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風險提示】八月份這些疾病值得關注,請注意防范!
8月我市仍處于持續高溫的“三伏”天,易出現高溫酷暑、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同時各類細菌、病毒、蚊蠅滋生,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進入流行期。近期國內部分省份出現蟲媒傳染病疫情,福州市疾控中心(市衛監所)提醒市民外出旅行需做好防蚊措施,預防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注意防范霍亂、食源性疾病,還需要注意高溫中暑和洪澇災害的預防。
登革熱、基孔肯雅熱
蚊媒傳染病指的是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病原體的疾病。其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寨卡病毒病是在全球廣泛流行的3種常見病毒性蚊媒傳染病。三者均主要由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叮咬傳播,不會通過日常接觸或呼吸道傳染。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典型癥狀包括高熱(可達40℃)、劇烈頭痛、肌肉關節痛、皮疹,嚴重者可能出現出血或休克。目前我國的登革熱病例主要是輸入病例,但部分省份已出現本地聚集性疫情。夏季,南方省份媒介伊蚊密度高,居民朋友們尤其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典型癥狀包括突然發熱、常伴有嚴重關節痛,尤其影響手腕、踝關節和指趾等小關節。皮疹、肌肉痛、乏力等也較常見。近期,廣東省佛山發生輸入病例引發的本地傳播疫情,截至7月27日24時,累計報告病例5158例,當前疫情正處于防控關鍵時刻,公眾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等措施。
健康提示
1.清理積水:伊蚊喜歡在積水處產卵,所以要定期清理家中的花盆托盤、花瓶、水桶、水缸等容器內的積水,每周至少一次。屋頂反墚、排水槽等應定期疏通,避免堵塞積水。陽臺、天臺、庭院內的花盆、泡沫箱、廢棄瓶罐等容器應及時清理,閑置容器應倒扣放置,儲水容器如水缸應加蓋,廢棄容器徹底清除。竹筒、樹洞應進行封堵或改造,蓮花池養魚防蚊。空調冷凝水應及時排凈,廢棄輪胎在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下水井進行防蚊封堵,有條件的建議將明溝改為暗渠。
2.安裝防蚊設施:在家里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阻止蚊子進入室內。
3.使用驅蚊產品、穿長袖衣物:在戶外活動或室內蚊子較多時,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驅蚊酯、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驅蚊產品,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盡量穿長袖上衣、長褲,減少皮膚暴露,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風險。盡量穿長袖上衣、長褲,減少皮膚暴露,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風險。
4.定期滅蚊:室內可使用合格的殺蟲氣霧劑、蚊香液、盤香等減少蚊蟲叮咬。使用發煙滅蚊片或全屋用殺蟲氣霧劑施藥時,應先關閉門窗,施藥后人員離開,30分鐘后再開窗徹底通風后方可進入。室內如發現有成蚊滋擾時,應及時開展室內滅蚊。此外,蚊蟲較多區域,可配合使用電蚊拍、滅蚊燈等物理滅蚊工具。定期對室內外環境進行滅蚊處理。但使用殺蟲劑時要注意安全,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此外,如果近期去過登革熱、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回來后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肌肉關節痛、皮疹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O1群或O139群)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通過食用或飲用被霍亂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傳播。典型癥狀包括劇烈腹瀉(“米泔樣”水便)、嘔吐,發病的高峰期多在夏季。健康提示
健康提示
1.飲用安全水源:確保飲用的水源是安全的,最好飲用經過煮沸或消毒處理的水。
2.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尤其是餐前便后。
3.保食用安全食物。食用經過煮熟或煮沸的食物,避免生吃海鮮或其他易受污染的食物。
4.及時就醫。如果出現腹瀉和嘔吐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診斷和治療,以減少病情惡化的風險。
食源性疾病
夏季高溫多雨,有利于細菌、野生植物生長繁殖,是細菌性、有毒植物性、真菌性食源性疾病易發季節。根據我市近年食源性疾病監測情況和風險研判,福州市疾控中心(市衛監所)提醒廣大茶鄉朋友注意預防夏季食源性疾病。
健康提示
1.燒熟煮透:對于畜禽肉類和水產品,盡量避免生食,烹飪、加熱時務必確保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維持1分鐘以上,燒熟煮透。
2.嚴防交叉污染:處理生熟食品的刀具、砧板、容器要分開;接觸生肉、水產后要徹底洗手再處理熟食或直接入口食物。
3.安全溫度管控:制作好的食物應盡快食用。需存放時,熱食應保持在65℃以上,冷食(包括涼菜、切開的瓜果)應保存在4℃以下。集體供餐單位(如學校、企業食堂、餐飲店等)必須嚴格執行食物儲存與運輸的溫度要求,防止細菌滋生。
4.不采不食:不隨意采食不熟悉、不認識的野生蘑菇、野菜、野果、野花、野根莖等。
高溫中暑
