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福州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0年1月5日在福州市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日期:2020-01-10 10:54 來源:發改委
| | | |

  福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福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福州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全市上下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落實“六穩”工作,強化省會城市排頭兵意識,推進“三個福州”建設,開展“項目年”“招商年”“三產年”專項行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口徑增長86%,總量突破9200億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095億元、下降2%(剔除減稅降費因素,同口徑增長9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8億元、下降18%(剔除減稅降費因素,同口徑增長8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16億元、增長95%;進出口總額2507億元、增長17%;實際利用外資60億元、增長8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5%;城鎮登記失業率27%。

  (一)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預計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6∶409∶535,第三產業占比較2018年增加06個百分點。

  農業平穩發展。一產增加值增長35%。永久基本農田有效保護,耕地面積穩定在220萬畝以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福清市一都鎮、羅源縣起步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名單,七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超1900億元。扎實推廣設施農業,新建優質農產品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9個,累計建設千畝以上鋼架大棚蔬菜基地19個。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完成全國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2個,新增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2個?,F代海洋漁業不斷壯大,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正式獲批。

  工業基礎夯實。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圍繞打造“142”產業集群,重點培育光電芯片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16個成長性好的產業基地。組織實施290項工業重點項目,友誼新材料三期、景豐6萬噸錦綸等48項開工,唐源錦綸新材料等105項投產,工業投資增長13%,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25%。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動100項技術改造、92項兩化融合、31項智能制造、39項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技改投資增長20%。推動規下企業轉規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超400家。產業承載能力提升,建成11項657萬平方米“升級版”標準廠房。

  服務業引領增長。三產增加值增長95%。打造省會金融高地,落地省交運集團財務子公司、招商信諾人壽保險、興銀理財公司等項目;新增福光股份、瑞芯微電子、東方銀星等3家上市企業,境內上市企業增至45家??偛拷洕幠汛?,全市新培育海峽環保等總部企業16家,累計達94家;新增企業總部126家。跨境電商增勢強勁,實現進口5289萬票、增長803%,進口銷售額79億元、增長559%。旅游業蓬勃發展,海絲國際旅游中心加快建設,永泰縣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9630萬人次、增長17%。會展經濟全面提升,舉辦區塊鏈國際峰會等40場展會,總面積136萬平方米,獲評“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

 ?。ǘ叭齻€福州”賦能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出臺《關于加快福州市產業發展的工作意見》,以“三個福州”為抓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以“數字福州”培育新動能。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500億元。141個“數字福州”項目建設開工117個,開工率達82%。推動數字產業化,東南大數據產業園集聚341家大數據企業,馬尾物聯網產業基地入駐156家物聯網企業,福州軟件園“一園多區”新增引進、增資擴產項目210個。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完成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臺部署,上云企業數突破1500家。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成果豐碩,兩屆峰會分別新增64個、95個項目,項目落地率達90%、67%。

  以“海上福州”拓展新空間。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600億元。210個“海上福州”項目完成投資660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推進海洋資源要素市場配置,開展涉海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加強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構建海洋開放合作新格局。推進國際深水大港建設,江陰港城經濟區打造千億級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羅源灣經濟區建設千億級海港城,美得石化丙烷脫氫制丙烯、申遠新材料二期、申馬環己酮等項目加快推進。臨空經濟區產業體系逐步形成,高端裝備和現代物流產業提速落地,共引進產業項目60個,總投資達150億元。

  以“平臺福州”構建新模式。重點推進電子商務、物流及供應鏈服務、工業(農業)+互聯網、專業綜合服務及細分領域服務等203項平臺經濟項目建設,平臺經濟規模突破600億元。加快平臺企業培育,落地興業信托、米客互聯網、票付通等企業。推動供應鏈體系建設,培育福耀玻璃、永輝超市、中安綠色等供應鏈平臺項目。做大基金綜合服務平臺,海峽基金港入庫各類投資基金81家。

  (三)創新發展引領提升,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發揮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作用,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推動實體經濟新動能發展壯大。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把握自創區福州片區戰略機遇,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1807億元,總量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96家、總數達1423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0家、總數達38家。完善創新主體培育鏈條,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002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2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9家。加強“雙創”載體建設,新認定市級眾創空間10家,總數達111家。

