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密度正在快速上升,存在登革熱感染風險,請注意防范!

日期:2025-06-26 10:13 來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 | | |

  天氣漸熱,雨水增多,蚊子大軍又開始“囂張”起來,通過蚊子傳播的疾病,“登革熱”實在不容小覷,必須記住這種蚊子的樣子,伊蚊 ↓↓↓


白紋伊蚊


埃及伊蚊

  6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劉起勇介紹,全國蚊蟲生態學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南方省份媒介伊蚊(俗稱花蚊子)密度已處于快速上升期,廣東、云南等局部地區存在登革熱傳播擴散風險,需重點防范。建議在夏季之初和雨季到來前,及時清理室內外積水、保持環境整潔,減少蚊蟲孳生。

  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感染了登革熱

  “高熱三痛三紅”+皮疹

  高熱:突發高燒(40℃以上);

  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骨骼關節痛;

  三紅:面紅、頸紅、胸紅;

  皮疹:四肢軀干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

  登革熱最初癥狀和感冒、流感相似,可從以下方面加以區分:

  登革熱:引起的發燒一般為高熱(40℃以上),還有明顯疲乏、厭食、惡心等癥狀,常出現較劇烈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關節痛,可伴面部、頸部、胸部潮紅等表現;通常無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登革熱發病后 3-6 天,四肢軀干或頭面部會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而感冒和流感患者一般不會出現皮疹。

  感冒與流感:感冒發熱一般較輕,多為低熱,流感發熱體溫可高達 39℃-40℃,但發熱起病速度稍慢。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較為明顯,皮疹和全身疼痛不明顯。感冒一般只有輕微的頭痛和身體不適;流感雖也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但疼痛程度介于登革熱和感冒之間。

  大多數人感染登革熱后,癥狀輕或無癥狀,僅少數患者會發展為重癥,甚至死亡。

  普通人如何預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伊蚊喜好

  居住環境:室內外的各種積水容器,盆景、蓮花缸、拋棄的飲料罐、塑料泡沫垃圾、閑置的缸、罐、盆等。

  自然環境:廢舊輪胎、籬笆竹洞、樹洞石穴、建筑反墚、街道供水管井、電纜溝井等。

  其他場所:陶瓷廠、醬料廠、釀酒廠閑置的缸、罐、盆,建筑工地的小型積水,公園竹林、樹林等植物小積水。

  伊蚊常活躍在:上午7~10點和下午4~7點。

  環境治理

  1、清理積水容器:定期清理家中可能積水的容器,如缸、罐、塑料瓶等,減少蚊子繁殖地。

  2、水生植物管理:水養植物每周換水并清洗容器和植物根部。

  3、垃圾處理:確保垃圾妥善封裝,避免成為蚊蟲孳生的溫床。

  4、清理與排水:排干溝渠死水,疏通下水道,填塞可能積水的洼地和樹洞。

  個人防護

  1、著裝防護:穿著長袖衣物和長褲,盡量選擇淺色,減少皮膚暴露。

  2、使用驅蚊劑:外出時使用驅蚊劑。房間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香或滅蚊氣霧劑。

  3、健康監測:前往或返回登革熱流行區后,注意健康狀況。如果2周內出現發熱等可疑癥狀應及時就醫并說明旅行史,必要時配合隔離治療。如果確診為登革熱,要做好防蚊隔離治療,以免經蚊子叮咬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其他人。




  供稿:急性傳染病防控科

  一審:姚麗欽

  二審:詹文青

  三審:羅柏友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