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臨床上的穿刺等技術活,男醫生更有優勢。而在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手握“金剛鉆”的寶藏醫生卻是名溫婉女子——石琴。她是該院副院長、腫瘤科主任醫師。
穿刺肺結節,她能做到“百步穿楊”;狙擊癌灶,她精通各類“武器”,實現“鏡無止境”;識別病灶良惡,她經驗老到,似有火眼金睛……憑借精湛的醫術,石琴幫助患者準確地評估病情,給予精準的治療方案。今天一起認識一下這位寶藏醫生!
結節緊貼心臟 她一針辨良惡
腫瘤科接診的患者多為肺部結節良惡不明。科學制定治療方案,需明確病理類型。目前,臨床上活檢多通過氣管鏡或肺穿刺實現。
穿刺雖是微創,但并非無風險。特別是在活動的肺部,在患者仍在咳嗽的情況下,既要一擊即中,又必須避開大血管,這極具挑戰性。有著近20年穿刺經驗的石琴,是這方面的好手,不僅在院內數一數二,在省內也名列前茅。
前些日子,一個50歲大叔因胸腔積液、胸悶咳嗽氣喘就診。CT顯示其肺部占位,必須穿刺取樣活檢。但大叔的結節直徑僅0.84cm,且緊貼著心臟。這意味著穿刺過程不僅需要顧及患者的呼吸運動導致的病灶偏移,同時還要考慮搏動的心跳,避開大血管。這難度堪比百步之外移動射擊。
“如果針尖刺到心臟,可能導致患者死亡。”穿刺前,石琴帶領團隊反復研究穿刺路徑。術中,她僅用5分鐘就完成高難度穿刺,精準進針直抵結節。
“我是2007年跟師學習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在邊上學習了一次,第二次就自己上手?!笔僬J為除了天賦外,還要有膽量,要懂得不斷總結。多年來,石琴完成的穿刺病例不計其數。病灶從幾厘米到幾毫米不等,甚至進針時扎到正常組織還是腫瘤,她憑手感就能感覺出來。
氣管鏡技術 打開“呼吸之門”
石琴的氣管鏡技術,讓業內津津樂道。好幾次,通過支氣管鏡,她為危在旦夕的患者打開“呼吸之門”。
吳依伯(化姓)是肺癌晚期患者,主氣道被堵得只剩下“一線天”。呼吸困難的他,不僅無法平躺,更無法入睡。吳依伯請求石琴會診。石琴判斷,若不立即處理,患者很可能因呼吸困難而死亡。將吳依伯轉入本院后,石琴為他制定了氣管鏡下氣道支架植入術方案。吳依伯在被植入支架打開氣道后,像被麻醉了一樣昏睡過去。術后,醫護人員趕緊喚醒他,他激動不已:7天7夜沒怎么睡覺,現在終于睡著了。
“當時覺得特別有成就感?!笔僬f,隨著技術發展,支氣管鏡已不僅僅是鑒別手段,還是治療手段,能做到冷凍、消融、植入支架。為此,她熟悉掌握每一種技術,只為給更多患者帶去希望。
無比細心謹慎 才是對患者負責
石琴的門診總是滿的。誰要開刀、誰不用開刀、誰可以再等等,通過閱片等,她總能給患者指明方向。
前陣子,一名21歲的青年被查出結節。石琴仔細閱片后,告訴他這個結節現在不切,將來也要切,但他可以暫時不切,選擇隨訪。她解釋,這個結節是惰性腫瘤,而他還年輕,沒結婚,生活習慣還好,大可不必這么早就動刀。這讓這名青年一下卸下心中大石。
一名28歲的患者莫名發燒,肺不張。石琴通過患者帶來的一年前的片子,揪出病因——氣管管腔早有腫物,只是之前沒發現。
“所以,每一次診療,我們都要無比細心謹慎,這才是對患者負責?!笔僬f,臨床工作就是要把細節打磨到極致,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結果。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