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發作讓人防不勝防,反反復復難斷根,家有“過敏兒”,簡直讓家長操碎了心,一旦發病,家長更頭大。
如何幫助這樣的家庭?福州有一個科室,以此為課題,薪火相傳,潛心研究了35年。它就是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福州市兒童醫學中心)變態(過敏)反應科,主要治療各類過敏性疾病,尤其在治療過敏性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方面優勢顯著。
變態(過敏)反應科成立至今,已經成為專科領域一支實力強勁的“國家隊”,不僅救治了福建及周邊大量疑難重癥患兒,還積極開展公益性基層醫生培訓,為我省樹立了專科規范化診療標桿。
破解疑難雜重癥
這個科室不一般
許多疾病看似癥狀相近,實則大相徑庭。該科團隊總能精準分辨其中差異,識破疑難醫案的“偽裝”,讓患者得到有效治療。
近日記者走訪該科門診,遇到一個7歲男孩。他喘得背都駝了,每次發作都伴有“呼哧呼哧”的哮鳴音,胸脯劇烈起伏,出現三凹征,還伴有陣陣咳嗽。
“5年了,孩子這哮喘老是發作!”男孩母親滿臉疲憊與無助。他們四處求醫,可孩子仍然天天氣喘、頻頻發作,前幾天更是嚴重發作。聽聞唐素萍教授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她便帶著孩子前來。
唐素萍詳細追問病史,了解到關鍵信息:孩子的喘息是在兩歲時感染腺病毒引發重癥肺炎后出現的。再結合肺部CT情況,唐素萍說:“我懷疑孩子得的不是哮喘,而是閉塞性毛細支氣管炎!”
男孩住院進一步檢查,證實了這一診斷。經過針對性治療,目前病情已大有好轉。
還有一名12歲男孩,前年找到該科時,已被胸悶、憋氣反復折磨了5年多。他曾多次就診于某省屬醫院,做過肺功能檢測、CT檢查、心臟彩超等,結果都顯示正常,也用過一些抗過敏藥,但效果不明顯,家長甚至懷疑孩子心理有問題。
唐素萍接診后,給予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呼出氣一氧化氮及峰流速測定。結果顯示,粉塵螨、屋塵螨重度(4級)過敏,連續兩周峰流速測定變異率大于13%,最終確診男孩患的是胸悶變異性哮喘。接受規范的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及螨變應原脫敏治療后,男孩所有癥狀緩解。
一對來自浙江麗水市的6歲雙胞胎姐妹,也在該科摘掉了“緊箍咒”。她們持續咳嗽一年多,輾轉省外多家醫院,被診斷為支氣管炎、過敏性咳嗽,治療效果不佳。
唐素萍追問病史,根據兩姐妹夜間咳嗽劇烈且時有反酸、噯氣等癥狀,給予24小時胃食管PH監測。結果為“重度胃食管反流”,遂診斷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治療半個月后,姐妹倆癥狀明顯緩解。
勇立潮頭
書寫專科領域多項“第一”
這個科室有何來歷?為啥這么強?
該科由已故“中國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創建者、原副院長華云漢教授創建。華云漢在兒童哮喘病研究方面貢獻卓越,1987年提出的嬰幼兒哮喘“32111”積分鑒別診斷法,比國際上哮喘預測指數早了10年。
1989年10月,年輕的唐素萍醫生被華云漢招募,投身該科的籌建,此后長期師從華云漢進行學習和實踐。1994年10月,她還前往首都兒科研究所,跟隨兒科呼吸領域泰斗級大師陳育智教授進修半年。
要想明確診斷、精準施治,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藥物也不可少。1995年5月,唐素萍從北京進修結束回榕后,就帶回了福州第一臺霧化機。此后,科室繼續高歌猛進,多次引進全省第一臺先進設備,頻頻開展新治療技術。比如,該科在全省率先開展無創氣道炎癥監測;率先采用過敏原皮膚點刺方法替代皮內注射法進行過敏原皮試;率先應用輔助吸入裝置——吸舒加定量氣霧劑來治療兒童哮喘;率先運用泵吸舒喘靈溶液治療哮喘急性發作,取代了以往皮下注射腎上腺素的療法……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因診斷難度大,兒童檢查配合度低、檢查操作繁瑣等因素,業內研究數據稀少。2008年,該科團隊在全省率先開展“24小時胃食管PH值檢測”,研究慢性咳嗽病因,并獲得科研立項。同時,其作為福建省唯一一家醫療單位參與“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構成比”的研究,于2011年在《中華兒科雜志》上發表論文《福建省福州地區兒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文中指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發病率占慢性咳嗽的4.7%。該論文被“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年修訂)”所引用。唐素萍還參與了該指南的修訂。
公益培訓常態化
推動全省專科水平提升
在全省變態(過敏)反應領域,該科還積極開展公益性培訓,大力推動了先進診療技術的普及和發展。2009年3月,該科在全省率先發起成立了福州市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科室帶頭人唐素萍是同行眼中的“拼命三娘”。她工作節奏緊湊,工作日忙于診療,周末也常放棄休息,奔波于全省各地培訓基層醫生。
2010年、2012年、2016年,唐素萍三次帶領科室團隊承接“福建省衛生廳面向農村和基層推廣適宜技術項目”。從2010年至今,唐素萍到基層舉辦學習班42期,培訓人員近3000人次,還舉辦了國家、省、市級學習班20多期。
1996年,唐素萍將在北京進修學到的“兒童哮喘管理模式”應用于我省哮喘兒童管理之中。該科成立全省首家“兒童哮喘之家”,利用節假日不定期舉辦“哮喘知識講座”,還和同仁舉辦“福建省首期哮喘兒童冬令營”及“夏令營”,提升哮喘患兒及家長對哮喘的自我管理水平。
在科研上,唐素萍帶領團隊于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三次承擔全國哮喘協作組0-14歲哮喘兒童流行病學調查任務,共計完成5.2萬個大樣本。2010年,該團隊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地區“兒童哮喘流調”,為其他地區提供了良好范例。
2017年-2023年,該科連續6年獲得復旦大學《中國醫院專科聲譽和綜合排行榜》華東地區提名獎,是我省該專科唯一連續6年獲得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提名獎的科室,2018年還被授牌“全國兒童哮喘標準化門診示范中心”。
該科可謂是福州本土走出的“國家隊”,學科帶頭人唐素萍教授累計參與了10多部國內相關學科指南共識的修訂,帶領科室拿下了15項省市科研成果獎。
近年來,該科還積極參加“中國兒童哮喘行動計劃”推廣工作。該計劃以“紅黃綠交通信號燈”形式區分不同的哮喘控制狀態,并給出相應治療預案,有助于監護人掌握和控制患兒病情,朝著“全國兒童哮喘零死亡”的終極目標努力。作為福建省兒童哮喘協作組組長,唐素萍教授帶領團隊積極開展計劃,推動63家本省醫療單位參與,入組患兒4667人,數量居全國之首。
11月3日,“中國兒童哮喘行動計劃”系列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本次會議特別設置了“中國兒童哮喘行動計劃”應用與哮喘兒童家庭照護的公益科普直播環節。這也是全國中西醫專家攜手參與的一次學術交流盛會,唐素萍教授獲邀參加,多個有影響力的媒體平臺同步直播,超42萬人次在線收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唐素萍說,“對醫學發展的探索應當永無止境。未來,我們會秉持初心繼續奮進,也會將這份使命薪火相傳,努力為醫療事業注入新活力,讓更多患兒獲得更優質的治療。”
(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醫院供圖)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