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第1356號建議的答復

日期:2025-04-21 16:39 來源:海漁局
| | | |
 

答復類別:A類

 

關于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

第1356號建議的答復

 

鄭嬋代表

《關于加強福州市海洋科技創新的建議》(第1356號)由我單位會同市科技局、財政局、人社局、發改委辦理。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您給我市海洋漁業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為推動我市海洋漁業經濟工作提檔升級、高水平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提供了重要參考。對此我局向您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感謝您對我市海洋漁業的關心與支持。

福州市高度重視海洋科技創新,圍繞搭建創新橋梁凝聚海洋科研合力、廣納精育英才夯實創新智力根基、多元匯聚資金注入創新發展動力、打通鏈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我局針對您的相關建議開展了以下方面工作現答復如下:

一、搭建創新橋梁,凝聚海洋科研合力

(一)搭建協同創新平臺

福州市著力構建1+6+4特色海洋科創體系,以福州海洋研究院為核心,聯合113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組建 福州海洋漁業科創聯盟,促進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借助漁業周、海裝大會等平臺,舉辦多場海洋科技論壇,如在漁業周期間,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陳堅、薛長湖等知名院士和專家學者分享前沿科技,為各方交流合作搭建橋梁,推動海洋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同時,在鼓樓區建設海洋經濟科創高地,規劃載體面積5.6萬平方米,配套建成高標準展廳、項目轉化中心等載體,入駐中船藍薈、申昊科技等78家涉海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創新集聚效應。

(二)完善協同合作機制

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深度合作,支持福州海洋研究院采用1+1+N模式,與省內外優秀涉海資源共建6大海洋重點產業聯合研發中心,涵蓋水產種業、深海養殖等領域,集聚391名優秀海洋科研人才。明確了合作各方的權利、義務、成果歸屬和利益分配方式,有效提升了協同創新的積極性。此外,各成果轉化集中區的縣(市)區積極發揮海洋漁業科創聯盟作用,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吸納更新成員單位,定期走訪共享技術,對接生成科研攻關項目,實現產學研無縫對接。

二、廣納精育英才,夯實創新智力根基

(一)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福州市出臺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引進政策,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科研啟動資金等方面給予優厚待遇。支持福州海洋研究院聘請江南大學陳堅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引進院士團隊加盟。同時,吸引了包括國家特聘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在內的90余位科研人員加入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對引進的海洋經濟省高層次人才特級和A類、B類、C類人才,給予25-700萬元安家補助。截至目前,已有7名海洋經濟人才入選福建省高層次ABC類人才,其中引進人才4人;8名海洋經濟人才入選福建省工科類青年專業人才、54名海洋經濟人才入選“雙一流”人才

(二)重視人才培養工作

福州本地高校積極優化海洋相關專業設置,加強學科建設,如福建農林大學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和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工作要求,更好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海上福建”建設,2021年11月整合涉海領域的優勢資源和團隊成立了海洋學院,目前已建成水生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水產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農業碩士(漁業發展領域)專業學位授權點,水產養殖學、海洋科學、海洋資源與環境、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食品方向)和行政管理(海洋管理方向)5個本科專業,在學本科生600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35人。支持高校與涉海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如部分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水產種業水產養殖等專業人才,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專業技能。此外,還選送10名基層漁民參加2025級高素質農民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專科學歷繼續教育,培育高素質新型漁民。

(三)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

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人才評價和晉升機制,注重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實際應用價值。積極組織各類學術交流、技術研討活動,如舉辦鮑魚產業戰略發展論壇等,邀請院士、專家、企業家共同探討產業發展,拓寬人才視野,激發創新思維。同時,將海洋經濟有關人才(省級以上海洋領域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海上福州科技重大專項獲得者)納入市級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為人才提供公平公正的發展空間。

