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預防“兩熱”很關鍵!

日期:2025-07-30 15:30 來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 | | |

  近期,福州氣溫較高、降雨較多,蚊蟲已進入繁殖高峰期,登革熱、基孔肯雅(簡稱“兩熱”)傳播風險較大,防蚊滅蚊是預防“兩熱”的關鍵,需要每一位市民朋友的積極參與。

  “兩熱”分別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病毒引起的兩種急性蟲媒傳染病。“兩熱”主要靠伊蚊(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即俗稱“花蚊子”)叮咬傳播。

  “人→蚊→人”傳播鏈是“兩熱”的核心傳播模式。患者在發病前1天至病后5天或發病后的第1周內,病毒血癥水平高,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風險高,但該病毒不會通過日常接觸引發人際傳播,也不會通過打噴嚏、咳嗽傳播。

  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經媒介伊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是全球波及范圍最廣的蟲媒傳染病,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100多個國家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經常有較大規模暴發疫情的地區包括:加勒比海地區、巴西、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老撾、馬來西亞、太平洋島嶼等。

  我國南方部分省份經常發生輸入引發的登革熱本地傳播疫情。大部分地區主要發生在6月以后,多在8-10月達到高峰。

  基孔肯雅熱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基孔肯雅熱的本地傳播,大規模暴發和零星病例主要發生在美洲、亞洲和非洲。

  2025年1月至6月,已有14個國家或地區報告了約22萬例基孔肯雅熱病例和80例死亡病例。我國于2008年首次發現輸入性病例,曾在廣東和云南等地引發本地疫情,尚未形成穩定的疫源地。

  2025年7月,廣東佛山發生輸入病例引發的本地傳播疫情,報告病例已超4000例。目前,疫情正處于防控的關鍵時刻,公眾要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做好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等措施。



  如何預防兩熱?

  預防“兩熱”,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關鍵。

  時就醫排查,主動配合

  外出前,請提前了解目的地“兩熱”流行情況,從“兩熱”流行地區返回后,要密切關注自身健康狀況

  特別是有“兩熱”流行地區旅居史或蚊蟲叮咬史且出現發熱、關節痛等癥狀的市民,請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配合進行檢查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以便獲得準確診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市民朋友們,清潔家園,人人有責。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共同打造干凈整潔、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用實際行動守護自己和家人健康!



  供稿:急性傳染病防控科

  一審:姚麗欽

  二審:詹文青

  三審:羅柏友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