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州市氣候情況
【氣溫】 2020年,福州市年平均氣溫21.1℃,比常年平均高1.2℃,屬異常偏高。從各月平均氣溫來看,1月和5—6月異常偏高,3月、7—8月和11月顯著偏高,2月偏高,其余月份正常。各縣(市)區年平均氣溫20.3℃~21.5℃,距平0.6℃~1.9℃,其中閩清和福清偏高,羅源顯著偏高,其余縣(市)區屬異常偏高。各縣(市)區年最低氣溫為-0.4℃~3.7℃,福州市區出現在2月19日,永泰出現在1月31日,其余縣(市)區出現在12月31日。各縣(市)區年最高氣溫36.3℃~41.1℃,永泰和閩清分別出現在7月13日和14日,羅源和連江出現在8月25日和26日,其余縣(市)區出現在7月24日前后。1月6日閩侯最高氣溫27.5℃,突破當月歷史極值(2005年1月25日27.3℃);7月24日長樂高溫破當月歷史極值,連江平歷史紀錄。1月閩侯、連江、長樂、永泰、羅源平均氣溫分別為13.9℃、13.7℃、13.9℃、14.0℃、12.9℃,均破歷史同期紀錄;6月閩侯、連江、長樂、永泰、羅源、閩清平均氣溫分別為28.8℃、29.0℃、28.9℃、29.0℃、28.1℃、28.4℃,均破歷史同期紀錄;8月連江平均氣溫30.0℃,破歷史同期紀錄;11月福州市區、閩侯、連江、永泰平均氣溫分別為20.5℃、20.0℃、19.8℃、19.8℃,均破歷史同期紀錄。
1981—2020年福州市逐年平均氣溫
2020年福州市逐月平均氣溫
【雨量】 2020年,福州市平均年雨量1224.2毫米,比常年平均少18.5%,屬偏少。各月雨量分布不均,其中10—11月異常偏少,4月和8月顯著偏少,1月偏少,3月顯著偏多,其余月份正常。各縣(市)區年雨量為928.8~1453.7毫米;其中福清年雨量928.8毫米,屬異常偏少,是1971年以來的最少年份;連江、羅源和長樂顯著偏少,福州市區和永泰偏少,其余縣正常。各縣(市)區最大日雨量(20時—20時)為62.6~209.6毫米,最大日雨量(08時—08時)為70.6~199.2毫米。
1981—2020年福州市逐年雨量
2020年福州市逐月雨量
2020年福州市各縣(市) 區主要氣象要素及其評價
市區 |
閩清 |
閩侯 |
永泰 |
羅源 |
連江 |
長樂 |
福清 |
全市 |
|
平均氣溫(℃) |
21.5 |
20.9 |
21.4 |
21.3 |
20.3 |
21.3 |
21.5 |
20.7 |
21.1 |
距平(℃) |
1.2 |
0.7 |
1.4 |
1.4 |
0.8 |
1.9 |
1.5 |
0.6 |
1.2 |
評價 |
異常 偏高 |
偏高 |
異常 偏高 |
異常 偏高 |
顯著 偏高 |
異常 偏高 |
異常 偏高 |
偏高 |
異常 偏高 |
雨量(毫米) |
1209.1 |
1453.7 |
1313.7 |
1277.4 |
1304.4 |
1210.5 |
1095.8 |
928.8 |
1224.2 |
距平百分率(%) |
-13.2 |
0.3 |
-8.1 |
-16 |
-22 |
-22.5 |
-24.4 |
-39.5 |
-18.5 |
評價 |
偏少 |
正常 |
正常 |
偏少 |
顯著 偏少 |
顯著 偏少 |
顯著 偏少 |
異常 偏少 |
偏少 |
日照時數(小時) |
1661.9 |
2357.8 |
2100.2 |
1509.8 |
1527.2 |
2122.1 |
1713.1 |
2101.1 |
1886.7 |
距平百分率(%) |
6.3 |
44.1 |
30.3 |
-9.6 |
-4.5 |
35.4 |
2.9 |
21.7 |
15.7 |
評價 |
正常 |
異常 偏多 |
異常 偏多 |
偏少 |
正常 |
異常 偏多 |
正常 |
異常 偏多 |
異常 偏多 |
最大日雨量(毫米) (20時—20時) |
