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福州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6年2月16日在福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福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福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福州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牢牢把握重大戰略機遇,科學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搶抓機遇、加壓奮進、開拓創新,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保持全省前列。
(一)新區建設取得突破,全市經濟運行平穩健康
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出臺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在宏觀環境趨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指標達到或超過人代會通過的預期目標,大部分指標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0%以上,總量突破5000億元,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分別增長161%、177%;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近19萬億元,年均增長159%,提前9個月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出臺了推動工業創新轉型發展、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市千億產業集群增至5個,列入省級兩化融合重點項目103個,總投資275億元;電子商務累計交易額580億元,增長25%;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26家,高新技術企業444家,國家級、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分別達7家、186家;A級物流企業增至46家,占全省A級物流企業總數的1833%。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化,全市共備案眾創空間45家,已建成投入使用32家,其中省級眾創空間9家、市級眾創空間12家。都市現代農業進一步發展,培育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39家,建成現代化農業技術創新基地57個。
新區建設取得突破。福州新區獲批成為國家級新區,創下全國新區報批最快的“福州速度”。新區規劃編制、項目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等工作加快推進。新區重點項目全年實現投資1446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51%。對接新區產業項目200多項、總投資超2500億元。天辰耀隆己內酰胺等77個項目建成或基本建成,京東方85代面板等79個項目開工建設;中國鋁業等重大產業項目簽約落戶,馬尾大橋、濱海大通道等項目有序推進。
(二)項目建設快速推進,投資穩增長作用有效發揮
有效投資進一步擴大。出臺擴大有效投資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投資重點和責任單位,加強落實情況的考評考核。全市有效投資領域達10個,比省下達的任務增加了產業轉型升級、農業農村、新區重點項目等3個投資領域,新增投資1625億元,涉及項目402項,超省下達目標任務5757億元。全年實現投資8677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76%。
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出臺完善重大項目協調推進落實機制的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領導掛鉤聯系、分級管理推進、通報反饋、績效考評等協調推進機制。全年共召開市委、市政府協調重大項目建設例會30場,協調解決軌道交通2號線、西氣東輸三線工程等135個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年981項行動計劃重大項目實現投資25550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47%;595項市級重點項目實現投資23671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52%。鐵路和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進,鐵路建設實現投資28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92%,合福鐵路正式運營通車,樟林車輛段初步建成,福州至平潭鐵路全面動建。軌道交通第二輪建設規劃完成立項審批,提前開展軌道交通6號、5號線工可編制,為加快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打下基礎。
要素保障支撐有力。積極組織申報4批次重大項目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入選項目60個,爭取資金7321億元。各批次爭取國家支持資金金額均列全省各地市前列。201個項目列入中央預算內或省級預算內投資計劃,獲得支持資金531億元。拓寬融資渠道,市城鄉建總、高新區高投公司等企業成功發行債券39億元。出臺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實施意見,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紅廟嶺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工程、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A片區填海等項目PPP模式試點。
(三)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
重點改革深入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完成信息統計、節支率測算等前期工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程加快,《福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編制初步完成,進入征求意見階段。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38家市屬國企實現政企脫鉤。第三輪簡政放權工作完成,在全省率先公布市級行政機關權力清單,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精簡至70項,市行政服務中心通過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驗收。在全省率先啟用市民服務中心,入駐單位39家、提供服務426項,入駐單位、服務事項均為全國同類市民服務中心最多。
自貿區建設成效初顯。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先進經驗35項,發布三年試驗內容113項,2015年已實施71項。推出體制創新舉措6批54項,14項全國首創。開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建立“一口受理”系統,建立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外資管理制度。至2015年底,新增外商投資企業備案項目311個,新增外商投資企業218家,增長近19倍。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出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政策,細化配套扶持舉措,全年外貿出口13123億元,增長06%。新批千萬美元以上外(臺)資項目74項、境外投資項目73項。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79億美元,增長85%。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門戶樞紐機場,長樂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超過1000萬人次。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成功舉辦海絲博覽會、絲路國際電影節等。
(四)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82元,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3元,增長85%,增速連續五年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城鎮新增就業149萬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4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4%。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2萬套,基本建成25萬套,新增配租公共租賃住房6655套。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0所、公辦幼兒園10所。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率先建立上海異地安置就醫醫保報銷平臺,實現福莆寧嵐醫保服務同城化。所有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實行藥品和耗材零差率銷售。第一屆全國青運會成功舉辦,帶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五)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優勢進一步凸顯
