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福州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3年1月5日在福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福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關瑞祺
各位代表:
我受福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作關于福州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監督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精神,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宏觀環境,積極主動、攻堅克難、穩中求進,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預計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4203億元,增長120%;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89∶451∶460;公共財政總收入59739億元,增長181%,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8201億元,增長19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的主要特點:
(一)三次產業保持平穩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1、現代農業穩步推進。預計第一產業增加值375億元,增長45%。水產、蔬菜瓜果、食用菌、肉蛋奶、茶葉等主導產業產量分別增長52%、48%、120%、55%、75%。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精致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等高附加值、多功能農業。加強榕臺農業合作,重點加強食用菌、茶葉、休閑觀光農業等特色產業的對接合作,啟動閩侯雪峰臺灣茶葉種植加工園、朝陽休閑農場等16個項目建設。扎實推進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基本完成創業園核心區基礎設施和“四區一中心”框架建設。
2、工業保持較快增長。預計第二產業增加值1893億元,增長14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36億元,增長150%。主導優勢行業保持增長態勢,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285億元,增長200%。全市行業技術創新中心達38家,覆蓋大部分重點行業,榮獲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稱號。南北“兩翼”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預計“兩翼”四縣(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達540%,比2011年高22個百分點。加強工業載體建設和提升,整合提升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建設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臨空經濟區等新興產業園區。福州臺商投資區擴區獲得國務院批準,并完成總體規劃編制。
3、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預計第三產業增加值1935億元,增長107%。傳統服務業加快升級,推進建設海峽鋼貿城、蘇寧廣場、泰禾城市廣場、快安城市綜合體、蘇寧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現代商貿、物流項目。新興業態不斷呈現,加快總部經濟、電子商務等高端服務業發展,海峽金融商務區發展加快,渣打銀行、富邦金控、國開金融等知名金融機構落戶福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有序推進,海峽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獲商務部批復、授牌,成為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獲批的“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積極推動鼓樓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率先在全省開展服務業統計改革創新。加快發展會展業,成功舉辦第87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等76場全國性、區域性展會。積極發展旅游業,圍繞打響閩都文化、溫泉養生、休閑度假、生態旅游等旅游品牌,扎實推進東雁、桂湖等一批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建設,成功創建長樂、永泰等2個“中國溫泉之鄉”,福州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首批“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之一。加快推進鼓嶺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及其古街、歷史建筑修復,啟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申報工作,努力打造福州新名片。
(二)項目帶動成效明顯,擴大內需拉動有力
1、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64億元,增長200%。“五大戰役”項目和市級重點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目標任務。“五大戰役”完成投資15377億元,增長266%,達年度投資計劃的1294%。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56604億元,增長364%,達年度投資計劃的1258%。建成或基本建成繞城高速公路西北段、福銀高速公路南連接線、馬尾上潤二期、海峽農副產品批發物流中心商業配套、閩侯愛德克斯汽車零部件、福順半導體產能擴充、福清南方鋁業擴建改造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福州港可門作業區6#、7#泊位工程、臺江蘇寧廣場、福清鯉魚山風電場、福順晶圓6英寸芯片、閩侯聯合動力等項目,同時,福銀高速公路閩清(梅溪)互通口、永泰朗宇環保新材料、福清斯泰克筆記本電池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和階段性成果。
2、消費品市場保持繁榮。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246億元,增長184%。從市場看,城鄉市場共同繁榮,鄉村市場增幅領先城鎮市場。全年新建改造“農家店”67家,升級改造城鄉農貿市場20個,新建便利店100家。年末共有大中型專業批發市場50個,總面積213萬平方米,增長330%。從行業看,限額以上商業企業保持大幅增長,繼續發揮拉動提升作用。從商品類別看,五金、電料、建筑及裝潢材料、金銀珠寶等商品快速增長。