94.3 |
209.6 |
83.5 |
96 |
62.6 |
72.2 |
67.3 |
87.5 |
|
最大日雨量(毫米) (08時—08時) |
95.6 |
199.2 |
70.6 |
96.2 |
88.7 |
105.7 |
97.8 |
83 |
|
年最低氣溫(℃) |
2.7 |
1 |
1.8 |
1.2 |
-0.4 |
2.1 |
3.6 |
3.7 |
|
年最高氣溫(℃) |
40.4 |
40.8 |
41.1 |
40.7 |
38.5 |
39.5 |
39.3 |
36.3 |
1981—2020年福州市逐年日照時數
2020年福州市逐月日照時數
【日照時數】 2020年,福州市平均年日照時數1886.7小時,比常年平均多15.7%,屬異常偏多,是1971年以來第5多年份。從各月日照時數看,4月和6月異常偏多,2月顯著偏多,8月和10月偏多,12月偏少,其余月份正常。各縣(市)區年日照時數1509.8~2357.8小時,其中閩清、閩侯、連江和福清異常偏多,閩清、閩侯是1971年以來的最多年份,福清僅次于1971年(2357.8小時),永泰偏少,其余縣(市)區均屬正常。
【重要氣象事件】 2020年,影響福州市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寒潮、強冷空氣、強對流天氣、暴雨、臺風、高溫、干旱等。影響較重的有5月31日至6月8日的持續暴雨、7月初至9月初的夏旱、10月初至12月中旬前期的秋冬旱和12月底的寒潮;氣象災害總體較輕。
寒潮和強冷空氣過程 全市經歷4次強冷空氣過程,分別為1月25—31日、2月15—19日、4月11—13日、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其中1月25—31日和2月15—19日兩次過程部分縣(市)區達寒潮標準,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市均達寒潮標準。1月25—31日,各縣(市)區城區最低氣溫過程降幅7.9℃(福清)~14.3℃(永泰),各縣(市)區城區過程最低氣溫均低于6℃,均出現在31日,以永泰和閩清1.2℃為最低;其中永泰達寒潮標準,閩清、羅源達強冷空氣標準。全市有10個鄉鎮過程最低氣溫低于0℃,以閩清大湖鄉-3℃為最低。2月14—19日,各縣(市)區城區最低氣溫過程降幅達10.8(福清)~15.1℃(永泰);各縣(市)區城區過程最低氣溫為1.4℃(羅源、永泰)~4.5℃(長樂),其中福州市區、永泰、閩清、閩侯和羅源達寒潮標準,長樂、福清和連江達強冷空氣標準。全市有7個鄉鎮過程最低氣溫低于0℃,以閩清大湖鄉-3.8℃(18日)為最低。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各縣(市)區城區最低氣溫降幅達12.8℃(福清)~15.0℃(永泰);各縣(市)區城區過程最低氣溫為-1.6℃(羅源)~3.0℃(福清),均出現在1月1日,全市均達到寒潮標準。全市有79個鄉鎮過程最低氣溫低于0℃,以羅源西蘭鄉-7.6℃為最低。受寒潮影響,福清市農作物受災面積1975.8公頃,預計減產17427.775噸,經濟損失16338萬元。
強對流天氣 全市出現7次強對流天氣過程,分別出現在3月9日、3月22日、3月27日、5月2日、5月6日、5月16日和5月17日,影響較大的過程有5次。
(1)受高空槽和低層切變影響,3月27日午后起,全市出現中到大雨,中北部部分縣(市)區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多個鄉鎮伴有8~9級短時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統計27日12時至28日6時累積降雨量,全市10個縣(市)區95個鄉鎮降雨量超50毫米,其中7個鄉鎮降雨量超100毫米,以永泰洑口鄉122.3毫米為最大;小時雨強最大為59.4毫米,出現在永泰蓋洋鄉(21時30分至22時30分)。市區(烏山)日降水量80.5毫米,打破1961年以來3月歷史同期日降水量(08—08時)紀錄(74.7毫米,1986年3月15日)。同日9個縣(市)區26個鄉鎮出現8級以上大風,最大出現在福清上坤村20.8米/秒(9級)。15—19時市區、永泰、閩侯、閩清、連江等多地出現冰雹。