  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推動閩海石化區域總部、阿里巴巴數字政務科技總部等21個新興產業項目落地。推進3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建設,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235%、107%。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獲國務院正向激勵通報表彰,紡織新材料集群培育列入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樸樸電商、盒馬鮮生、永輝生活、誼品生鮮、天貓小店、蘇寧小店等新零售門店超1000家。聯合螞蟻金服打造“東街口數字街區”和全國首個“智慧商圈可視化管理平臺”。

 ?。ㄋ模╉椖拷ㄔO扎實推進,經濟發展后勁增強

  緊盯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補短板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切實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三個年”專項行動進展順利?!绊椖磕辍?084個項目開工建設(其中產業項目137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486個)。建成或部分建成項目858個。出臺“一企一議”機制和細則,共協調企業問題4642個?!罢猩棠辍甭涞仨椖?281個,總投資118302億元。其中,30億元以上大項目28個,產業鏈項目54個,現代服務業項目32個,技術改造項目531個?!叭a年”243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015億元,超序時進度198個百分點。其中,竣工項目68個。

  重點項目建設卓有成效。“五個一批”項目綜合考評連續8個季度位居全省前3。新增入庫億元以上“五個一批”項目2187項,總投資8776億元。其中,總投資10—50億元項目153項,總投資50—100億元項目8項,總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4項。223項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241億元、155項省“1820”重大項目完成投資7259億元、13項省“重中之重”項目完成投資1862億元,分別超年計劃218個、154個、125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機場二期立項獲批,福州機場通航點達86個,開通航線113條,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萬人次。地鐵2號線開通運營,4號、5號、6號線建設順利推進,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城際鐵路F1線開工建設,完成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前置工作。福州港口后方鐵路通道項目前期、火車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有序推進。福平鐵路、福廈客專福州段等在建鐵路分別完成投資651億元、614億元。建成福州繞城公路東南段、長平高速等項目,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70公里。福州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4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213億噸。

  (五)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發展環境持續改善

  改革舉措扎實推進、開放舉措落地有聲,市場動力活力持續激發,改革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推進57項經濟社會事業體制改革。完成17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初步建立,連江縣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試點和城市水系綜合治理經驗被國家發改委選為典型經驗。自貿試驗區新推出92項創新舉措

  ,其中全國首創17項;新發布制度創新典型案例25項,新增6項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墾改革。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醫聯體模式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成安泰樓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員工持股試點。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前沿距離”分數排名較2018年底提升11位。深化“放管服”改革,229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精簡下沉,行政審批辦理時限壓縮比例全國第1。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實現政銀系統直連的抵押登記24小時辦結;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縮656%、851%;推行證照聯辦套餐服務,“一趟不用跑”事項比例達572%。《福州市社會信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入選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城市信用狀況綜合排名升至全國第3位。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降費1464億元。財產登記工作被列為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案例。

  開放水平逐步提升。融入“海絲”核心區建設,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支點城市,推進50項“海絲”年度重點項目建設,開展28項交流活動,成功舉辦第二屆海絲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海交會、第六屆絲路國際電影節、第十八屆中日地方交流促進研討會等重大活動。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進博會、華交會、東博會等境內涉外展會,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等領域互動交流。

  榕臺合作不斷加強。制定出臺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6條措施、促進榕馬率先融合發展23條措施、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43條措施。成功舉辦第七屆海峽青年節、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等45項榕臺特色文化交流活動。推進與馬祖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工作,建成投用瑯岐對臺客運碼頭。深化榕臺經貿產業對接,新對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新睿機電等94項臺資項目。全市主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平臺入駐臺灣青年企業436家,在榕實習實訓、創業就業臺灣青年累計7800多人。

 ?。﹨^域經濟融合發展,互聯互通水平提升

  完善與區域聯動發展相適應的政策體系,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縮小區域和城鄉發展差距。

  區域協同發展統籌推進。福州東部片區列入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引擎作用增強,圍繞8大互動,以13個平臺為動力支撐,引領推進各協同領域工作,48項年度協同項目完成投資4072億元。推進對口支援工作,完成第八批與第九批援藏工作交接、第七批援疆工作,推動9個縣(市)區與西藏八宿縣和新疆奇臺縣各鄉鎮建立結對幫扶關系。推進閩浙贛皖福州經濟協作區交流合作,協同辦好協作區第21次市長聯席會議。