(三)城鄉發展統籌推進,大都市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1、大都市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基本編制完成福州大都市區發展規劃、馬尾新城總體規劃,抓好福清、長樂、閩侯、連江等四縣(市)規劃建設,加速推進四縣(市)與中心城區“無縫對接”。推進福莆寧同城化發展,簽訂實施了福莆寧同城化發展框架協議。積極支持平潭開放開發,在調水工程、電力專線上島工程、產業互補聯動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2、城市空間不斷拓展。進一步優化城市路網,加快建設地鐵1號線,推進地鐵2號線前期工作,工可報告已獲國家批復。加強市政設施建設維護,新建和改擴建城市道路22條,扎實推進橋隧維護、道路“白改黑”等各項工作,確保“路平、燈明、水通、橋穩”。加快馬尾新城建設,加快瑯岐閩江大橋、瑯岐環島路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進馬尾大橋前期工作。
3、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初步形成。建立縣(市)區對口協作機制,4個對口協作組開展全方位協作。13個省、市試點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市10個精品示范村共實施水路電網、立面改造、公園景觀等建設項目112項,累計完成投資519億元。
(四)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活力逐步提升
1、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成就。一是繼續精簡審批事項,壓縮時限,做到審批提速、服務提效、作風轉變。市行政服務中心運行成效顯著,全市約90%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實現集中辦理,平均每個工作日受理1809件,當場辦結率達72%。二是著力資本市場建設。富春通訊、騰新食品、海天水電等3家企業成功上市,三奧信息、昇興集團等2家企業已通過發行申請,頂點軟件、福特科光電已上報中國證監會,博思軟件、華威交通、好事達等8家企業已在中國證監會福建監管局輔導備案。推進福建海峽環保有限公司、聚春園飯店有限公司2家國有企業上市。市城鄉建總等3家投融資公司獲準發行25億元企業債券。三是深化教育、文化、衛生等體制改革。推動7所一級達標高中先行向省內戶籍考生開放。完成市屬2家、縣(市)區9家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劃轉或撤銷。在全國率先開展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在全省率先啟動城鎮居民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開展醫保付費方式改革,與廣州、上海建立異地就醫醫保即時結算試點。
2、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面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國際市場需求嚴重不足等困難,我市從通關環境、經營環境、政策扶持等方面,營造良好的外貿出口環境,加大“一對一”企業服務,努力扭轉出口下滑局勢,預計實現外貿出口207億美元,負增長141%。江陰港區獲批成為國家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福州被評為中國鐘表產業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持續推進對接“三維”項目,成功舉辦赴珠三角、長三角民營企業產業項目投資推介、對接洽談活動以及赴臺灣、香港、澳門、東南亞等地經貿活動。利用外資規模繼續擴大,預計按驗資口徑實際利用外資133億美元,增長42%,其中吸引臺資增速明顯加快,臺灣直接投資項目(不含第三地)超過40項,英孚集成電路、愛德克斯(福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一批臺資大項目落地。
(五)民生保障持續加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1、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于城鎮居民收入,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400元,增長1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700元,增長160%。消費價格漲幅逐步回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新成效。進一步加大投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50所、公辦幼兒園50所。推進“校安工程”建設,拆除重建、加固改造中小學校舍27萬平方米。改善特殊學校辦學條件,改造福州市聾啞學校明樓,新建連江縣特殊學校綜合樓。實施中小學擴容工程,完成擴容學位超過10000個,大力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問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繼續推進福清市醫院新院、福清市婦幼院新院、永泰縣醫院門診綜合樓等項目建設。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83%和990%,行政村有線電視聯網率達837%。發展體育事業,福州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3、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穩定和擴大就業,預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達1456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95%;城鎮登記失業率24%,控制在省下達的35%范圍以內。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連續8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水平達157469元,增長179%。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260元。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去年省下達我市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4萬套,開工建設407萬套,基本建成343萬套,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
(六)生態建設持續推進,環保模范城市鞏固提升
1、城市面貌不斷改善。持續推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核工作。積極開展違法建設集中清理整治、閩江下游綜合整治等專項整治活動,認真實施架空纜線下地、戶外廣告清理、立面景觀改造等工作,完成晉安河、新西河、東西河、新店溪及西湖環境景觀工程。內河整治力度加大,2012年累計鋪設截污管道303公里、新增改造沿河綠地84萬平方米,建成光明港至森林公園綠道,形成全省最長的慢行沿河綠道。