完成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和生態紅線劃定,開展十項大氣污染整治專項行動,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名列前茅。流域整治大力推進,水源地保護有效加強,閩江、敖江干流水質達標率100%,龍江流域水質達標率95%,全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獲評國家級生態縣(市)區5個、生態鄉(鎮)街道118個,創建市級以上生態村1919個。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經濟運行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有: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投資增長動力不足,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新增長點需要加快培育;轉型升級任重道遠,一些傳統產業產能過剩亟待化解,高新技術企業比重偏低,新興產業尚處發展初期,成長仍需一個過程;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民生事業仍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等等。我們要正視這些問題,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二、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福州新區建設年”。全市上下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加快福州新區建設為引領,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確保“十三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按照以上總體要求,今年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0%,建筑業增加值增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0%左右,外貿出口增長3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70%;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8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實現年度目標;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38人以內。
為確保完成上述目標,新的一年要重點推進五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新區開發建設,全力打造省會發展新引擎
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運轉高效、執行有力的新區管理機構,組建福州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承擔新區相關投融資和直管區域開發建設等工作。設立新區建設專項基金,鼓勵采取多種方式,進一步壯大投資主體,推進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加快推動福州新區戰略規劃、總體規劃、專項規劃、控制規劃、城市設計等規劃編制。加大與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協作力度,推動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構建島區聯動、一體化發展格局。
實現重點突破。著力推進三江口組團、閩江口組團等重點區域、重點板塊的率先崛起,加快濱海新城、福清灣、江陰灣等組團開發建設,輻射帶動新區整體建設發展。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融僑開發區、臨空經濟區、江陰工業集中區、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等為依托,加快推進京東方85代面板、聚酰胺一體化等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打造一批重點產業集群、產業集中區。加快濱海大通道、道慶洲大橋、軌道交通6號線和機場擴能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爭2016年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
強化要素保障。用好國家賦予福州新區的先行先試政策,用活省政府出臺的13個方面36條具體支持政策,制定我市配套承接政策,進一步放大政策效應。加大資金投入和財政支持,建立健全新區人才引進機制,創新人才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復制推廣福建自貿試驗區各種創新舉措,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規則,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全力確保平穩較快增長
優化投資結構。推動基礎設施、產業項目、新型城鎮化、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投資,推進洪山大橋、恒申己內酰胺、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大舊屋區改造、新農村建設的投資力度,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00億元以上。突出抓好產業鏈招商,推動三峽集團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等項目早日落地。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進基礎設施等公共領域向民間資本開放。加大國家專項工程包、專項建設基金對接和爭取力度,多渠道解決資金難題。積極爭取中央支持福建發展的重大項目布局我市,大力推進140項市管省重點項目、696項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年度計劃投資2400億元以上。
培育新興消費。加快東二環泰禾廣場、華潤萬象城等綜合體建設,提升東街口、萬寶、浦上等一批商貿集中區,增強城市集聚消費功能。完善城鄉流通體系,解決電商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繼續開拓和繁榮農村消費市場。打造海西美食、時尚、文化等專業消費品牌,吸引旅游消費和外來消費。發展健康養老、文化娛樂、旅游休閑、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等新興服務消費,支持租賃、信用、網絡等現代消費,以消費需求帶動投資優化升級,引領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增長。
去房地產庫存。貫徹落實國家、省穩定住房消費、鼓勵住房需求系列政策舉措,支持個人住房消費。繼續實施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政策,擴大統購商品房用于回遷安置,打通保障房與商品房轉換通道,刺激房地產消費。強化宏觀調控政策儲備,積極盤活土地存量,優化供應結構,加大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宅供應,建立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穩定住房價格,著力解決中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推進商辦改住宅項目轉型,加快消化非住宅類商品房庫存。
(三)加強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服務業倍增戰略,做大做強現代物流等產業,加快發展會展經濟等新型服務業態。推進保稅港區國際物流園、東西南北部物流分撥中心項目建設,引導二環內物流企業外遷,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設立地區總部、采購中心和配送中心,積極爭取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支持有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走出去”,開展研發外包、知識流程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等合作,創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推進船政文化城、旅游集散中心等建設,打造全國重要旅游目的地。積極申辦全國性展會,完善交通、餐飲住宿、物流等會展配套設施。深化鼓樓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支持縣(市)區爭創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完善延伸上下游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壯大紡織化纖、機械制造、輕工食品、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五大產業。重點培育省級工業制造業龍頭企業48家,爭取新增規模以上企業60家。啟動技術改造專項計劃,加強技改項目庫建設,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30項,完成技改投資830億元以上。引導紡織服裝、食品等行業加快“機器換工”步伐,加快智慧企業建設。壯大信息通信終端產業,推動平板顯示、關鍵電子元器件等核心技術轉型升級。提升發展高端臨海產業,加快建設以馬尾船政重工業園區為龍頭的閩江口船舶制造集中區。
