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想問:生蠔肚子里的黑色東西到底能不能吃?!
生蠔,海鮮中的“明星美味”。無論是小時候課本里“于勒叔叔的牡蠣”,還是夏天路邊攤上的烤生蠔,都讓人魂牽夢繞,口水直流。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生蠔不僅美味,還是食物里的“補鋅之王”!
一、低脂肪、高蛋白“補鋅之王”
低脂肪高蛋白,減脂強推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每 100 克生蠔可食部的熱量僅為 57 千卡,這和蘋果差不多;脂肪含量為 1.5 克,比雞胸肉還低;蛋白質含量為10.9 克,和雞蛋白不相上下。
而且,生蠔不僅脂肪的含量不高,還有著十分不錯的脂肪酸構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其中 DHA 和 EPA 含量分別為 75.9 毫克/100 克、95.7 毫克/100 克,這兩種營養對大腦發育和心血管健康十分重要。
天然的“補鋅之王”
鋅對維持免疫功能、促進生長發育、保障生殖健康以及味覺正常至關重要。每 100 克生蠔的鋅含量高達 71.2 毫克,相比之下,同樣被認為是補鋅佳品的牛里脊(鋅含量 4.73 毫克/100 克)和豬肝(鋅含量 3.68 毫克/100克),在生蠔面前都是“小弟”。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成年人對鋅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 40 毫克/天,長期過量補鋅會干擾其他礦物質的吸收,還可能危害健康。對于健康成年人,建議每次食用 1~2 個生蠔即可,偶爾來一頓“生蠔大餐”倒是影響不大。
鐵、鉀、硒等礦物質含量豐富
生蠔還是鐵的優質來源,為 5 毫克/100 克,是豬里脊的 3 倍,有助于補鐵,預防貧血。此外,它的鉀含量為 375 毫克/100 克,比蛤蜊、蟶子、扇貝、河蜆等貝類都高,有助于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對控血壓也很有幫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生蠔的硒含量也相當豐富,達到 41.4微克/100 克。硒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對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維持甲狀腺功能和免疫系統健康至關重要。僅食用 3 個生蠔,幾乎就能滿足成年人一天的硒需求量。
不過,享受美味的同時也需注意,生蠔的鈉含量不低,每 100 克含有 270 毫克鈉,相當于 0.7 克食鹽。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成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 5 克。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或需要控制鈉攝入的人群,吃生蠔的時候要注意相應減少當天其他菜肴中的用鹽量。
二、生蠔怎么吃,才能安全又營養
不建議生吃
生蠔鮮嫩多汁、口感清甜,為了保持其鮮美風味,有些人傾向于生食或輕微烹煮,但這種飲食方式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非常不推薦。
由于其濾食性的生活習性,生蠔會大量富集生長水域中的微生物,可能被諾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腸炎弧菌)、沙門氏菌污染,引起急性胃腸炎,造成腹瀉或者嘔吐。不僅如此,生蠔還可能存在寄生蟲風險,比如異尖線蟲、廣州管圓線蟲、肝吸蟲、肺吸蟲等,影響身體健康。
因此,從安全角度出發,強烈建議:不要生吃生蠔!
清蒸營養保存更佳
平常我們吃生蠔,主要有清蒸、水煮、燒烤等方式,不同的烹飪方式,不僅口感不同,對生蠔營養物質的保存效果也不同。
從蛋白質營養品質和補鋅角度綜合考慮,清蒸是烹飪生蠔的首選方式。水沸后帶殼蒸 8 分鐘時,生蠔的中心溫度可達到 96.1℃ ,蒸 10 分鐘中心溫度可達 99.9℃ 。建議最少蒸 8 分鐘,可提高食用安全性。
三、關于生蠔,你可能還有這些疑問
生蠔會有重金屬污染風險嗎?
生蠔屬于雙殼貝類,確實會富集水體中的重金屬。不過,只要從正規途徑購買,就不用太過于擔心。
在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購買有產地追溯的生蠔,并避免過量食用,尤其是兒童、老人、孕婦等敏感人群。
生蠔肚子里的黑色東西是啥,能吃嗎?
想必很多人吃生蠔的時候,都在心里嘀咕過,這黑黑綠綠的東西到底啥?其實,包裹的綠色或黑色部分是它攝食的天然藻類等浮游植物,都可一同食用。也就是說,生蠔除了殼,其他部位都能吃。
總的來說,生蠔是來自海洋的“補鋅王者”,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鋅、鐵、鉀、硒和優質脂肪酸,但別長期大量吃,也最好別生吃,做熟了營養吸收更好,吃著更放心。需要注意的是,生蠔的嘌呤含量高達 282 毫克/100 克,屬于高嘌呤食物,患有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人群應少吃或不吃。
來源:科普中國
供稿:辦公室
一審:姚麗欽
二審:詹文青
三審:羅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