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規劃》政策解讀

日期:2024-07-02 10:11 來源:海漁局 瀏覽量:
| | | |
      近日,政府印發《福州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對政策出臺背景和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對海洋事業和海洋經濟發展寄予厚望,早在總書記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就提出了建設“海上福州”的戰略構想。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期間,又特別囑托福建要壯大海洋新興產業,強化海洋生態保護。

福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首批沿海城市。進入新時代,福州在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和優越的區位優勢。“海上福州”是“海上福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海上福州”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發展海洋經濟既是建設“海上福州”的重要支撐,也是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市的重要引擎。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實施福州強省會戰略,打響“海上福州”國際品牌,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陸海統籌、協調發展。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海上通道,優化資源配置,構建陸海空間良性互動、陸海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發揮省會城市核心引領作用,強化山海協作,帶動閩東北協同發展。

二是堅持創新引領、產業強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激勵和保護創新的制度環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協同的海洋創新發展體系,支撐海洋產業強勢發展。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提升海洋資源集約節約和綜合利用水平,強化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保障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堅持融合開放、共建共享。堅持高質量“引進來”與高水平“走出去”相結合,深度參與國際海洋產業分工,加快培育海洋經濟發展新優勢,融入全球海洋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規劃》立足州實際,“海上福州”國際品牌建設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力爭十四五基本建成海洋強市,到2035年,建海絲沿線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十四五期間海洋經濟發展主要目標為:海洋經濟綜合實力居全省首位,力爭2025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達4750億元年均增長率12%以上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位居全省前列,省級以上涉海研發平臺達到20個對外交流合作成效位居全國前列與“海絲”共建國家和地區在海上互聯互通和海洋經濟、科技、生態等方面合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國際航運航線達到14條;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濱海濕地修復面積完成166公頃,自然岸線保有率和近岸海域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占比完成省下達指標

四、重點任務

《規劃》著力推進創新發展,以“補短板、夯基礎、鑄優勢、建屏障、拓空間”為出發點,部署福州“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是補齊發展短板,構筑海洋科創基地依托“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建設,強化涉海院校建設和人才培養,打造福州海洋研究院高水平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群體,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努力建設海洋創新高地。

二是夯實發展基礎,建設國際深水大港以“絲路海港城”作為重要抓手,以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深水大港為目標,與“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現代物流城”形成合力,加快開發大港口,建設大通道,發展大物流,建設一批園區型、疏港型鐵路專用線,完善集疏運體系,將福州港打造成為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港。

三是構建具有競爭力的海洋產業體系。積極推動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百臺萬噸”生態養殖平臺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繼續保持海洋漁業全國領先優勢。培育壯大海洋船舶與工程裝備制造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臨海清潔能源海洋信息服務等新興產集群。圍繞化工新材料、冶建材不銹鋼等臨港優勢產業打造千億級絲路海港城”。統籌推進“山、海”“江、海”旅游資源聯動開發,擴大海洋文旅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加快打造國際海洋文旅度假魅力城市。

四是堅持陸海統籌,筑牢海洋保護屏障重點強化海洋空間資源管控,堅守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底線,加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有效控制海洋污染和生態破壞,不斷提升重點海域海洋環境質量,滿足人民群眾親海需求,增強人民群眾對海洋生態環境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五是強化開放合作,拓海洋發展空間深入實施絲路海運、數字海絲、中國—印尼“兩國雙園”等重點工程全面深化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兩岸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為著力點,提升榕臺海洋融合發展水平加快福州都市圈和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建設,增進海洋領域福州中心城市能級

五、保障措施

為落實以上重點任務,通過加強組織領導、資金支持、項目帶動、運行監測多方面保障規劃實施。在統籌協調發展、海洋資源要素配置、投融資服務、財稅激勵扶持、市場主體發展和人才支撐等方面加快形成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