三、多元匯聚資金,注入創新發展動力

(一)增加財政專項支持

市財政持續加大對海洋科技創新的投入。2024年,市本級預算安排涉農科技發展資金4200萬元,涵蓋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海洋基礎研究等多個方面,并積極爭取中央、省級科技專項涉農項目補助資金2900萬元。每年專項安排福州海洋研究院科研運行補助資金,2022-2025年分別為1000萬元、1600萬元、1800萬元、2000萬元,重點用于科研設備購置、實驗室改造、科研人才引進等項目2024年市級預算還整合安排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專項共計21467萬元,有力支持漁業高質量發展。

(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

設立市海洋產業基金,注冊資金3億元,投向深海養殖等六大產業,由市金控集團運作,截至2024年已向涉海企業投放貸款2.62億元。設立兩項海洋子基金,總規模4.5億元,帶動其他政府引導基金向海洋企業投放貸款3.12億元。市委金融辦推動銀行機構創新服務模式和信貸產品,福建海峽銀行、工行福州分行、興業銀行福州分行等加大對涉海企業的信貸支持,截至2024年末,涉海融資余額可觀。同時,持續舉辦產融對接會,2024年以來市縣(區)兩級共舉辦政銀企對接活動281場,各金融機構共對接企業4784家,達成意向融資金額2563億元。

四、打通轉化鏈路,加速科技成果變現

(一)建設中試與產業化平臺

聚力培育4個海洋創新集群高地,全市涉海高新技術企業達308家。在連江粗蘆島、福清元洪投資區等建設海洋科創成果集中轉化區,為科研成果提供中試和產業化空間。例如,福清市江陰港城經濟區依托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打造風電裝備完整產業鏈,2024年10月2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下線,推動了海洋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羅源縣擬定資源整合計劃框架,推動海洋科技成果推廣,優化海洋科創平臺管理機制,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融合。

(二)加強產學研用對接

常態化舉辦各類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如在漁業周、海裝大會等期間展示成果,促進精準對接。組織開展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揭榜掛帥科研攻關,征集技術需求,凝練榜單發榜,對項目實施跟蹤管理。2024年,組織開展市級水產養殖新品種引進及新技術應用推廣項目申報,評審通過6項、補助資金39萬元,推動了海洋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同時,市科協等部門舉辦各類產業發展大會,如科創中國?福建鮑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促進產學研深度結合,推動成果轉化。

五、持續深化創新,邁向海洋強市新征程

(一)深化協同創新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福州市海洋科技創新協同平臺建設,拓展平臺功能,不僅局限于信息發布和項目對接,還要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加強與國內外頂尖海洋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引入國際先進的科研理念和技術,提升福州市海洋科研的國際化水平。推動建立區域海洋科技創新聯盟,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攻克海洋科技難題。

(二)強化人才發展戰略

持續優化人才引進政策,根據海洋科技發展的新需求,精準引進人工智能、海洋大數據、深海探測等領域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大對本地高校海洋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高校與企業聯合開展前沿性科研項目,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人才。建立海洋人才儲備庫,對各類海洋人才進行分類管理和跟蹤服務,為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加大創新投入保障

逐步提高財政對海洋科技創新的投入比例,設立海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發和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資本參與海洋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通過稅收優惠、風險補償等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加大對海洋科技項目的投資力度。探索設立海洋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為海洋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四)提升成果轉化效能

加強海洋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和產業化示范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完善中試設備和配套設施,提高中試服務能力。建立健全成果轉化評估機制,對科技成果的市場前景、技術成熟度等進行科學評估,為成果轉化提供決策依據。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促進海洋科技成果的合法交易和轉化。

福州市在推動海洋科技創新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們也認識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未來,我們將持續優化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海洋科技創新,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次感謝福州市海洋與漁業事業的關心與支持!希望繼續關心關注福州海洋漁業產業發展多提建設性、針對性建議,共同助力福州打造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標桿為譜寫“海上福州”建設新篇章凝聚智慧與力量

 

領導署名:馬祖勝

    聯 系 人:林建杰

聯系電話:87910672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

2025415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