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大力推進“互聯網+”,促進百度91、網龍等企業做大做強,推進福州軟件園提升工程。加快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發揮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海峽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帶動效應,積極引進跨境電商龍頭企業。推進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發,實施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加快馬尾物聯網產業基地發展。依托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物聯網)、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福州高新區等園區,加快核電裝備、鋁精深加工等項目建設,推動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落實“糧安工程”,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0萬畝以上。做大特色優勢農業和品牌農業,進一步打響福州茉莉花茶、金魚、魚丸等品牌。持續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建設水稻工廠化機插育秧服務中心6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42萬千瓦。抓好福清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推進福建農民創業園及示范基地等建設。加強與臺灣地區、絲路沿線國家農業合作開發,發展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合作。加快現代漁業發展,支持遠洋捕撈,鼓勵境外養殖。加強監測監管,完成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注冊工作。
(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全面增強發展活力
優化發展環境。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出臺有效降低企業成本的政策,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費,進一步規范中介服務,降低企業融資、物流、稅費等各項成本。制定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管理與監督職能相互分離,力爭6月底基本完成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完成市民服務中心基礎信息化建設,實現統一平臺運作、統一信息發布和統一監督管理。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爭創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建立涉及行政審批技術服務組織信息庫,與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平臺信息互通,規范技術服務組織執業行為。抓緊實施我市公車改革方案,完成行政機關公車改革任務。
推進雙向開放。依托海絲博覽會、絲路國際電影節、海絲國際旅游節、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等平臺,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促進海外優勢產業“引進來”和福州企業“走出去”。扎實推進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建設,探索開展融資平臺向境外發行債券,力爭在跨境人民幣支付、設立托管銀行、融資租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深化整車平行進口試點。積極申辦世界城市與地方政府聯合組織2016年亞太區執行局會議、2017年亞太區理事會、世界理事會等大型國際會議,爭取第五屆“中阿能源合作論壇”申辦資格,全力促成ACT亞洲工商大會永久落戶福州。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成開放福州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
激勵創新創業。出臺創新創業激勵政策,推動福州高新區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園區,推動福州爭創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以海西園、高新園、軟件園為核心園區,推進科技創新示范試點,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打造創新創業示范中心。推進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完善留學人員創業園等載體,籌建電商創業孵化基地,新建眾創空間10家、科技孵化器5家。實施“數控一代”、“智能制造”等示范工程項目,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
(五)持續改善保障民生,全面推動共建共享
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完善城市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動政務、健康、交通、教育等領域的智慧應用,創建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申報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和國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示范城市,新建地下綜合管廊229公里。新建改造污水管網、供水管網、雨水管網各150公里以上,新增公共停車泊位6000個。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加快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實現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貫通,全面建設2號線、6號線。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江陰、青口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工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小城鎮建設,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的特色小城鎮。繼續實施新農村“幸福家園工程”,建成市級示范村11個;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力爭建成130個美麗鄉村、12個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全力推進脫貧攻堅,采取產業扶持、轉移就業、造福搬遷、教育支持、低保兜底、醫療救助等措施,完成“造福工程”搬遷4000人、實現脫貧207萬人,加快永泰、閩清等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發展。
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爭取城鎮新增就業133萬人,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46萬人,推進連江、羅源試點城鄉一體就業失業登記工作。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2220個和中小學學位6000個,實現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委托管理”全覆蓋,新建閩清縣和羅源縣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第三期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建設,建成海峽圖書館,完成市群藝館搬遷,加快推進市藝校新校區二期等項目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市第一醫院、婦幼保健院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機關事業養老保險與企業并軌,全面實現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三保合一”,完善被征地、退養收海農民的多元保障機制。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開工建設18萬套,基本建成1萬套,完成100萬平方米以上回遷安置工作。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抓好中國羽毛球公開賽、國際沙灘排球巡回賽、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國際馬拉松賽等品牌賽事活動。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完成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實施生態環境分區分級管控,支持永泰開展國家級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建設。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實施節能技改項目30項、重點減排項目60項。加大空氣污染防治力度,保持空氣質量位居全國74個重點城市前列,實現“保十爭五”的目標。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加強畜禽養殖、石板材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落實“河長”責任制,深入開展閩江、敖江、龍江、大樟溪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創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加快編制近岸海域環境保護規劃。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們要全面貫徹市委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決議,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穩中求進,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完成本次會議通過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加快建設更具實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現代化新福州做出更大貢獻。
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秘書處二○一六年二月十五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