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田采出水成功制氫 東福研究院海水制氫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東福研究院科研人員觀測電解制氫情況。記者 林雙偉 攝
近日,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東福研究院)與中石油長慶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簽署“傳質膜補水耦合電解采出水制氫技術”研究項目合同并召開項目啟動會,將為推動氫能產業與油氣田綠色低碳開發深度融合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長慶油田是目前中國第一大油氣田,每年氣田采出水達300多萬噸。氣田采出水成分復雜,只有經過層層處理,清除其中的污染源才能排放或再利用。為解決采出水排放問題,長慶油田需要付出高額成本。
了解到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后,長慶油田于2023年10月,與東福研究院簽署有關氣田采出水定向處理電解制氫技術研發及示范項目合作協議。“將這種電解制氫技術應用于氣田采出水,可降低采出水制氫的處理要求與成本,并將工業廢水轉化為氫氣,具有較高的技術競爭力和產業鏈價值,前景廣闊。”長慶油田相關負責人說。據介紹,有了新技術加持,咸澀的氣田采出水將成為新的“綠色黃金”。
2024年5月,東福研究院首次將中國工程院謝和平院士團隊提出的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拓展至工業廢水領域,成功在內蒙古蘇里格氣田完成“氣田采出水無純化電解制氫現場試驗”。試驗穩定運行330小時,實現多種油氣田采出水的無純化直接電解制氫,攻克了傳統氣田采出水直接制氫的技術難點,并經第三方機構認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傳質膜補水耦合電解采出水制氫技術”項目,是東福研究院與長慶油田合作的進一步升級。項目采用謝和平院士首創的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將重點聚焦氣田采出水規模化制氫的放大試驗,驗證該技術在規模工況下的穩定性與經濟性,項目成功實施后,將為推動氫能產業與油氣田綠色低碳開發深度融合奠定關鍵技術基礎,為我國油氣產區實現“可再生能源消納+廢水利用+低碳轉型”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長慶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副院長何戰友介紹,該項目是實現長慶油田“氫鈾氦”特色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希望雙方加強合作,加快項目進程,全力保障研發與試驗的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