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過后,請做好這件事,謹防登革熱傳播!

日期:2025-07-08 14:39 來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 | | |

  近日,受到臺風影響,福州地區即將迎來持續的雨水天氣,臺風后積水坑洼增加,蚊蟲孳生場所增加,人們被蚊蟲叮咬機會增加,登革熱感染風險增加,福州市疾控中心(市衛生監所)提醒市民朋友們臺風過后盡快行動起來謹防登革熱!

  認識登革熱由伊蚊傳播,人不會傳人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示2025年截至6月1日全國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較2024年同期上24.6%;自2025年16周以來登革熱報告病例數持續上升,雖在第20周較第19周略有下降,但第21和22周病例數仍較第19周上升明顯。我市將面臨高溫多雨天氣,登革熱輸入性風險和本地傳播風險加大。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白紋伊蚊(花斑蚊)叮咬傳播;

  潛伏期:蚊子叮咬患者后,病毒在蚊子體內經8-10 天復制增殖到達其唾液,隨后蚊子就可以通過叮咬使人患病;

  臨床癥狀:登革熱感染后常突發 39℃以上高熱,伴隨頭痛、關節痛(俗稱 “骨痛熱”)、皮疹,嚴重者可出現出血或休克。

  關鍵提醒: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藥滅蚊防叮咬+清理孳生地是預防登革熱的唯一有效方式!

  同時,當感染登革熱時,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類固醇抗炎藥,它們會增加出血風險,請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為什么降雨后蚊蟲密度高?

  蚊蟲的孳生與繁殖離不開水

  降雨過后,各類環境中的小型容器、隱蔽角落的散在垃圾、廢棄防水布,排水系統的雨水井、廢棄輪胎等都會出現積水現象。這類存在積水的小環境將成為蚊蟲孳生的“天然溫床”。

  室內自查項(重點檢查)


  室外自查項(重點清理)


  下雨可以把蚊幼沖走嗎?

  積水中孳生的蚊幼會沉入水底,很難被雨水完全沖走。暴雨過后,溫濕適宜,水中的蚊幼會大量羽化,造成蚊蟲密度迅速上升。

  防蚊滅蚊“組合拳”:從源頭到個人全方位防護

  1.斬草除根:清理積水 “快準狠”

  即時行動:首先雨后和洪水退后及時填平積水坑,清除所有可見積水,倒置積水的閑置容器。定期清理房屋外、公共設施周邊及重點區域的積水,如垃圾站、排水排污管道等,做到不留死角,減少蚊孳生場所,從源頭上控制蚊數量;

  長效管理:家里要定期清理容易積水的物品或者角落等,容易存水的盆盆罐罐要做到“翻盆倒罐”,避免積水存留,如需要儲水也要蓋好蓋子,存放不超過5天。定期給水生植物換水& “洗澡”(認真沖洗根部,清理蚊卵與幼蟲附著)。

  2.武裝到位:家人房子 “做防護”

  上午6-9點、傍晚16-19點是白紋伊蚊的活躍期

  個人防護:外出穿淺色長袖,常備蚊蟲驅避劑(嬰兒選兒童專用款),避免蚊蟲活躍期在潮濕、樹木繁多的地區逗留。

  居家防護:安裝紗窗、紗門或使用蚊帳,蚊蟲活躍期推薦使用蚊帳、蚊香等家庭防蚊滅蚊物品。

  精準打擊:滅蚊抓住 “黃金時段”,在蚊蟲活躍期使用低毒殺蟲噴霧效果更佳。

  3.密度監測,必要時消殺

  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做好蚊密度監測,開展消殺防疫。對不能清除的積水投放或噴灑滅蚊幼劑殺滅蚊幼,在成蚊密度高的環境場所噴灑殺蟲劑,防止蚊蟲侵害。對于糞便、臨時廁所、臨時垃圾收集點等蚊蠅“重災區”,可每日多次噴灑殺蟲劑,防止蚊蠅侵害。

  盡快就醫:別拿“被蚊子咬”不當回事

  如果被蚊子叮咬后 1-14 天內出現:

  近期有前往國內、外登革熱流行區工作或旅居的市民,開展自我健康觀察,2周內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酸痛等疑似登革熱的癥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室)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近期旅居史,配合開展登革熱相關檢測。




  供稿:急性傳染病防控科

  一審:姚麗欽

  二審:詹文青

  三審:羅柏友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