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5月份福州市安全生產情況統計分析
一、5月份生產安全事故情況
5月份,全市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3起,同比增加1起,上升8.3%;死亡6人,同比持平;受傷13人,同比減少3人,下降18.8%。全市未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
道路運輸業發生事故12起,同比增加2起,上升20%;死亡5人,同比增加4人,上升400%;受傷13人,同比減少3人,下降18.8%。
商貿制造業發生事故1起,同比持平;死亡1人,同比減少2人,下降66.7%。
建筑業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同比減少1起,下降100%;死亡同比減少2人,下降100%。
農林牧漁業、采礦業未發生事故。
二、1-5月份生產安全事故情況
1-5月份,全市發生生產安全事故50起,同比減少14起,下降21.9%;死亡22人,同比減少9人,下降29%;受傷40人,同比減少15人,下降27.3%。全市未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
(一)按區域劃分。1-4月份,臺江區、晉安區、長樂區、永泰縣同比“雙下降”,其中永泰縣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鼓樓區事故8起、死亡0人,同比起數持平、死亡人數減少1人;
臺江區事故1起,死亡0人,同比起數減少1起、死亡人數減少1人;
倉山區事故3起、死亡1人,同比起數減少7起、死亡人數持平;
晉安區事故8起、死亡1人,同比起數減少1起、死亡人數減少5人;
馬尾區事故2起、死亡1人,同比起數持平、死亡人數減少1人;
長樂區事故5起、死亡6人,同比起數減少2起、死亡人數減少2人;
福清市事故7起、死亡4人,同比起數減少3起、死亡人數增加1人;
閩侯縣事故5起、死亡2人,同比起數、死亡人數持平;
連江縣事故5起、死亡2人,同比起數增加1起、死亡人數減少1人;
閩清縣事故2起、死亡1人,同比起數、死亡人數持平;
羅源縣事故3起、死亡2人,同比起數增加1起,死亡人數持平;
永泰縣沒有發生事故,同比起數減少1起,死亡人數減少1人;
高新區事故1起、死亡2人,同比起數減少1起,死亡人數增加2人。
(二)按行業領域劃分。道路運輸業、商貿制造業、建筑業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雙下降”,農林牧漁業、采礦業沒有發生事故。
道路運輸業發生事故43起,同比減少12起,下降21.8%;死亡14人,同比減少5人,下降26.3%;受傷40人,同比減少15人,下降27.3%。
商貿制造業發生事故3起,同比減少1起,下降25%;死亡3人,同比減少3人,下降50%。其中機械1起,死亡1人;建材1起,死亡1人;商貿1起,死亡1人。
建筑業發生事故4起,同比減少1起,下降20%;死亡5人,同比減少1人,下降16.7%。其中建筑安裝業1起,死亡1人;土木工程建筑業2起,死亡3人;房屋建筑業1起,死亡1人。
農林牧漁業、采礦業未發生事故。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今年以來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呈現“雙下降”態勢。一是道路運輸事故單月同比上升明顯。據交警部門數據,今年以來城區機動車出行量較去年同期上升8%左右,隨著道路運輸領域壓力持續增加,5月份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雙上升,其中死亡人數上升達400%,且主要集中在公交客運、出租客運、預約出租客運等公共交通領域。二是部分縣區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占全市體量較大。事故起數體量前三的依次為鼓樓區(8起),晉安區(8起),福清市(7起);死亡人數提煉個前三的依次為長樂區(6人),福清市(4人),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高新區(2人)。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是結合“安全生產月”廣泛動員企業開展自查自改。今年6月是第22個全國“安全生產月”,主題是“人人講安全,人人會應急”。同期,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已進入企業自查自改和部門幫扶階段(2023年5月29-7月10日)。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安全生產月“十個一”活動,廣泛發動企業單位對標各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和重點檢查事項,全面抓好自查自改、認真建立隱患臺賬、規范落實隱患上報。
二是突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聚焦“兩客一危一重”營運車輛未按照規定安裝衛星定位裝置、車輛安全性能不達標、客車夜間違規運行、涉路作業區域安全管理漏洞等問題開展重點整治。嚴管大型客車、貨運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渣土車、工程機械等重點車輛,嚴查嚴打酒醉駕、“三超一疲勞”、高速公路違法停車等行為。
三是強化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各級各有關部門持續開展“管好一扇門、配好一根繩”和5.2萬戶低收入群體居住場所“4個1”提升改造(增配“1個漏電保護器、1個煙感報警器、1個滅火器、1個消防逃生面罩”)等行動。聚焦廠房倉庫、文保單位、高層建筑、綜合體、易燃易爆危險品等重點領域和“九小場所”,拉網式、清單式排查整治隱患。實施高層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賦碼管理制度,啟動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古厝區域“智慧消防”建設,推廣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十必須”。
四是重視防汛防臺風工作。密切關注短歷時強降水、強對流、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加強監測預警和會商研判,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強化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積極開展預案演練工作,嚴密防范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和城鄉積澇等次生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