2、生態城市建設加快。完成《福州生態市建設規劃》編制,以縣、鄉、村三級為生態創建重點,全面加快國家級生態市創建步伐。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強制關閉9家年產1萬噸以下以廢紙為原料的造紙廠和1家年加工皮革10萬張以下的制革企業,對造紙、印染、火電等重點污染行業實行全行業污染物總量控制。推進結構性減排,新建投運浮村、連坂、馬尾長安、長樂濱海工業區、羅源城關污水處理廠二期等5座污水處理廠。全面推進火電行業脫硫脫硝治理工程,華能電廠6臺、可門電廠3臺、江陰電廠1臺機組已完成脫硝治理工程,占全市火電機組裝機容量81%。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持續增長壓力加大;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外經貿形勢嚴峻,出口持續下滑;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影響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衛生、就業、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任務仍然艱巨等等。這些問題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及主要措施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我市經濟發展依然面臨復雜的宏觀環境,但也要看到積極有利的因素,我市仍處于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根據我市發展實際情況,提出以下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5%,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4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0%,建筑業增加值增長140%,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0%;公共財政總收入增長130%,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0%;外貿出口增長50%,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增長50%;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6‰以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3%,確保完成減排“十二五”中期目標任務。為確保完成上述目標,在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認真實施“十二五”規劃,做好規劃中期評估,扎實推進以下各項工作:
(一)突出轉型升級,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持續壯大先進制造業。一是夯實工業發展基礎,新增100家規模以上企業,培育東南汽車等3家企業產值上百億,冶金建材行業達千億規模。進一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抓好扶持小微企業政策的推進和落實工作,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二是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生物與新醫藥、新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支持紡織服裝、機械裝備、冶金建材和輕工食品等行業應用信息技術軟件產品。推動中國聯通云計算產業園基地、中國移動福建數據(云計算)中心、福順微電子8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等一批項目落地建設。三是積極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100項以上產學研用合作重點項目,認定20至3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推薦3至5家重點企業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至10家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四是強化載體建設,加快建設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臺商投資區、臨空經濟區等以高端研發、科技孵化、先進制造和總部經濟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
2、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一是積極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力培育現代物流業,扶持一批集運輸、倉儲、配送、信息為一體的現代物流企業,加快海峽鋼貿城(一期)等區域性大型物流園區及批發市場建設,推進福州港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整合聯動。鼓勵發展服務外包、中介代理、金融保險等服務業,爭創“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二是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高端服務業。發展“兩江四岸”高端服務業產業帶,著力打造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推進海峽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福建盛榮(福清)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園區建設,力爭數字福建產業園落戶我市。繼續深化鼓樓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以完善服務業統計制度和樓宇經濟標準化建設為著力點,推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創新突破。加快開發建設海峽金融商務區,推動金融機構入駐,啟動組建我市電子商務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發揮“5·18”、“6·18”的影響力和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的作用,整合會展資源,培育各類會展。三是加快培育休閑旅游等新興服務業,推動旅游業與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游艇產業協調發展,做大閩都文化、溫泉養生、休閑度假、生態旅游等旅游品牌,創建鼓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進一步提升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景區文化品位和管理水平,積極爭創國家5A級景區。開辟白馬河、晉安河內河游觀光線,初步形成“船游福州”特色旅游產品,大力推進桂湖溫泉、東雁文化旅游綜合體等一批高端旅游綜合體建設和旅游片區開發,打造海西重要旅游目的地。
3、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一是加大農業生產投入,提升水產、畜牧、果蔬、食用菌、茶葉、花卉、竹木等農業主導產業發展水平。做好羅源灣養殖區轉移工作,積極擴大灣外大型網箱養殖,發展淺海養殖和遠洋漁業,確保水產業穩定發展。繼續加快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建設,推動設施大棚蔬果種植,食用菌工廠化栽培,規模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按國家創建生態縣(市)區的要求,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或產地認證。二是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堅持“強龍帶動”工程,力爭今年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銷售收入(含交易額)比增100%,產值億元以上企業超過100家。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多元服務主體。三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等高附加值新興農業,完善都市現代農業布局,重點打造“沿江”、“濱海”、“依山”、“戲水”等四大都市休閑農業聚集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4、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一是著力構建“一帶一核兩翼四灣”的海洋開發新格局,積極引導工業項目向羅源灣、江陰兩大港區為重點的南北兩翼集聚,加快江陰海港新城、羅源濱海新城建設。二是全面啟動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和兩岸海洋經濟合作交流重要平臺。加強與在榕高校、科研院所中的涉海科研機構合作,推進海洋技術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等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整合涉海資金,積極發展海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濱海旅游等海洋新興產業。三是加快羅源灣、江陰港等煤炭儲備中轉基地建設,延伸發展煤炭、石化中下游產業。
