20242078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動應急救護培訓工作,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福州市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十六條措施》,要求普及心肺復蘇課程,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逐步配備AED除顫儀或建立心肺復蘇特色專用教室,市衛健委等十部門出臺了《福州市“十四五”公共場所配置AED+群眾性應急救護公益項目實施方案》,并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在校園急救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將心肺復蘇和急救知識納入學校健康教育。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中小學校嚴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開足上好健康教育課,按學生的年齡水平教授相應的意外傷害應急處置、急救等知識和技能。《福建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意見(試行)》明確提出將心肺復蘇急救知識和技能引進課堂。在課程設置上,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制訂相應的培訓課程,從而使孩子接受計劃、系統、連續的培訓。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心肺復蘇的基本概念、處理方法;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掌握搶救時間呼吸循環系統知識,初步了解心肺復蘇流程;初中生除了要了解心肺復所需要的知識外,還要利用心肺復蘇模型教具進行練習,初步掌握心肺復蘇技能。 各學校認真落實《指導意見》要求,把心肺復蘇急救自救知識和技能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以班級(年級)為單位,借助圖片、視頻、模型教具等進行教學,同時布置家庭作業,做到學校家庭聯動,強化心肺復蘇知識與技能,切實提高中小學生的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普及率,形成我市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特色。
二是將心肺復蘇和急救知識納入基礎教育相關課程。結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在體育與健康、生物學等學科融入了急救知識相關內容。例如:初中生物學課程要求學生“模擬練習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等,高中生物學課程專門開設了“急救措施”模塊,其內容包括緊急情況下公民必備的最基本的醫療急救措施知識與技能,如常用急救藥物的使用、“120”緊急呼叫、心肺復蘇、外傷止血、游泳意外的自救、動物咬傷后的處理、煤氣中毒后的自救與互救等方面的內容。根據《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要求,將加強學生急救自護教育納入綜合實踐活動中,結合不同學段學生年齡特點,指導學校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中,加強應急防護能力的培養。《高中階段學生軍事訓練大綱》明確要求,將戰場醫療救護常識,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心肺復蘇等衛生與救護內容納入必訓內容,以了解戰場醫療救護基本知識,學會意外傷自救互救的基本要領和方法。
三是加強學校應急救護能力建設。近年來全市各學校加大教師應急救護培訓和AED除顫儀配備,已有14600余名教師取得應急救護合格證書(其中體育教師已全員培訓取證),220余所中小學校配備了AED除顫儀,為開展學生心肺復蘇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校園急救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期舉辦學校醫務人員及保健教師業務講座或培訓班,加強現有學校衛生專兼職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提升人員應急救護等方面的業務能力。將突發狀況的急救知識納入新聘任教師的培訓和在職教師的崗位培訓,提高教師隊伍心肺復蘇等應急救護水平。2023年,市教育局與福建省急救中心聯合啟動學校應急救護團隊培養和急救知識普及項目,首批選取了6所試點學校,由省急救中心為試點學校各培養一支應急救護核心團隊,并定期派專家進校園開展師生應急救護科普及技能培訓,提高校園應急救護能力,保障師生生命健康。
四是開展多形式急救知識宣傳工作。各學校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廣播、微信、微博、宣傳欄等手段,向師生傳播生命安全教育知識,鼓勵各學校邀請衛健部門、紅十字會的專業人員到學校對教職工和學生開展急救知識、衛生保健知識講座和現場演練,多形式開展急救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學校師生的自救自護能力。
您提出的建議意在提升學生和公眾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普及率,推動校園應急救護能力建設,充分體現了您對福州教育和衛生健康等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下一階段,福州市教育局將充分吸收您的意見建議,重點采取以下舉措:
一是強化督促檢查和評價考核,落實《福州市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十六條措施》等要求,確保我市中小學生心肺復蘇課程落到實處,將課程安排在體育與健康知識教學、基礎教育相關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軍訓等中進行,加強教學和活動內容評價考核,并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范圍,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掌握心肺復蘇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注重家校聯動,通過布置家庭作業等方式,帶動全民參與心肺復蘇技能學習。
二是繼續加強學校教職工的培訓力度,對學校體育教師、校醫、教職員工采取分層次和梯次培訓策略,中小學體育教師利用崗位培訓、教研活動及骨干教師培訓班等分批進行心肺復蘇專項培訓,提升體育教師心肺復蘇技能授課水平。繼續開展教職員工應急救護培訓,擴大教職員工取得應急救護合格證書比例,壓實縣(市)區中小學教師受訓數量,提升教職工的急救知識等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廣大師生的健康安全。同時多方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學校積極邀請衛健部門、紅十字會等專家入校開展心肺復蘇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
三是督促各學校加強心肺復蘇教學模型、心肺復蘇特色專用教室、AED除顫儀等急救設備和教學設施在學校的配置,并做好使用操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為心肺復蘇技能培訓進校園提供更充實的保障。
衷心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領導署名:念琪
聯系人:謝富才
聯系電話:83379580
福州市教育局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