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新發布的《健康素養66條》第12條指出:“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應及時檢查是否得了肺結核;堅持規范治療,大部分肺結核患者能夠治愈。”
結核病雖說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可它并沒有遠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會經常遇到結核分枝桿菌。那么,感染后有何癥狀?又該如何預防?記者邀請科普專家是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結核科林劍東主任醫師。
結核菌依然在身邊
免疫力低下者易患病
“肺結核曾被稱作白色瘟疫,從未真正遠離人類文明。”林劍東主任介紹,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結核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時噴出的飛沫傳染他人。肺結核危害大,輕則影響正常工作生活、婚姻家庭,重則會喪失勞動力,甚至危及生命。同時,傳染期還可能傳染給家人、親朋、同事等,必須高度重視。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全球每年新發結核病患者約1000萬例。”林劍東主任介紹,我國是結核病高負擔國家,防治形勢十分嚴峻。世衛組織《2024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估算新發結核病患者約74.1萬例,占全球發病總數的6.8%,估算結核病的發病率為52/10萬。在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我國的發病數排名第三。
人類對結核菌普遍易感,但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只有5%至10%的人可能發展為結核病,尤其是免疫力比較低下者容易中招,如老年人、兒童、糖尿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塵肺患者、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的人群等。有調查顯示,該病在15歲到35歲的人群中高發,大多數患者有共同特點——熬夜、疲勞、缺乏運動、體質差,而且常在環境不流通的地方活動。
林劍東主任提醒,預防結核病要做到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掩住口鼻,有癥狀時佩戴口罩,減少病毒的傳播。增強自身免疫力,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健康飲食,積極鍛煉,減少在公共場所、空氣不流通的地方聚集。此外,新生兒出生后接種卡介苗(BCG),可預防重癥結核病。
肺結核不是不治之癥
絕大多數患者可治愈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是肺結核的主要可疑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早期診斷和規范治療可以提高治愈率,減少或避免傳染他人。
“結核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癥。只要遵醫囑,大多數患者是會痊愈的。”林劍東主任介紹,肺結核可防可治,只要堅持規范治療,絕大多數肺結核患者可以治愈。但自行停藥、間斷服藥或減少藥品種類和劑量,不但容易導致治療失敗,還可能引起結核菌耐藥;耐藥結核病患者治療時間更長、治療費用更高,而且治愈率較低。
林劍東主任提醒,肺結核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必須外出時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做到不隨地吐痰,咳嗽或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手帕遮擋口鼻,可減少結核菌的傳播。家庭中有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時應采取防護措施,避免傳染家人。與肺結核患者接觸或出入結核病診療機構時,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相關鏈接:福州市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名單
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第二門診部
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吳孟超紀念醫院)
臺江區義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倉山區建新鎮衛生院
馬尾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
晉安區醫院
長樂區人民醫院
閩侯縣醫院
閩侯縣第二醫院(祥謙衛生院)
連江縣醫院
羅源縣醫院
閩清縣醫院
永泰縣總醫院
福清市醫院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