  新區引領作用增強。推進639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占全市比重524%;完成投資超2200億元,超序時進度52個百分點。完善濱海新城規劃編制體系,核心區86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實現全覆蓋,265個新城重點項目滾動開發,新城建設初具規模。提速三江口組團建設,推進三江口片區嘉里樟嵐中心等135個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919億元,三江口大橋主線建成通車。加快瑯岐島綜合開發,推進首批啟動項目建設及后續項目落地,建成海峽旅游綜合開發項目。

  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完成市、縣兩級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出臺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工作實施方案,全面啟動30個市級鄉村振興試點鄉鎮、311個試點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所有鄉鎮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096公里,實現所有鄉鎮通客車;93個重大水利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省級、市級科技特派員實現鄉鎮全覆蓋。特色小鎮創建量質齊升,14個省、市級特色小鎮完成投資7099億元。

  精準扶貧取得成效。建立農村困難邊緣群眾動態管理機制,未發生新增或返貧現象。扶持發展薄弱村集體經濟,消除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實施縣級扶貧項目1677個,總投資133億元;2868戶貧困戶獲得扶貧小額信貸16億元。推進東西部扶貧工作,撥付定西市、固原市財政資金435億元,福州定西扶貧勞務協作模式入選聯合國“全球減貧案例”。

 ?。ㄆ撸┟裆U锨袑嵏纳?,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緊扣人民需求、回應人民期盼,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全市各級財政用于民生支出73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4%。完成17項52件為民辦實事項目。新改擴建幼兒園20所、中小學37所,普惠性幼兒園學額覆蓋率提高到854%。優質資源跨區布局,福州三中濱海校區、晉安校區及福州濱海實驗學校等新建市屬校開學。濱海新城綜合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孟超肝膽醫院門診樓等17個項目加快建設,新增醫療床位1500張,引進華山醫院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晉安、閩清、永泰成為緊密型醫共體國家試點縣。舉辦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等多場大型文藝活動,建成400個高級版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30項1138場次,舉辦中華龍舟大賽等9項大型體育賽事。體育競技水平提升,在訓運動員參加全國及以上賽事共獲冠亞季軍分別達49次、55次、40次。

  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堅決落實“穩就業”,舉辦200場招聘活動,幫助3670家企業招聘12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3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7%。提升民生兜底水平,保障城鄉低保對象297萬戶、487萬人,發放城鄉低保金392億元。新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7個,農村養老服務設施210個,實現市縣福利中心、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入選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新增供應租賃住房4546套,建設保障性住房工程5700套,銷售共有產權住房360套。

  人才集聚成效凸顯。通過“榕博匯”等系列校園招聘會,引進產業發展緊缺急需人才,接收各類高校畢業生、基礎型人才6萬名。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模式,與福州大學等在榕高校合作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2000名。完善職業技能終身學習制度,加大技術人才培養扶持力度,培養高技能人才6000名、技術人才2萬名以上。

  生活環境不斷改善。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內河景觀,新建串珠公園102個、濱河綠道1008公里,新建改造提升公園綠地約4000畝。完成“一江、兩河、三線、多片區”夜景燈光項目285個。

  城區水系綜合治理成效明顯,完成鶴林、三江口片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任務,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平穩運行,完成建成區內99條主干河道、23條支流治理,修復改造排水管網1130公里。主要流域Ⅰ—Ⅲ類水質比例達90%,空氣質量總體達到二級標準,城市空氣質量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第3位。

  總體上看,2019年,全市經濟社會總體健康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居全省前列。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總量偏小、增速偏慢;帶動性強、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龍頭項目儲備不夠;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供給分布不均、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對此,我們要持續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積極應對、精準施策,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推動全市經濟在新的一年里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二、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決勝之年。全市上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落實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推進“三個福州”建設,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奮力推進新時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設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按照以上總體要求,202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建筑業增加值增長6%,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進出口總額增長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實現年度目標;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3以內。

  2020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編制全面啟動之年?!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全市上下要立足福州實際,圍繞優化產業布局、增進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風險等,謀劃推出一批重大政策文件;圍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激發市場活力,謀劃推出一批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謀劃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

  為確保完成上述目標,重點要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ㄒ唬┰鰪姰a業支撐能力,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堅守實體經濟落實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次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生產,確保耕地面積不低于216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1988萬畝。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戰略,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22個、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32個、省著名農業品牌2個以上,擴大福州茉莉花茶、福州金魚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打造一批休閑農業示范點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新建設施農業2000畝以上。發展現代海洋漁業,建設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持續辦好漁業周·漁博會。