(2)受高空槽影響,5月2日午后起,部分縣(市)區出現小雨,部分鄉鎮中雨,局部大雨,傍晚閩清梅城鎮(17時06分)、閩侯白沙鎮(17時20分)和晉安鶴林新城(18時)先后出現小冰雹,伴有9~11級雷雨大風,最大為閩清梅溪鎮11級(30.9米/秒,17時10分)。統計2日8時至3日8時累積雨量,5個縣(市)區11個鄉鎮超25毫米,以閩侯白沙鎮47.6毫米為最大;最大小時雨強為29毫米,出現在閩侯白沙鎮(17—18時)。
(3)受西南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5月6日午后起,部分鄉鎮出現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伴有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統計6日8時到7日8時累積雨量,6個縣(市)區31個鄉鎮累積降雨量超50毫米,最大為永泰同安鎮為96.6毫米。當天下午至傍晚,部分縣(市)區出現1~2厘米的冰雹:14時45分至18時40分,永泰城關、長慶鎮、蓋洋鄉、嵩口鎮、大洋鎮、清涼鎮、丹云鄉、洑口鄉和富泉鄉出現1~2厘米冰雹;17時45分至18時6分,福清宏路街道、石竹街道和海口鎮云光村出現約1厘米冰雹;18時,閩侯上街鎮中美村出現約1厘米冰雹;18時10分,市區出現1~2厘米冰雹;19時6分,閩清白中鎮1~2厘米冰雹。當天3個縣(市)區4個鄉鎮出現8級以上大風,最大出現在長樂松下鎮為22.3米/秒(9級)。
(4)受西南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5月16日午后至上半夜出現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到暴雨,伴有8~10級短時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當天中午至傍晚,6個縣(市)區出現冰雹:11時55—58分,永泰梧桐鎮坵演村出現13毫米冰雹;16時25—40分,長樂區航城街道琴江村出現10毫米冰雹;17時0—35分,福州市區鼓樓區安泰街道、洪山鎮、南街街道,臺江區寧化街道、上海街道、茶亭街道、蒼霞街道,晉安區新店鎮、茶園街道、岳峰鎮出現冰雹,最大直徑15毫米;17時17分,閩侯竹岐鄉出現5毫米冰雹。統計16日12—23時累積雨量,8個縣(市)區27個鄉鎮超50毫米,以馬尾區羅星街道98.6毫米為最大;最大小時雨強為78.6毫米,出現在高新區(18—19時)。當天7個縣(市)區18個鄉鎮出現8級以上大風,最大出現在長樂潭頭鎮為28.3米/秒(10級)。
(5)受西南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5月17日午后到上半夜福州市大部分鄉鎮出現小到中雨,小部分鄉鎮大雨,局部鄉鎮暴雨,伴有冰雹、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統計17日08時到18日08時累積雨量,永泰嵩口鎮、塘前鄉和高新區上街鎮3個鄉鎮超過50毫米,以永泰嵩口鎮56毫米為最大;最大小時雨強為38毫米,出現在永泰白云鄉(17—18時)。當天共有4個縣(市)區5個鄉鎮出現8~10級雷雨大風,最大為羅源起步鎮26.3米/秒(10級);當天16—17時,閩侯上街鎮和永泰白云鄉出現小冰雹。
