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以下簡稱“孟超肝膽醫院”)腫瘤科收到了5盒簽字筆。送筆的是陳先生一家,他們從網上得知“筆是醫生最缺的東西”。
今年5月,陳先生的兒子小陳給醫生送來了3頁親筆感謝信,字字句句透著感激。他寫道:“千言萬語,難以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你們不僅是在對抗病魔,更是在給予我們全家希望與力量。”
記者了解到,這溫暖醫患情的背后是醫護團隊幫助陳先生對抗胰腺癌的故事。
陳雄團隊收到患者家屬送來的錦旗。
“千萬不要放棄希望”
今年3月,67歲的陳先生因腸胃不適就醫。彩超結果懷疑他患上了胰腺腫瘤。懷著一線希望,一家人帶著陳先生到孟超肝膽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然而,CT、MRI等全面檢查結果依然高度提示肝臟及胰腺占位為惡性腫瘤。“這讓我們全家陷入了無盡的痛苦與迷茫。”小陳說。
就在陳先生一家感到絕望之時,該院腫瘤科醫生給了他們鼓勵和支持。
“許多患者在接受積極治療后,疼痛能夠減輕,生活質量也會改善,千萬不要放棄希望。”許智鳳醫生溫暖的話語像一束光,照進了這個家庭。方建凱副主任醫師在行穿刺活檢時,特意選擇了創傷較小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減輕陳先生的痛苦。科主任陳雄的謙和與專業,從患者的病情和經濟情況出發,精心制定了合適的治療方案……
小陳在感謝信中回憶治療中的點點滴滴——迎接他們一家的不是冷冰冰的程式化診療,而是一個專業而溫暖的團隊。
陳雄帶領團隊查房。資料圖
“感受到溫暖與關懷”
最初,小陳希望采用免疫治療。“目前,胰腺癌一線治療以化療為主,靶向及免疫治療多用于化療失效后的后續治療階段。”陳雄耐心地解釋,一開始是否采用免疫治療,對生存期的影響差別不大,而且免疫治療的費用相對較高。所以,腫瘤科綜合考量患者病情、身體耐受度及家庭經濟狀況,才制定“化療聯合熱療+局部胰腺病灶放療”的個性化方案。這方案既考慮了療效,也兼顧了普通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醫生們不僅是在治療疾病,更是在為患者的家庭考慮,讓我們在艱難的治療過程中感受到溫暖與關懷。”小陳十分感動,接受了方案。
治療過程中,醫護團隊的細心讓陳先生一家動容。每天清晨,護士們總是輕手輕腳地來到病房為陳先生測量生命體征;輸液時,她們反復確認藥品和劑量,耐心解釋每種藥物的作用……
“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卻充滿愛心的舉動,讓父親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了極大的安慰。”小陳說。
在醫護團隊的精心照護下,經局部放療及2個周期化療,陳先生的腰痛癥狀消失了,無需依賴止痛藥即可正常生活,體重還增加了3公斤。經過6周期化療,復查顯示陳先生體內病灶縮小了近50%,治療效果遠超預期。
“看到父親一天天好起來,全家人的心中充滿了喜悅與感激。積極的變化,離不開每一名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與專業治療。”小陳說,千言萬語難以表達他們一家的感激之情。
陳雄團隊在進行病例討論。資料圖
“不放棄每一名患者”
今年5月,小陳手持寫滿3頁紙的親筆感謝信,來到該院金山院區,向陳雄團隊及護理人員表達誠摯的謝意。
醫師節前夕,小陳再次專程找到陳雄,不僅贈送了錦旗,還送來了醫生的“剛需”——簽字筆。他說:“從網上得知醫生最缺的就是筆。”
“我們團隊的信念就是‘不放棄每一名患者’。”陳雄表示。據介紹,陳雄團隊面對的患者多為腫瘤晚期群體,他們不僅承受疾病的折磨,還肩負沉重的經濟壓力,常陷入迷茫與絕望。陳雄團隊始終以“精湛技術”為盾,用“用心關懷”為矛,準確把控診斷節點,多學科協作制定方案,避免過度醫療,兼顧療效與患者經濟負擔;用通俗的語言解讀專業醫學知識,耐心解答家屬疑慮,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支撐,讓診療過程更有溫度。
如今,陳先生暫時擺脫了疾病帶來的身心痛苦,臉上重新露出了笑容。這段醫患同心、共渡難關的溫暖故事,仍在孟超肝膽醫院里繼續書寫著……陳雄表示,他的團隊將繼續以精湛醫術與人文關懷為帆,助力更多腫瘤患者走出疾病陰霾,重歸正常生活。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