  推進工業升級攻堅。加快工業園區提升改造,推動16個產業基地建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做大產業集群規模,千億產業集群增至6個,百億企業達16家。加快培育紡織功能新材料、新型顯示產業,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工程。加快推進大東海高端精品鋼、恒申合纖差別化錦綸等200項以上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扶持一批傳統企業信息化、智能化、服務化改造,滾動實施100項以上企業技改項目。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培育認定一批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及企業技術中心或實驗室。

  推動服務業引領發展。落實服務業跨越升級版工作方案,加快“平臺福州”建設,引導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研發應用、數字城市科技等集聚發展。打造國內總部經濟重要發展基地,培育引進企業總部50家以上。推進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建設,加快發展涉海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等各類金融,打好防范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推進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加快運輸、物流、產業三鏈融合,提升江陰港區物流樞紐發展水平。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成海絲國際旅游服務中心,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億人次。培育新興專業展,提升本土品牌展。

 ?。ǘ﹫猿謩撔买寗影l展戰略,提升實體經濟能級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知識產權示范城市,新增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50家。培育創新主體和平臺,實施R&D投入穩增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研發投入總量保持全省第一,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00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50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5家。選認市級以上科技特派員600人以上。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數字福州”建設,打造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城市,數字經濟規模突破4300億元。建設“中國軟件特色名城”,做大做強東南大數據產業園,提升馬尾物聯網產業基地,打造區塊鏈經濟綜合試驗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培育一批產業集群領軍企業,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升10個百分點。全力推進蘇萬寶、浦上等大型商圈智慧化建設,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摸索出一套“智慧商圈”建設經驗。

 ?。ㄈ┏掷m擴大高效需求,強化動能轉換支撐

  增強消費、投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加大逆周期調節,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促進有效投資增長。圍繞“十四五”規劃、濱海新城建設、“三個福州”等重點環節,開展“抓項目促跨越”專項行動,加快招商項目轉化、落地動建,增強產業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帶動作用,全年計劃新開工項目1600個,建成或部分建成項目800個。加快推進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其中市管省重點項目超過230個、年計劃投資超過820億元;市級重點項目1000個,年計劃投資3500億元。

  增強消費帶動作用。打造“互聯網+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新建、改造社區生活服務中心,開展醫療、養老、家政、托幼、助餐等便民服務。以1233全球消費品供應鏈、元洪在線等平臺為依托,滿足國內外優質商品消費需求。將智慧化、品牌化連鎖便利店納入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引進更多全球品牌、國產品牌新零售智慧門店入駐。開發閩江、晉安河等夜游項目,打造泛三坊七巷、泛上下杭等夜間經濟示范區,促進夜色經濟消費。加快農村流通體系建設,提升農村消費水平。

  推進貿易市場多元化。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依靠市場力量,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不斷擴大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規模。為企業創造更加優惠、便利的規則環境,加強貿易促進等公共服務,鼓勵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利用廣交會、進博會平臺和阿里巴巴國際站等電商平臺,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ㄋ模┥罨母飻U大開放,迸發發展動力活力

  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斷提升對外開放層次水平,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

  營造一流發展環境。啟動優化營商環境30版改革,打造營商環境統一平臺、統一規劃、統一機制、統一治理的高效集約管理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試行政務服務“全城通辦”,“一趟不用跑”事項比例達60%以上,實現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一日內”辦結;推行政務服務智慧審批,拓展“e福州”便民服務范圍。完善“一企一議”服務機制,落實落細民營企業扶持措施。健全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福州市社會信用條例》出臺,鞏固信用綜合排名,保持全國前十水平。

  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制定全面深化改革要點,持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繼續推動連江縣生態產品市場化試點改革,完善自然資源管理平臺數據??v深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醫聯體、醫共體運行體制機制。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權多元化,轉換經營機制,不斷健全完善企業法人治理。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用好用活“5·18”海絲博覽會、“9·8”廈洽會、進口博覽會等重要經貿平臺,推動建設中—哈、中—印尼兩國雙園等境外經貿合作園區,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提升榕馬交流合作層次,落實落細惠及臺胞臺企政策措施,努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推出30項以上具有福州特色的首創性舉措,爭取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原油非國營進口資質及配額等開放政策,探索實施自由港部分政策。建設金融創新示范區,支持區內金融機構利用自貿區載體探索區塊鏈跨境金融。融入“海絲”核心區建設,支持飛毛腿、昇興集團等開展國際產業合作,推動技術服務機構與“海絲”沿線國家地區加強技術交流合作與檢測互認。依托“絲路海運”聯盟等平臺增辟新航線。

