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鼓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一位擅長治療“筋骨皮”損傷的“寶藏中醫”李奕修,他從三甲醫院轉戰而來,利用祖傳和師傳的技藝治好了許多病人。
祖傳加師傳 擅長治骨傷
2021年,86歲的林依姆洗澡時不慎摔倒,左上臂肱骨骨折并伴有肩關節半脫位。
大醫院的醫生建議林依姆手術治療,但她自覺年老體弱且經過兩次乳腺癌手術和多次化療,怕身體吃不消。
經鄰居介紹,林依姆找到李奕修醫生。看著她的片子,李奕修胸有成竹地說:“用傳統中醫的辦法試試吧。”
正骨開始,李奕修一手抓住林依姆的手肘,一手捏住她的肩膀,緩慢地牽引上舉,隨著“噗”的一聲,林依姆半脫位的肩關節入臼了。緊接著,李奕修變換姿勢,雙手一掰,“咔”的一聲脆響,林依姆錯位的斷骨也精準復位了。
緊接著,李奕修給林依姆涂上活血化瘀的中藥散,再夾上幾塊杉木板用繃帶包扎固定。
經過治療并配合早期功能鍛煉,僅一個多月林依姆的手臂就幾乎完全好了,連石膏都沒打。
李奕修說:“對四肢閉合性骨折和關節脫位,我們一般用正骨手段都能解決,無創傷、痛苦小,病人恢復也快。”
據了解,李奕修祖籍長樂,太爺爺早年遷到南平,自號“李隱南”,在延平區開了一家中醫骨傷科診所,他的許多技藝就源自家傳。
后來,李奕修進入福建中醫藥大學骨傷專業學習,從該校骨傷學院碩士畢業。他在校期間師從南少林正骨流派傳承人李楠教授,因此既得祖傳之精髓,又得師傳之助力。
從三甲醫院到扎根基層
參加工作后,李奕修首先在南平的三甲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2醫院骨傷科任職,該科室當時是北京漢章針刀研究院福建學術部。他師從科主任黃光明主任醫師,精修了針刀微創治療和傳統針灸、浮針、埋針等中醫技術。
2017年,李奕修入職鼓東街道衛生服務中心。2019年,中心建成首批省級精品中醫館,李奕修如魚得水,治好了許多患者的傷病。
采訪時,正在看病的游依伯對記者說:“李醫生醫術高,對病人態度也好,我們有個頸椎腰腿痛都找他看。”
黃先生是一名廚師,左手因經常掂鍋得了腱鞘炎,手背腕關節處長了一個鼓包,疼痛難忍、活動受限,一度想過辭職。前年李奕修對黃先生鼓包所在部位的粘連軟組織進行小針刀松解,僅幾次他就痊愈了。
去年,李奕修成為福建省中醫藥學會第二屆針刀分會委員。他說,自己會繼續練好每一樣技藝,在守正的同時適當創新,為百姓治療更多的傷病。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