(二)突出項目帶動,著力發揮投資拉動作用
繼續發揮“五大戰役”、重點項目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拉動作用,特別是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的導向作用,加快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型產業項目,加快實施重大民生工程。初步安排2013年“五大戰役”項目781項,年度計劃投資1337億元;市級重點項目300項,年度計劃投資876億元,其中在建項目146項,年度計劃投資663億元,計劃新開工項目82項,年度計劃投資213億元,預備前期項目72項。
1、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鐵路方面,建成或基本建成向莆鐵路福州段、江陰港鐵路支線、福州火車北站新建北站房等項目,加快建設合福鐵路福州段,動工建設福州至平潭鐵路;公路方面,建成福永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漁平高速公路延伸線、沈海復線寧德(漳灣)至連江(浦口)高速公路福州段、京臺線建甌至閩侯高速公路福州段等項目,動工建設國道主干線福州繞城高速公路東南段、104國道連江至晉安段改線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湄洲灣至重慶通道福州段等項目前期工作;港口方面,建成或部分建成江陰港區10#泊位液體化工碼頭、松下港區18#、19#泊位,加快建設可門作業區6#、7#泊位、江陰11#泊位等項目,動工建設江陰8#、9#泊位、松下港區牛頭灣作業區12#、13#泊位等項目;機場方面,推進機場二期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市政設施方面,建成瑯岐閩江大橋主線、新南港大橋及連接線、螺洲大橋及南連接線、國貨路和南臺大道立交提升改造等項目,加快建設南臺大道等項目,動工建設化工路、馬尾大橋、烏龍江過江通道等項目。加快地鐵1號線建設,動工建設地鐵2號線。
2、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工業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中石油鋼管制造、天辰耀隆己內酰胺、吳航不銹鋼技改、翔隆紡織混紡紗工程等項目,加快建設恒申合纖、經緯新纖紡織、美得石化丙烷脫氫、神華煤港電一體化等項目,推動中化CPP、中石油LNG接收站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盡快開工動建。服務業項目,推動泰禾城市廣場、蘇寧廣場、海峽金融商務區、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等一批城市綜合體、總部大樓建設;推動福建盛榮(福清)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園區、海峽醫藥城、江陰國際汽車城、福建永輝物流倉儲中心等物流園區建設;推動長樂海西動漫創意之都、海西(永泰)創意產業園、連江海峽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晉安桂湖生態溫泉城等創意產業和旅游綜合體項目建設。
3、推進民生事業項目建設。建成或基本建成福州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市工人文化宮改擴建等項目,加快建設海峽奧體中心、省立醫院金山院區一期、海峽圖書館等項目,動工建設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南街項目等公共服務設施。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建成或部分建成后坂新城社會保障房、晉安世歐王莊安置房等項目,加快建設遠東麗景、雙湖新城社會保障房等項目,動工建設光明港綜合整治安置房等項目。
(三)突出龍頭引領,著力建設福州大都市區
1、加快新城新區建設。全面啟動馬尾快安、馬江、長安、瑯岐島,倉山南臺島,長樂營前和連江琯頭等片區開發。加快馬尾新城、晉安新城等區域內路網建設,進一步打通城區與馬尾新城、南臺新城及高新區、青口、荊溪等重點開發區域之間的連通,加快馬尾大橋等項目建設,推動福州至長樂機場城際軌道交通等一批基礎設施前期工作。
2、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深化閩江兩岸、奧體周邊區域、煙臺山地區等重要地段和節點的城市設計,打造一批體現海西省會中心城市特色的新亮點。完善城市路網,改造支線街巷,打通斷頭路,改善進出城快速通道,推進二環路改造提升和二環、三環間的接線建設,同時加快斗池路等城區重要交通節點和馬尾新城、火車南北站、奧體中心周邊等重要區域路網提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快開辟、優化公交線路,加強公交樞紐站、公交首末站的建設,爭創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加快內河整治,全面啟動奧體中心周邊河道整治,加快內河垃圾上岸碼頭、轉運設施、攔污柵等設施建設,提高中心城區內河生態補水的水量水質。進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推進“四綠”工程,深化市區戶外廣告整治和夜景燈光改造,啟動城運會7個比賽場地、火車南北站等3個主要交通樞紐、鼓山、三坊七巷等4個主要旅游景區以及迎賓線路環境景觀綜合整治。
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完善縣(市)區對口協作機制,加快4個對口協作組優化配置城鄉資源,增強優勢互補,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共同繁榮。加快推進城鎮化步伐,加強研究城鎮化發展規劃和措施,扎實抓好13個省、市試點小城鎮建設工作。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推進“百村競賽”,重點創建5個精品示范村,總結推廣示范村鎮先進經驗,擴大創建覆蓋面,全市村鎮參與率達80%,示范鄉鎮創建率達40%。繼續加大對農村投入,加快農村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發展。
4、加快周邊縣(市)和福莆寧同城化進程。統籌推進福清、長樂、閩侯、連江等周邊縣(市)融入中心城區。牽頭推動福莆寧同城化發展,完成福莆寧同城化總體發展規劃編制,加快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作和公共服務互動對接,促進福莆寧同城化階段性目標的實現。積極支持和融入平潭開放開發,在產業分工、項目引進、生態保護、港口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與平潭開展廣泛深入合作,爭取實驗區優惠政策效應輻射到福清、長樂等周邊地區。
(四)突出民生優先,著力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