 ?。ㄎ澹┘涌靺^域聯動發展,推動城鄉融合共建

  推進區域協調、新區建設、老城提升、鄉村振興,加快推動要素資源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鄉村扶貧精準落實。

  深化區域協同發展。加快福州都市圈建設,培育發展國家級現代化都市圈,銜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發展規劃》,編制系列專項規劃,更好發揮省會中心城市的龍頭引領、輻射帶動和服務作用。加強區域分工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實現產業合理化布局,共同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深化泛珠三角、閩浙贛皖區域協作,做好與西藏八宿縣、新疆奇臺縣、重慶萬州區的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完成對口援建計劃任務。

  增強新區引領作用。高效推進濱海新城建設、打造三江口片區、加快瑯岐國際生態旅游島開發。以藍色經濟產業園、臺商投資區、臨空經濟區等園區為載體,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組團開發、產城聯動,推動江陰灣、福清灣等重點區域建設,加快福州新區與平潭一體化發展步伐,完善教育、醫療、文教、住房等配套設施,打造宜居宜業新區。建設國家級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爭取獲批福州空港綜合保稅區。

  加強城鄉統籌發展。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補齊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政策體系短板。提高城區路網密度,逐步形成“軸向”骨架布局。推動城區156條內河轉入常態化運營管養,完善城區水系科學調度系統。完成三年連片舊屋區改造計劃,改造零星舊屋區50個,整治老舊小區60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建設174個美麗鄉村、再提升200個美麗鄉村,實現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數字農業數字鄉村,打造數字鄉村試點示范村20個以上。

  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夯實“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基礎,加大幫扶力度,確保易返貧對象穩定脫貧不返貧。完善農村困難邊緣群眾動態管理機制,制定相對貧困認定標準,采取扶貧開發與社會救助相銜接等措施,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繼續強化與定西市、固原市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山海協作。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機場二期項目建設,加密國際、國內干線城市航班。推動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和2號線馬尾延伸段、6號線東調段工可報批,加快地鐵4號、5號、6號、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城際鐵路F1線建設,1號線二期通車試運營。福平鐵路建成通車,福廈客專加快建設。建成長福高速、莆炎高速,加快建設道慶洲過江通道、洪塘大橋拓寬改建工程和城區北向第二通道等項目。實施城區緩堵項目188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000個。

  (六)精準補齊民生短板,推進資源共享發展

  全面增進民生福祉,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群眾。

  扎實做好“穩就業”。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做好重點群體精準就業幫扶,新增城鎮就業1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省下達目標以內。支持開展技能培訓,計劃培訓45萬人。健全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處理體制機制,維護工人合法權益。

  推進人才入榕留榕。實施高校畢業生聚榕、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技術人才引進培養等工程,吸收6萬名高校畢業生來榕創新創業,引進博士300人以上、“雙一流”高校畢業生3000人以上,培養技工人才2萬人以上。組建企業人才聯盟和高校合作聯盟,發揮大學城優勢和作用,打造人才引進和培養平臺,培養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端人才與技術工人。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優質教育供給,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7所,義務教育學校16所,高中、完中8所,加快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服務,推進互聯網醫療工作,建設區域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加快推進市一醫院門診綜合樓、市中醫院五四北分院等項目建設,爭取建成市婦幼保健院新院、肺科醫院醫技樓、孟超肝膽醫院門診樓等項目。高水平辦好第44屆聯合國世界遺產大會,落實城市品質、古厝保護、生態環境、產業項目、文明素質五大提升,完成91個古厝保護重點項目。持續開展體育活動,提升18個群眾體育賽事品牌水平,深入開展“運動健康進萬家”等各類全民健身活動。

  有效提高社會保障。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動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重點推進居家社區養老集成改革,健全完善三級三類養老服務設施。做好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工作,新增改建和籌集租賃住房5000套,啟動建設安置型商品房項目住宅2萬套。

  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善治理機制,抓好源頭防控。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強化聯防聯控,確??諝赓|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保持前列。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建立地下水監測體系,主要流域水質優良率達90%以上。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鞏固“四定”工作成果,實現分類準確率80%以上。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全面貫徹市委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決議,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開拓進取,建設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爭當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排頭兵。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秘書處二○二○年一月四日印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