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呼吸道傳染病蓄勢待發!請提前做好預防

日期:2025-09-12 16:18 來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 | | |

  立秋已過而秋老虎仍在,近期福州最高氣溫仍然居高不下,但早晚間氣溫還是有了明顯下降。由于秋季天氣溫差較大,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如流感、新冠等,同時合并肺炎球菌感染、流感嗜血桿菌等細菌的幾率也大大增加。公眾應提高警惕,做好預防。

  秋季會出現哪些常見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從病人或帶菌者的呼吸道排出后,經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健康人群體內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秋季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按照病原體,可分為3大類:

  病毒: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鼻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普通冠狀病毒、腺病毒和人偏肺病毒等。

  細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其他:肺炎支原體

  呼吸道傳染病如何傳播?

  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1. 飛沫傳播: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攜帶病原體的飛沫被他人吸入。 

  2. 接觸傳播:觸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后,再接觸口、鼻、眼黏膜。 

  3. 空氣傳播:某些病原體(如結核桿菌、新冠病毒)可在空氣中長時間懸浮,通過氣溶膠傳播。

  常見呼吸道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飛沫傳播,感染后出現發熱(體溫可達39-40℃),畏寒、頭痛、咽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癥狀。流感傳染性很強,在學校、托幼機構等人群密集的場所,容易發生傳播和流行,甚至出現暴發。 

  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原體(如流感、肺炎支原體)可能交替流行,需持續警惕。常見癥狀主要為發熱、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

  鼻病毒

  據統計,30%~50%以上的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鼻病毒常年存在,尤其在秋冬季節活躍度更高。流鼻涕、打噴嚏和鼻塞:這是鼻病毒感染最顯著的癥狀,感冒初期尤其明顯。

  博卡病毒

  博卡病毒屬于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亞科的博卡病毒屬,共有四種毒株,其中HBoV1最常見,常與其他病原體共同作用引起呼吸道癥狀。通過空氣傳播和糞-口途徑傳播,感染后會導致普通感冒、細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炎和胃腸炎等疾病,易感人群為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發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它在嬰幼兒和老年人群體中更容易引發較嚴重的癥狀,如支氣管炎和肺炎。但大多數感染者癥狀較輕,類似普通感冒,不必過度擔憂。

  普通冠狀病毒

  普通冠狀病毒包括α屬和β屬的多種病毒,如HCoV-229E、HCoV-OC43等,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病毒家族,部分類型可引起普通感冒。傳染性相對較弱,通常通過近距離接觸或飛沫傳播,多在家庭、學校等小范圍內傳播。

  腺病毒

  人腺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具有較強的環境生存能力和傳播能力。在人群密集、衛生條件較差的環境中,人腺病毒可引起暴發。人腺病毒包括7個亞屬 (A-G)至少116個型別。由于型別眾多,且組織嗜性不同,從而引起不同的組織器官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和胃腸道疾病等。

  人偏肺病毒

  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種會引發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毒。常見癥狀:咳嗽、發熱、鼻塞和呼吸短促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人偏肺病毒感染表現為自限性疾病,多數人在1周左右癥狀逐漸緩解。

  肺炎鏈球菌

  肺炎球菌為條件致病菌,即當機體處于免疫力低下、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存在營養不良等情況時,肺炎球菌可能會“趁虛而入”,引起一系列疾病,稱為“肺炎球菌性疾病”。由肺炎球菌引起的鼻竇炎、中耳炎等為非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當肺炎球菌穿越黏膜防御體系入侵無菌部位和組織引發感染時,可引起包括肺炎球菌性肺炎、菌血癥、腦膜炎等一系列嚴重的侵襲性肺炎球菌病。

  流感嗜血桿菌

  流感嗜血桿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可在健康人鼻咽部短暫定植或無癥狀攜帶數月,亦可定植于結膜、陰道黏膜。流感嗜血桿菌感染是世界范圍內兒童發生嚴重疾病的常見原因,其中最常見的是腦膜炎和肺炎。肺炎被認為是全球兒童第一殺手,b型流感嗜血桿菌是引起發展中國家兒童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僅次于肺炎鏈球菌),也是引起五歲以下嬰幼兒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主要原因。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可以引起多種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炎,但它也可能引起尿路感染、腹膜炎、腦膜炎、傷口感染、敗血癥等。尤其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癌癥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等,肺炎克雷伯菌引發的感染更加常見。

  肺炎支原體

  人是肺炎支原體唯一天然宿主,且對肺炎支原體普遍易感。不同年齡段人群對其易感性存在一定差異,發病人群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尤其免疫力低下的兒童更應該注意。成年人感染肺炎支原體后癥狀較輕,就診意愿相對較低,會造成感染人數的低估。輕癥或者無癥狀感染者作為隱匿傳染源,在肺炎支原體感染流行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呼吸道傳染病防護要點有哪些?

  一、疫苗接種

  疫苗作為最經濟最有效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從接種到產生保護效果需要時間,所以在秋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來臨前接種疫苗特別重要。常見疫苗可預防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感、百日咳、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水痘、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感染、肺炎球菌性疾病等。

  二、加強個人防護

  科學佩戴口罩:避免前往環境密閉、人員密集的場所,如確需前往,要科學佩戴口罩。

  遵守呼吸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頭應遠離或背對他人,同時使用紙巾、手絹或肘部遮擋口鼻,并及時清潔雙手。

  經常通風換氣:每日開窗通風不少于2次,每次不低于30分鐘。

  學校如何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

  加強疫情監測: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要認真落實晨午檢及因病缺勤追蹤制度,掌握學生缺勤原因,做到疫情的早發現、早報告。重點關注發熱、皮疹、關節痛、咳嗽、嘔吐、腹瀉等癥狀,一旦出現聚集性病例,及時向教育主管部門及屬地疾控中心報告。

  做好傳染源隔離:傳染性疾病流行期間,密切關注學生、教師的患病及請假、出勤情況,及時做好傳染源的隔離,對患病師生出入過的場所及時進行消毒。若出現發熱(體溫≥37.3℃)、咳嗽、嘔吐、腹瀉、皮疹等傳染病相關癥狀,應立即居家休息并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自己的學校、班級和接觸史。就醫期間,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防止傳染給他人。待癥狀完全消失、醫生評估可返校后再復課,避免帶病上學。

  加強傳染病知識宣教: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健康教育和宣傳活動。傳染病流行期間還應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宣傳。




  供稿:急性傳染病防控科

  一審:姚麗欽

  二審:詹文青

  三審:羅柏友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