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絲路海港城(羅源灣港城)空間 發展戰略規劃》印發實施

日期:2023-07-25 10:25 來源: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 | |

6月26日,由我局組織編制的《福州絲路海港城(羅源灣港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市政府研究同意后印發實施。《規劃》嚴格貫徹落實《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國際城市行動綱要》及市領導調研指示精神,充分發揮羅源灣天然的深水良港稟賦優勢,以提能升級和空間整合為核心內容,系統性、前瞻性、全局性統籌謀劃羅源灣港城未來的長期發展,著力將羅源灣港城打造為福州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一、規劃定位 

對標世界一流港城,著力推動羅源灣從做大港口向做強港城、從港口門戶城市向綜合港城轉變,強港、強產、強城,將羅源灣港城打造成為國家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深水海港樞紐門戶、臨港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區、宜居宜業的魅力港城。 

二、規劃愿景 

堅持“守底線”、“促發展”兩大發展理念,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要素關系,著力建設“四個港城”: 

一是建設山水融城、智慧生態的安全港城。 

二是建設要素集聚、開放創新的繁榮港城。 

三是建設朝氣蓬勃、活力多元的宜居港城。 

四是建設山海貫通、特色鮮明的美麗港城。 

  

三、發展戰略與空間布局 

(一)打造區域核,提升港城能級 

加強區域協作,北翼對接寧德環三都澳協同發展區,南翼重點對接現代物流城,打造福州都市圈南北雙翼協同樞紐。強化港口設施與集疏運體系建設,謀劃建設一條連接福州港口后方鐵路的沿海貨運專線和羅源灣北岸疏港支線,提高港口貨運服務能力。構建“4+X”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培育新型材料、電力能源、汽車與新能源配件、船舶與海工裝備4大核心“拳頭”產業,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二)建設共同灣,整合環灣空間 

突破行政界線,以北岸羅源縣、南岸連江縣的跨越協同為方向,以空間整合為抓手,構建“西城東港”空間格局。西岸重點培育城市居住與服務功能,發展低污染、低影響型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打造活力西灣;東岸重點發展港口物流與臨港工業,打造產業東灣。聚焦松山片區、牛坑灣片區、可門片區打造港城建設新標桿新示范,借力高鐵站點將松山站前區域建設成為羅源灣港城綜合服務核心與形象窗口,打造松山樞紐城,展現現代港城新形象;充分發揮牛坑灣片區集中開發優勢,加快推進北岸散貨碼頭主體作業區、國際物流港、臨港智造園建設;強化可門片區空間整合,建設可門智慧港,推進物流區、工業區產業用地規模化發展,完善城市服務配套功能。 

  

松山樞紐城 

  

可門智慧港 

  

牛坑智造園 

(三)保育韌性環,建設生態濱城 

以濱海岸線為核心打造藍色海岸環,以城市綠地、郊野公園為核心打造近灣景觀環,以山體林地、郊野公園為核心打造近郊生態環,構建“三環多廊”的魅力生態網絡。實施海岸帶分類管控,劃定嚴格保護岸線、限制開發岸線、優化利用岸線,預留海岸線向陸域一側的親海空間。 

(四)營造活力圈,實現產城融合 

構建“區域級公共服務中心-組團級公共服務中心-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的三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品質。依托高鐵站前片區建設港城城市公共客廳,集聚文教體衛服務功能,打造港城公共服務中心。推進南北兩岸疏港公路建設,以環灣公路走廊為核心、“西客東貨”為原則組織港城交通,減少港口物流、工業生產對城市生活的干擾。結合山體、海灣自然要素形成層次豐富的魅力濱海城市天際線,塑造山海城港共榮城市形象。完善用電、供水、排水、消防、防災等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均衡化、分布式、多路徑布局。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