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防暑降溫可以這樣做
炎炎夏日,建筑工人依然奮戰在炙熱的工地,高空作業、露天施工使他們成為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的典型群體。持續的高溫環境不僅消耗體力,更可能引發中暑等健康危害,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高溫危害、識別中暑癥狀、掌握應急處理措施,并做好個人防護,是每一位建筑工人安全度夏的必備技能。
一起了解什么是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高溫天氣
高溫作業:指有高氣溫或有強烈的熱輻射或伴有高氣濕(相對濕度≥80%RH)相結合的異常作業條件、濕球黑球溫度指數(WBGT指數)超過規定限值(≥25℃)的作業。
高溫天氣作業:指用人單位在高溫天氣期間安排勞動者在高溫自然氣象環境下進行的作業。
高溫天氣:指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向公眾發布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
高溫作業如何分類
高溫、高濕作業:印染、紡織、造紙潮濕的深礦井等作業。
高溫、強熱輻射作業:冶金、鑄造、鍛造、熱處理、爐窯車間和鍋爐間等。
夏季露天作業:農業、建筑、搬運、體育競賽室外軍訓、碼頭或其他露天作業。
溫對人體常見的危害是什么?
高溫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具有多面性,其中最直接且常見者,當屬中暑。當人體處于高溫環境并持續活動時,會經歷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但隨著暴露時間延長,機體的自我調節功能將逐漸抵達極限,此時便會釋放明確的警示信號。
這些信號實為身體發出得緊急警報,提示高溫環境已超出人體生理耐受范圍。那么,究竟何為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作業環境中,因熱平衡失調、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或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引發以體溫升高、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全身性疾病。在我國《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職業性中暑被歸入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范疇。依據癥狀嚴重程度,中暑可分為中暑先兆與職業性中暑兩類。那么,哪些具體癥狀意味著身體已無法耐受高溫?主要表現包括:
中暑先兆:在高溫作業環境下工作一定時間后,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0℃,可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短時間休息后癥狀即可消失。
職業性中暑:
(1)熱痙攣
在高溫作業環境下從事體力勞動或體力活動,大量出汗后出現短暫、間歇發作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多見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腸肌為著,呈對稱性;體溫一般正常。
(2)熱衰竭
在高溫作業環境下從事體力勞動或體力活動,出現以血容量不足為特征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如多汗、皮膚濕冷、面色蒼白惡心、頭暈、心率明顯增加、低血壓、少尿,體溫常升高但不超過40℃,可伴有眩暈、暈厥,部分患者早期僅出現體溫升高。實驗室檢查可見血細胞比容增高、高鈉血癥、氮質血癥。
(3)熱射病(包括日射病)
在高溫作業環境下從事體力勞動或體力活動,出現以體溫明顯增高及意識障礙為主的臨床表現,表現為皮膚干熱,無汗,體溫高達40℃及以上,譫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癲癇樣發作、橫紋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是中暑最嚴重的類型,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
中暑了怎么辦?
中暑先兆:
發現自己出現中暑先兆的癥狀時,應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平臥。補充含鹽或電解質的清涼飲料并對癥處理,進行密切觀察。
熱痙攣:
(1)初步處置:先按照先兆和輕度中暑的救治方法進行處理,即轉移至陰涼處、監測生命體征、補水降溫。
(2)及時送醫:完成初步處理后,及時將患者送往醫院。
(3)對癥處理: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并對癥治療。
熱衰竭:
(1)現場安置:把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讓其平臥并抬高下肢。
(2)降溫補水:及時降溫,同時補充糖鹽水 。
(3)防范風險:密切關注狀態,謹防低血壓 。
(4)盡快送醫:完成前述處理后,盡快送醫,后續醫院給予物理 / 藥物降溫,監測體溫,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擴充血容量防休克 。
熱射病:
(1)緊急送醫:一旦發現熱射病癥狀,立刻安排送醫,以最快速度將患者轉運至醫院,為后續救治爭取時效 。
(2)途中降溫:送醫途中,采用冰帽、冰毯,或在頸動脈、腋動脈、股動脈等大動脈部位放置冰袋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降溫操作,為后續治療創造有利條件 。
(3)院內救治:抵達醫院后,開展快速降溫和持續體溫監測;實施保護重要臟器功能、呼吸循環支持、改善微循環、糾正凝血功能紊亂等措施;針對出現肝腎功能衰竭、橫紋肌溶解的患者,早期給予血液凈化治療 。
@建筑工人,這些高溫天氣的救命措施需知曉
1.關注氣溫變化,了解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作業時間要求。當過于炎熱時,可用濕毛巾擦拭皮膚,讓水分蒸發幫助散熱。避免大量出汗后直吹空調,應先擦干汗液或者更換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后,再進入空調房休息。
2.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你,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飲水,以保持身體水分。補水時,宜選擇淡鹽水等含鹽或電解質的飲品,可根據作業溫度、強度以及出汗量的多少來調整飲水量。
3.作業時穿著淺色、輕薄、透氣、輕便寬松的衣物,佩戴寬檐遮陽帽或帶遮陽簾的安全帽。隨身攜帶濕毛巾,用于擦汗、降溫等。
4.規律充足的睡眠使大腦和身體得到放松,有利于防范職業性中暑等健康風險的發生。睡眠時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
5.若你在作業中,出現大量出汗、頭暈頭痛、惡心乏力、心悸、皮膚灼熱等中暑先兆癥狀,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若癥狀未緩解或持續加重,如體溫異常升高,應及時就醫。
來源: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
供稿:辦公室
一審:姚麗欽
二審:詹文青
三審:羅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