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毒即將進入高發期,可引起反復高熱!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秋冬季的呼吸道傳染病也進入了高發季節。其中,腺病毒感染作為一種常見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對人們的健康構成了威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腺病毒。
一、人腺病毒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腺病毒,即人腺病毒。人腺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具有較強的環境生存能力和傳播能力。在人群密集、衛生條件較差的環境中,人腺病毒可引起暴發。人腺病毒包括7個亞屬 (A-G)至少116個型別。由于型別眾多,且組織屬性不同,從而引起不同的組織器官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和胃腸道疾病等。
1.呼吸道感染癥狀
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引起普通感冒和流感樣癥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流鼻涕,此外還有結膜炎(結膜充血、很多眼屎),甚至還有中耳炎、類百日咳綜合征、毛細支氣管炎等。當引起肺炎時,還可能會有氣促、呼吸困難,甚至缺氧癥狀。
2.眼部感染癥狀
也是人腺病毒感染的常見癥狀之一,可引起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咽結膜熱等多種眼部疾病,并在人群密集場所如學校可引起眼部感染暴發,還可引起“游泳池熱(即咽結膜熱,癥狀包括持續高熱、咽炎和急性濾泡性結膜炎等)”。
如果同時有發熱、咽炎、結膜炎、頸部淋巴結炎等表現,則稱之為咽結膜熱,這也是腺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征性表現。基本上,如果看到一個反復發熱的孩子,既有明顯的咽炎(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甚至“化膿”),又有結膜炎,那大概率上都是腺病毒感染導致的咽結膜熱。
3.胃腸道癥狀
多種人腺病毒型別可在感染者胃腸道中復制,并隨糞便排出,但僅有少數型別感染可引起胃腸炎,感染者出現腹痛和腹瀉等癥狀。
二、易感人群有哪些?
各年齡段人群均易感染,人腺病毒傳染性強,常可引起暴發流行,主要發生在密閉和擁擠的環境,如學校、托幼機構和醫院等。
三、如果自己生病了,怎么辦?
1.感染人腺病毒后,如癥狀輕微,盡量居家隔離休息,減少外出,盡量避免進入公共場所。
2.外出時科學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處的衣物等遮住口鼻。
3.避免與他人共用杯子及餐具。
4.在流動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5.人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多為自限性;一旦出現如持續高熱、心慌和氣促等嚴重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6.目前國內還沒有針對人腺病毒感染者的特意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方法。大多數腺病毒感染的癥狀不嚴重,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重癥病例需要住院治療。
四、學校如何應對?
1.嚴格落實晨午檢、因病缺勤登記和報告等制度。發現學生出現發熱、咳嗽、結膜紅腫、嘔吐、腹瀉等癥狀時,應及時為學生佩戴口罩并與家長聯系,帶學生就醫或回家休息,期間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和進入公共場所。
2.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場所的空氣流通,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加強日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3.定期打掃衛生,保持環境清潔,做好日常消毒,設置充足的洗手設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衛生用品。
4.出現疑似病例要加強癥狀監測、病例管理、消毒、通風等措施。課桌椅、門把手、水龍頭、玩具等經常觸碰的環境物體表面,做好清潔,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
5.做好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肺炎支原體防控的健康教育工作。
五、家長如何應對?
1.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孩子出現發熱、咳嗽、嘔吐、腹瀉等身體不適時,應居家休息,不帶病上學。
2.保持居室環境清潔,做好通風,每日2—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3.家長幫助孩子均衡膳食,多飲水,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幫助和帶動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4.孩子出現呼吸道癥狀后,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果孩子出現持續發熱、劇烈咳嗽、病情反復,要及時就醫。家人照顧患者、陪同就醫時,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護。
六、學生應如何應對?
目前尚無可供使用的人腺病毒疫苗。加強個人防護是預防人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1.不帶病上課,身體不適時應立即上報老師和家長。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遮掩口鼻,注意手衛生,盡量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
3.均衡膳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4.在疾病高發季節應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時佩戴口罩。
供稿:傳染病防控科
一審:謝德雄
二審:詹文青
三審:張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