暴雨 全市經歷7次連續性暴雨、6次大范圍暴雨、11次局地暴雨過程(包含臺風暴雨),主要的非臺風暴雨有6次。
(1)受高空槽、低層切變和西南急流的影響,5月21日全市出現大到暴雨,長樂局部鄉鎮大暴雨。統計5月21日8時至22日8時累積雨量,12個縣(市)區100個鄉鎮超50毫米,以長樂江田鎮109.3毫米為最大;最大小時雨強為22.1毫米,出現在長樂江田鎮(21日12—13時)。
(2)受高空槽和低層切變影響,5月31日至6月8日,全市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其中6月1日全市大部分鄉鎮大到暴雨,7個縣(市)區部分鄉鎮大暴雨,日雨量(1日8時到2日8時)最大為永泰塘前鄉149.7毫米。統計5月31日8時至6月9日8時過程雨量,12個縣(市)區145個鄉鎮超過100毫米,其中6個縣(市)區21個鄉鎮超250毫米,以永泰塘前鄉401.4毫米為最大。最大小時雨強為92.1毫米,出現在永泰塘前鄉(6月1日15—16時)。永泰縣10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7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67公頃,轉移人口73人,直接經濟損失151.15萬元。
(3)受高空槽和低層切變的影響,7月1日中午至夜里,中北部(市、區)出現中到大雨,部分縣市有暴雨,羅源和連江的部分鄉鎮出現大暴雨。降水主要在1日12時至2日0時。統計7月1日12時至2日8時累積雨量, 5個縣(市)區22個鄉鎮超50毫米,其中2個縣(市)區6個鄉鎮超100毫米,以羅源松山鎮132.8毫米為最大。最大小時雨強為77.5毫米,出現在羅源松山鎮(1日13—14時)。
(4)受高空槽和低層切變的影響,7月25—26日,全市出現強降雨。其中7月25日凌晨起,全市出現中到大雨,中西部大部分鄉鎮出現暴雨,閩清和閩侯部分鄉鎮出現大暴雨,降水集中在25日4—13時。統計7月25日0—20時累積雨量, 8個縣(市)區39個鄉鎮超50毫米,其中3個縣(市)區10個鄉鎮雨量超過100毫米,以閩清梅城鎮209.6毫米為最大。最大小時雨強為102.2毫米,出現在閩清雄江鎮(25日7—8時)。閩清城關6小時雨量(25日4—10時)209.5毫米,超過歷史6小時降雨極值(191.3毫米,2016年7月9日)。
(5)受高空槽和低層切變的影響,8月26—28日,全市出現強降水天氣過程,其中8月27日全市大雨,部分縣(市)區出現暴雨,永泰和羅源局部鄉鎮出現大暴雨。統計8月26日8時到29日8時累積雨量,12個縣(市)區87個鄉鎮超過50毫米,其中8個縣(市)區14個鄉鎮超100毫米,以羅源西蘭鄉168.9毫米為最大。最大小時雨強為62.9毫米,出現在羅源西蘭鄉(26日16時30分至17時30分)。
(6)受高空槽和低層切變的影響,9月8—11日,全市出現持續性暴雨,其中8日南部縣(市)區小到中雨,中北部縣(市)區大到暴雨,市區、連江和羅源部分鄉鎮出現大暴雨,長樂局部鄉鎮出現特大暴雨;日雨量(8日8時至9日8時),4個縣(市)區23個鄉鎮雨量超100毫米,2個鄉鎮超250毫米,以長樂梅花鎮317.6毫米為最大。統計9月8日8時至12日8時過程累積雨量,10個縣(市)區49個鄉鎮雨量超100毫米,其中長樂區2個鄉鎮超250毫米,以長樂梅花鎮335.4毫米為最大。最大小時雨強為95.6毫米,出現在羅源碧里鄉(8日15—16時)。
熱帶氣旋 影響福州市的熱帶氣旋有3個,分別為第4號臺風“黑格比”(影響時間8月3—4日)、第6號臺風“米克拉”(影響時間8月11—12日)、第7號臺風“海高斯”(影響時間8月18—19日)。其中第6號臺風“米克拉”給全市帶來較大風雨影響,其余2個臺風主要影響是沿海出現8級陣風;全年臺風未造成福州市明顯災害。第6號臺風“米克拉”于8月11日7時30分許在漳州漳浦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受第6號臺風“米克拉”影響,8月11—12日沿海出現8~11級陣風,統計10日20時至12日20時極大風速,8個縣(市)區21個鄉鎮出現8級以上陣風,以連江曉澳鎮28.5米/秒(11級)為最大。11—12日部分縣(市)區出現中到大雨,局部鄉鎮出現暴雨,統計10日20時至12日20時累積降水, 3個縣(市)區3個鄉鎮雨量超50毫米,以長樂江田鎮53.3毫米為最大。
