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第1405號建議的答復
答復類別:A類
|
關于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
第1405號建議的答復 |
張翼代表:
《關于整合提升漳港海蚌保護利用,打造福州水產名片的建議》(第1405號)收悉。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您給我市海洋漁業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為推動我市海洋漁業經濟工作提檔升級、高水平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提供了重要參考。對此我局向您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感謝您對我市海洋漁業的關心與支持。我市漁業部門針對您的相關建議開展了以下四個方面工作。現將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打造“漳港海蚌”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
“漳港海蚌”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也是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同時漳港西施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被列為我國第五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多年來,我局積極推進漳港海蚌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及商標使用,長樂區將“漳港海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授權給區城投公司使用,依托公司經營不斷完善漳港海蚌產業鏈。同時,舉辦“中國(長樂)海蚌旅游文化節”,精心設計漳港海蚌甄別和“漳港海蚌”蚌王爭霸賽活動環節,整合海蚌文化展、專題研討會、海風集市、美食評選、攝影大賽等系列活動,依托濱海旅游規劃,積極嘗試將漳港海蚌特色水產品與長樂海洋文化相結合,開發趕海觀光、美食工坊等特色項目,通過短視頻、自媒體和主流紙媒宣傳,提升品牌影響力。
二、強化科技支撐,促進產業升級
1.科學推進海蚌生境恢復。由中央資金支持建設海蚌重要生境恢復與藍碳增匯工程項目已開工,在長樂區下沙海域開展生境恢復調查,并在下沙海域布放礁體和海蚌稚貝定點放流裝置,引入貝藻和海蚌種苗,打造藻礁及海蚌礁復合人工魚礁群,為海蚌提供良好的生境恢復條件。
2.積極研發海蚌養殖餌料。目前傳統的藻類食物來源無法滿足海蚌幼貝至成貝的商業化規模養殖需要,為攻克海蚌餌料難題,2024年由長樂區城投集團申報區“揭榜掛帥”科研項目,聯合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計劃在兩年內完成海蚌餌料研發課題。
3.探索研發海蚌采捕工具。我市長樂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已委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發適合采捕海蚌的工具,規劃合適的采捕試點區域,引導漁民采用合法、科學的采捕工具進行采捕。
三、完善保護機制,科學管理資源
1.持續開展海蚌增殖放流。利用中央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和市級增殖放流專項補助資金,我市每年安排在漳港西施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展西施舌(海蚌)的增殖放流任務,2021-2024年累計投入250萬元,投放西施舌苗種共計440萬粒,有效推進了海蚌種質資源的恢復和可持續發展。
2.推動實施限額捕撈制度。今年開展漳港海蚌資源現狀調查和捕撈工具研發等采捕許可前期論證工作,待海蚌采捕總量和海蚌采捕工具確定后,即可實施發放海蚌采捕許可證。
3.開展專項執法行動。近年來針對使用拖曳水沖刺耙耙刺等非法捕撈海蚌行為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各級執法機構強化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的執法檢查工作,重點清理整治違規漁具和嚴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非法捕撈,有效遏制了群體性違法捕撈行為。2022年以來,開展集中銷毀違規漁具現場會1場,銷毀高壓耙刺18副,查處攜帶拖曳水沖刺耙耙刺案件12起。
四、統籌市場規劃,強化品牌推廣
實施“從育苗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體系,創新應用“數字溯源”技術建立海蚌溯源系統,啟用“海蚌身份碼”,每粒漳港海蚌都擁有唯一“身份證”,有效保障產品安全性。依托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打造“福漁”品牌宣傳矩陣,強化“福漁”品牌宣傳推廣。2024年8月,委托專業單位開展“漳港海蚌”合作運營工作,首家漳港海蚌官方旗艦店已于2025年1月在長樂和平街開業,推出長樂相“蚌”產品禮盒,線上線下同步啟動銷售。
下一步,我局將從三個方面繼續指導長樂區做好漳港海蚌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一是強化海蚌生態保護,持續開展生態修復與資源增殖,加強執法與限額捕撈管理。二是繼續深化“漳港海蚌”品牌建設,擴大文旅融合效應。三是指導長樂區推進海蚌科研項目落地,延伸海蚌產業鏈條,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再次感謝您對福州市海洋與漁業事業的關心與支持!希望您繼續關心關注福州海洋漁業產業發展,多提建設性、針對性建議,共同助力福州打造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標桿,為譜寫“海上福州”建設新篇章凝聚智慧與力量!
領導署名:陳明東
聯 系 人:鄭春橋
聯系電話:0591-83536732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
2025年4月14日
(此件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