1、著力建立城鄉居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鼓勵增加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開展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和形式多樣的公共招聘會。切實做好農業富余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鼓勵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完善企業用工服務長效機制,不斷深化勞務協作和校企對接,加強勞務合作基地建設,積極扶持實力強、管理規范的民辦職業機構參與企業用工服務。
2、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社會事業優質資源在全市范圍內布局,積極推進基礎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和公用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繼續優先發展教育,新建、改擴建35所公辦幼兒園,30所中小學。全面完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與評估。校安工程拆除重建和加固改造竣工21萬平方米,中小學完成擴容學位10000個。加快建設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加強村級文化生態示范點、農家書屋示范點建設,繼續開展“三下鄉”、“四進社區”、“文明小戲進農村”等文化惠民活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演出活動,繼續提升激情廣場大家唱、走進美的小區、新福州人歌手大賽、讀書月和市民講堂等群眾文化活動水平。實施新一輪基層醫療機構設備標準化配置,繼續組織實施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所達標建設。規范社區衛生服務站準入標準,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加強公立醫院對口支援基層醫療機構,快速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3、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統籌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保持在99%以上,優化新農合報銷補償方案,提高重大疾病住院補償水平,推進村衛生所普通門診新農合報銷,進一步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和方便群眾就近看病。做好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新開工建設2萬套保障性住房,力爭基本建成1萬套。
(五)突出改革開放,著力實施大開放戰略
1、堅持深化改革。一是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在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依規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繼續推進林權、海域使用權、農村金融體系等各項改革。二是推進國有融資公司建設,加快福建海峽環保有限公司、聚春園飯店有限公司、海峽金港汽車等國有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加大國有融資公司的發債規模,成為國有資本融資的重要渠道,研究解決發債企業的擔保問題。三是加快資本市場發展,支持我市企業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大力推進上市后備企業在海峽股權交易所掛牌交易。探索成立國有資本介入的創業投資基金,引導更多基金在福州注冊,并通過各地福州商會募集資金,實現榕商創業資本的回歸。
2、加快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堅持內外并舉、招大引強選優,持續加大與央企、外企、民企對接,引入更多更好的“三維”項目,推動項目落地。大力實施“回歸工程”,注重用足用好鄉親資源,積極鼓勵海內外鄉親回鄉發展。拓展招商引資方式,鼓勵國際并購、合資等多種投資模式,扶持PE等財務投資者,探索服務外包、總部經濟、并購、境內外上市、股權私募基金、創業投資等多種利用外資的業態與渠道。進一步提升對臺港澳經貿合作,發揮福州臺商投資區擴區的作用,借助我市成為落實CEPA示范城市契機,推動羅源灣港區的擴大開放,著力吸引臺港澳金融、旅游、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大企業來榕投資。積極承接臺灣軟件開發、電子零配件、水產品加工、高優農業等外移產業。加強與周邊區域協作,繼續深化福州與閩東北5市、閩浙贛皖15地市、長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省會城市等區域經濟合作交流。
(六)突出生態文明,著力建設“美麗福州”
1、加強節能降耗工作。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施50項重點節能項目,形成1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加強工業節能,開展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管理。組織83家企業開展“國家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引導建設節能型園區,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推動建筑、交通、政府機構、農村、商貿等領域節能工作。
2、減少污染物排放。突出抓好結構性減排,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抓好長樂印染企業產能整合、閩侯等地廢紙造紙淘汰、閩清建陶企業煤改天然氣、福清江陰工業區集中供熱等項目實施。加快水、大氣污染物減排,建成洋里污水處理廠(三期)、長樂潭頭污水處理廠等6座污水處理廠,推進福耀玻璃1#、2#窖爐生產線脫硝技改,可門、江陰電廠2臺60萬千瓦機組脫硝工程建設,力爭今年全面完成我市所有火電機組脫硝設施建設。
3、加強環境整治和監控。推進生態市創建工作,其中晉安區、馬尾區、福清市、長樂市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區),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創建省級生態縣。鞏固提升“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成果,深入開展閩江、敖江、龍江等重點流域水環境整治,閩江流域干流(福州段)和敖江(福州段)各斷面水質達標率達95%以上。繼續強化飲用水源保護,推進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有效防控山仔水庫、東張水庫等湖庫型水源地富營養化,市、縣(市)、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達到95%、90%、85%以上。實施重金屬污染整治、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城區環境綜合整治等專項行動,實現城區空氣質量全年I級和II級天數保持90%以上,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低于60分貝,交通噪聲低于70分貝。
各位代表,2013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我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主動接受市人大監督,發揮“敢為、能為、有為”精神,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同心協力、開拓進取,為實現福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