高溫 全市各縣(市)區均出現日最高氣溫≥35℃的高溫天氣,其中市區、閩清、閩侯、永泰≥35℃的高溫日數61~76天;除福清外,各縣(市)區均出現日最高氣溫≥37℃的高溫天氣,其中市區、閩清、閩侯、永泰≥37℃的高溫日數26~35天,其余縣(市)區出現8~16天≥37℃的高溫天氣。高溫天氣主要出現在6月16—18日、7月11—24日、8月6—8日、8月22—26日。其中連江38.3℃(6月16日)和閩侯39.8℃(6月18日),突破該站歷史同期最高氣溫紀錄;7月12日長樂最高氣溫38.7℃,突破建站以來7月歷史最高紀錄(2017年7月24日,38.2℃)。7月23日市區烏山站氣溫達40.3℃,市區晉安站40.2℃,24日閩侯41.1℃、市區晉安站40.8℃、市區烏山站40.4℃。24日長樂高溫39.3℃再次刷新7月歷史紀錄,同日連江(38.7℃)平歷史同期最高紀錄(1998年和2007年)。
氣象干旱 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1月25日,全市降水偏少,統計期間各縣(市)區累積雨量8.9毫米(閩清)~38.1毫米(連江),比常年同期平均少53.9%~86.7%。至1月25日,閩清達到氣象重旱等級,羅源、閩侯、永泰、福清中旱,其余縣(市)區輕旱。1月26日全市出現中到大雨,旱情解除。7月初開始,全市降水偏少,統計7月1—24日各縣(市)區的累積雨量3.1毫米(福清)~127.8毫米(永泰),除永泰外,其余縣(市)區比常年同期平均少14.3%~96.8%。至7月24日,永泰、連江、長樂、福清達到氣象重旱等級,羅源、閩清、閩侯中旱,市區輕旱。7月25日大部分縣(市)區出現大到暴雨,閩清出現大暴雨;閩清旱情解除,其余縣(市)區旱情有所緩解。8月1—25日降雨稀少,旱情再度發展,統計各縣(市)區的累積雨量為23.0毫米(閩侯)~70.7毫米(羅源),比常年平均少61.3%~83.4%。至8月25日,連江、福清達到氣象特旱等級,市區、羅源、閩侯、長樂重旱,永泰中旱,閩清輕旱。8月26—28日,全市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旱情有所緩解。8月29日至9月7日降水稀少,旱情再度發展,統計各縣(市)區的累積雨量為0.1毫米(長樂)~24.9毫米(羅源),比常年平均少71.1%~99.9%。至9月7日,連江、長樂達到氣象重旱等級,市區、閩侯、永泰、福清中旱,羅源、閩清輕旱。9月8—11日和18—20日的兩次連續性暴雨使得旱情解除。10月以來全市降水持續偏少,統計10月1日—12月13日各縣(市)區的累積雨量6.3毫米(市區)~14.8毫米(長樂),比常年平均少86.8%~93.8%。至12月13日,市區、羅源、連江和永泰達到氣象重旱等級,閩清、閩侯、長樂中旱,福清輕旱。受降雨偏少的影響,全市有71608人出現明顯人飲困難,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711.33公頃。12月14—18日,全市出現中到大雨,干旱明顯緩解。
秋寒 9月20日,羅源出現“23型”秋寒,比常年平均早3天;其余縣(市)區于9月26日出現“23型”秋寒,均屬偏遲。全市于10月22日出現“20型”秋寒,其中市區、羅源、閩清、永泰、閩侯、長樂、連江比常年平均偏遲8天,福清偏早4天。
(來源:《福州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