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發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它在嬰幼兒和老年人群體中更容易引發較嚴重的癥狀,如支氣管炎和肺炎。但大多數感染者癥狀較輕,類似普通感冒,不必過度擔憂。今天,我們就來了解RSV的特點、傳播方式以及如何有效預防它。
1.RSV長什么樣子?
RSV為肺病毒科,它的病毒顆粒呈球型或絲狀,外面有一層包膜。包膜上嵌有兩個重要糖蛋白——融合蛋白F和黏附蛋白G,它們幫助病毒感染人體呼吸道。
RSV顆粒機基因組結構模式圖
2.RSV在外界環境能存活多久?
RSV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不強,對高溫和消毒劑比較敏感:在55℃加熱30分鐘就可以被滅活;在硬質物體表面(如桌子、玩具等)可存活數小時,但在紙巾等柔軟物體上存活時間較短;酒精(70%乙醇)或含氯消毒劑可有效殺滅RSV。
3.RSV是怎么傳播的?
RSV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與密切接觸傳播:當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會通過飛沫播散到空氣中,被他人吸入。病毒也可能附著在物品表面(如玩具、門把手和衣物等),如果手部接觸了這些物品,再觸摸口鼻或眼睛,就有可能感染RSV。
4.什么時候容易流行RSV?
RSV在全球范圍內都廣泛傳播,但在不同地區的流行季節不同:北方地區主要在冬春季進入高發期。南方地區主要在冬季或潮濕雨季是感染高峰期。熱帶地區通常在雨季感染率較高。
5.RSV感染有什么臨床表現?
感染RSV后,多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包括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類似感冒,容易被忽視。但嬰兒呼吸道相對狹窄且免疫系統尚不成熟,感染后容易導致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和支氣管炎),出現喘息并伴有呼吸窘迫等癥狀,有窒息甚至呼吸衰竭的風險。
6.怎么知道孩子是否感染了RSV?
如果孩子(特別是2歲以下)在RSV流行期間出現頻繁咳嗽或喘息癥狀,無論是否伴有發熱,都應警惕RSV感染的可能性。如懷疑感染,要及時前往醫院檢測病毒核酸或抗原,以確診是否感染RSV。
嬰幼兒(2歲以下):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RSV感染常引起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初期癥狀通常會出現發熱、鼻塞、流涕等癥狀,持續2~4天。后續癥狀主要為咳嗽、喘息、呼吸急促。還可出現呼吸費力、喂養困難等其他癥狀。
大齡兒童(2歲以上)多數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塞、流涕、咳嗽、聲音嘶啞等,部分可能有發熱。也可能引發下呼吸道感染,如氣管炎、支氣管炎乃至肺炎。
7.兒童感染RSV需要隔離嗎?
傳染性:RSV具有傳染性,尤其在人員密集場所和家庭中容易傳播。感染者的傳染性通常在癥狀出現后的7~10天最強;雖然對患者沒有強制隔離要求,但建議居家休息,不宜去人口密集的場所。日常防護措施:可通過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近距離接觸等措施加以預防。
8.RSV感染與普通感冒及其他病毒感染的區別
相似之處:RSV感染的早期癥狀與其他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癥狀相似,如咳嗽、鼻塞、流涕等,難以單憑癥狀區分。獨特之處: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中,RSV感染更容易引發咳嗽、喘息或重癥,尤其是患有基礎疾病的孩子。確診手段:需要通過核酸或抗原檢測進行明確診斷。
9.RSV感染有治療特效藥嗎?
RSV感染的治療沒有特效藥,出現重癥只能采取“對癥支持治療”(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氧以防缺氧、輸液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因此,主動預防以降低感染和發病風險尤為重要。
目前國際上有兩種獲得許可的免疫產品可用于預防嬰幼兒RSV病:一種是給孕婦接種的疫苗,在妊娠晚期(32周至36周)接種,可通過胎盤將抗RSV的抗體轉移到胎兒體內,在嬰兒出生后6個月內提供保護;另一種是針對RSV的長效單克隆抗體,這種抗體是在病毒感染季到來之前,以肌注方式為嬰兒接種,能提供至少5個月的防護。
10.在流行季節如何預防RSV感染?
預防RSV,個人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通風,在人群密集場所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禮儀;要注意營養均衡,保證充足睡眠,提高機體免疫力。上述預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風險;然而,對于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的嬰幼兒而言,這些措施的保護效果相對有限。因此,建議家長做好家庭預防,外出回家后及時清潔更衣,盡可能降低傳染給嬰幼兒的風險;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帶嬰幼兒到人員密集、通風不佳的密閉公共場所。
了解和警惕RSV感染的癥狀是保護孩子健康的第一步。家長應留意孩子的呼吸狀況和精神狀態,必要時盡早就醫。通過科學的預防和及時的治療,可以有效降低RSV對孩子健康的威脅。
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南寧等
注:我們尊重原創、注重分享,圖文資料僅用于科普公益宣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刪除。
供稿:急性傳染病防控科
一審:姚麗欽
二審:詹文青
三審:羅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