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祥南海維權
林國祥,福州人,馬尾船政后學堂第一屆畢業生。他與鄧世昌等為同班同學,最初擔任“琛航”號軍艦管帶,三年后調任“伏波”號管帶,參加中日“甲午海戰”,不幸失利,受過貶謫,后為廣東水師左翼分統領,深受廣東水師提督李準信任。
林國祥是個“老水師”,以豐富的海洋知識,作為李準的顧問,于清宣統二年(1909年)與李準,率領“伏波”號、“琛航”號軍艦巡視南海,樹旗鳴炮,公告中外,重申中國的主權。
南海,也稱南中國海。北接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以廣東省的南澳島到臺灣省本島南端一線同東海分界;東南至菲律賓;南至加里曼丹島;西南至越南和馬來半島,面積有35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和東沙群島等。
南沙群島古名“萬里石塘”,又稱“團沙群島”,都是中國的名字,北起“雄南礁”,南至“曾母暗沙島”,有230多個島嶼、礁灘和沙洲,總面積約24.4萬平方米。其中有“鄭和群礁”“景弘島”“尹慶群礁”“費信島”“馬歡島”等,皆以明代鄭和的團隊成員命名。
西沙群島地處海南島(瓊崖大島)之東的中國海域。古稱“七洲洋”“千里長沙”,共有32個島嶼,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主要有“永樂群島”“宣德群島”等。
東沙群島由大東沙島、東沙環礁和南衛灘、北衛灘等組成。其中,大東沙島又名“南氣澳”,漁民通常稱它為“月牙島”,位于南澳、汕頭的正南方,東北距汕頭約140海里,北距惠州甲子約120海里,西北距香港約170海里,面積1.8平方公里,盛產珊瑚,因此俗稱“珊瑚洲”。中國人民早在三國時,就已經在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頻繁作業,特別是至明代,鄭和的團隊曾分別在各島留駐,所以清雍正八年(1730年)出版的《海國聞見錄》,皆把上述諸島列入版圖。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法國主教達貝孚所著的《越南地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但1894年,法國侵略者全部占領越南后,企圖染指“南沙”和“西沙”。法艦“希福維”號,甚至闖到黃山馬峙。中國即予回擊,宣稱:“西沙僅有華人居住,即此一端,法律上之解釋已屬我國領土,他國不得主張利權。”
那時,林國祥站在李準前面,指揮著“伏波”號乘風破浪,一直向東沙群島駛去。他忽然發現東沙島上飄著一面日本國旗,即派人捉獲一個日本人,叫西澤吉次。經審訊,西澤吉次聲稱以為該島是“無主荒島”,因為有鳥糞磷肥,便來開發采集,已有兩年之久。林國祥用嫻熟的歷史知識告訴他,這里早已經是中國的領土,哪里容得別國人私自侵占。別國人盜采中國的礦藏是非法的,應該立即停止。
林國祥等人上島巡視,拔掉由西澤吉次豎立的一塊“西澤島”木碑,還沒收了其盜采的磷肥以及其他設備。后來,日本駐廣州領事賴川淺之進,不得不推托說:“東沙島不是日本政府管轄的地方,西澤吉次到東沙島的事,日本政府不知道。西澤吉次認為那是他所發現的無主荒島,靠臺灣很近,所以他從基隆前去開發。”中國政府認為:此事可以認定是日本人西澤吉次的個人所為,但日本政府有責任督促西澤吉次根據中國政府的要求,立即從東沙島撤出去!
是年10月11日,日本政府再次明確表示:東沙島為中國固有的領土。
經過5天的交接、驗收,日本人從東沙島撤出。我方隨后在東沙島上升起了中國的黃龍國旗,重立主權石碑。英國人知道后,更是催促中國政府趕緊在東沙島建燈塔,保障航行安全。
第二年4月12日,李準又率領林國祥、吳敬榮乘“伏波”號、“琛航”號赴西沙群島巡察。在西沙島,他下令豎起白色桅桿,掛黃龍國旗,在軍艦上鳴放禮炮。因為乘“伏波”號而來,所以把西沙島命名為“伏波島”,向全世界重申對“伏波島”和整個南海西沙群島、東沙群島的中國主權,又“所歷各島,皆令海軍測繪生繪之成圖,呈于海陸軍部及軍機處備案”“留牲畜之種山羊、水牛雌雄各數頭于島”。以后的《宣統政紀》載:“粵疆濱海,南海大洋中,洲島甚多。日本人占東沙島,現已據理力爭,即可將該島收回。又查有西沙島,在崖州屬榆林港附近。該島共十五處,其地居瓊崖東南,適當歐洲來華之要沖,為南洋第一重門戶……著袁樹勛(署理兩廣總督)悉心經劃,妥籌辦理,以辟地利。”
林國祥等人為維護南海的主權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