隨著高溫天氣來臨,中暑事件頻發!中暑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為三種類型: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先兆中暑,一旦出現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惡心嘔吐、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就提示我們可能要發生中暑。如果沒有及時去休息、補水、降溫,就會進入到輕癥中暑階段,通常頭暈、惡心、嘔吐癥狀會進一步加重,并出現體溫升高,部分患者體溫可以升至38℃左右。此時還沒有重視,如果繼續在高溫環境下就可能發展至重癥中暑階段,包括熱衰竭、熱痙攣、熱射病三型,如不及時處理,容易引起器官衰竭而死亡,應該立即就醫。
老年人及體弱者、小孩、快遞員、外賣小哥、環衛工人等室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
健康提示
1.減少高溫暴露:盡量避免在中午12點到下午3點這一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因為此時太陽輻射最強,溫度最高。如果必須外出,應做好充分的防曬措施,如佩戴寬邊帽、太陽鏡,涂抹高SPF值的防曬霜等,以減少直接日曬和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改善勞動及工作環境條件。
2.保證充足水分:室內保持通風,合理使用空調、風扇,在高溫天氣下,人體容易出汗,導致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因此,應定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因為口渴已經是身體缺水的信號了。建議每天至少喝8杯水,同時,可以適量飲用含電解質的飲料,如運動飲料,以補充體內流失的鹽分和礦物質。
3.關注特殊人群:老人、兒童、孕婦及患有慢性疾病者,因體溫調節能力較弱,需格外關注。避免其在高溫環境中停留,家中備好降溫設備,必要時開啟空調輔助降溫。
4.合理飲食:飲食對于預防中暑也非常重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增強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蛋、奶等,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避免食用過多油膩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身體負擔,影響身體的散熱功能。
5.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室內使用空調或風扇可以降低室內溫度,減少出汗量,從而預防中暑的發生。但需注意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以免引發其他健康問題,如空調病等。建議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6℃左右,并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和流通。
洪澇災害
夏季,臺風、強降水等極端天氣常有發生,可能造成嚴重洪澇災害。不僅直接威脅生命財產安全,更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健康風險。福州市疾控中心(市衛監所)提醒廣大市民,科學認識汛期及洪澇災害中的健康隱患,掌握關鍵防護技能,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及家人健康。
健康提示
1.密切關注當地氣象機構發布的預警信息:如有發布災情預警的,應盡量減少外出,遠離危險地帶。
2.飲用水衛生:不喝生水,多飲用白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盛水容器定期清洗消毒。未經消毒處理的山泉水、井水、河水等,必要時可用于生活用水,緊急時需要飲用的,應先燒開煮沸再飲用。
3.做好個人衛生:注意手部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盡量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使用流動水洗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過度勞累,及時增添衣物,提高自身免疫力。
4.做好食品衛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開。廚具、餐具浸泡后,應洗凈、浸泡、煮沸消毒后再使用。餐具消毒首選沸水煮15分鐘,不吃腐敗變質的蔬果和發霉變質的米面,不吃剩飯剩菜,不吃涼拌菜;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產品或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用雨水或被雨水污染的水清洗蔬果,如果暫時不能保證新鮮的食材供應,建議使用合格的包裝食品。
5.做好病媒防治:強降雨后,蚊蠅、老鼠等有害生物密度和活動增多,攜帶的病原體可污染食物和水源,容易造成食源性疾病發生。要做好防蠅防蚊防鼠工作,避免昆蟲、害蟲及其他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觸食物,可將食物蓋好或存放于密封容器中,保證垃圾桶蓋嚴實并定期清除垃圾。
6.做好環境衛生:對室內外環境進行徹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遷。排除積水,清除污泥和垃圾雜物;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家具,清理室內物品,必要時對房間墻壁和地面進行消毒;整修廁所,清刷衛生間。不要隨地大小便,糞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區域。一般不必對室外環境開展大面積消毒,防止過度消毒現象的發生。
供稿:急性傳染性防控科
一審:姚麗欽
二審:詹文青
三審:羅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