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國家衛健委修訂并發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 年版)》(簡稱“健康素養66 條”)。“健康素養第 3 條”提及:主動學習健康知識,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
為何要主動學習健康知識,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今天,我們邀請福州市第一總醫院普外科主任張坤、中醫綜合診療中心主任張雪兩位專家,一起為大家解讀。
不健康生活方式
悄悄偷走生命值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應當樹立對自己健康負責的理念,建立正確健康觀,積極學習健康知識與技能,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斷提升自身健康素養,把健康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張坤介紹。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習慣化行為方式。世衛組織研究表明,在當前影響健康的各類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的影響最大,其貢獻率占到60%。因此,改變不健康行為,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其實,很多壞習慣就發生在日常。”張坤舉了幾個現代人最常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最常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之一——熬夜!“許多年輕人,甚至還有中老年人,迷上刷視頻,有的刷到凌晨樂此不疲。他們透支的不是時間,而是健康。”張坤介紹,睡眠是人體生理和健康的剛需,在普外科醫生眼里,熬夜最傷的是肝。長期熬夜會導致肝臟負擔加重,進而損害肝細胞。特別是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礎疾病的人,經常熬夜會導致病情復發,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進一步增加肝硬化、肝癌的發病率。他建議,每一個人都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成年人每天應保證7小時至9小時的睡眠。
又比如:不吃早飯、三餐不規律。“數據顯示,不吃早餐容易患膽結石。”張坤介紹,該科室每個月要做三四十臺膽囊結石手術。其中,女性患者居多,而且大多數人存在飲食不規律、高脂飲食的情況。此前,他曾接診一名常常不吃早餐的女士。她的膽囊長了30余顆結石,幾乎將膽囊塞滿,最終不得不將結石連同膽囊一起切除。
此外,貪咸貪辣、暴飲暴食、常點外賣、每天不離奶茶、吸煙成癮,以及過量飲酒等,可能讓身體遭罪;一些人長時間獨自承受壓力,長期處于焦慮,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各種結節就找上了門;久坐不動,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同樣是不健康的行為。
“我們建議大家,特別是年輕人,認真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盡快改變不健康的行為,不要日積月累,最后讓身體埋單。”張坤說。
健康生活
要夯實四大基石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張坤介紹,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預防控制慢性病的“四大基石”,也包括做好手衛生、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重咳嗽禮儀、開窗通風、分餐公筷、垃圾分類等預防控制傳染病的文明衛生習慣,還包括規律作息、勞逸結合、充足睡眠、環境整潔、綠色出行、節約環保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合理膳食:要做到“讓彩虹住進你的餐盤”,構建一個營養全面、均衡的飲食結構,減少高糖、高脂肪、高鹽食物的攝入。
適量運動:保持規律的身體活動,如每天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有助于維持體重、增強心肺功能和改善心理健康。
戒煙限酒:吸煙人群的肺癌發病率遠高于非吸煙人群,而戒酒1年后,肝硬化風險可大大降低。
心理平衡:學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運用中醫智慧
促進自身健康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的總結。2014年,我國發布了《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向公眾普及中醫養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識和技能。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堪稱‘國家版’中醫養生指導,一共有42條,充滿了中醫智慧。”張雪介紹,它不僅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理念,還為人們提供了許多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比如,春季、夏季宜早起,并適當晨練,以助升發陽氣;八段錦、叩齒法等中醫養生方法,簡單易行,非常適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建議大家認真閱讀,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利用中醫科學的方法來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張雪說。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