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肝衰竭,發揮人工肝作用,重燃生命之光;面對疑難患者,抽絲剝繭,揪出病因……
在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專注于重癥肝病的臨床診治和科研,是我省最早實施人工肝,也是擁有最齊全人工肝治療模式的科室,目前已實施人工肝治療例數和例次均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林明華、高海兵帶領團隊查房。
他們就是重癥肝病科(四區、五區),在肝內科學科帶頭人林明華、科主任高海兵帶領下,挽救省內外無數重癥肝病患者的生命。
多模式組合人工肝,重燃生命之光。
近日,外地來的阿強(化名)終于出院了。雖然這個年,他是在孟超肝膽醫院重癥肝病科過的,但好轉的病情,讓他在年前就告別了“小黃人”,一家人卸下心頭大石頭,過了個輕松的年。
阿強50多歲,是慢性乙肝患者,常年吃抗病毒藥。去年,自以為病毒已消滅的他,擅自停藥,沒想到病情迅速變化,不僅出現高黃疸,整個人黃澄澄,而且發展為肝衰竭,危及性命。在當地醫院,他接受了人工肝治療,但肝功能依然異常,凝血功能很差。治療一個月效果不理想后,阿強轉院而來。
重癥肝病科團隊研判病情。
高海兵團隊接診后全力以赴救治阿強。經病情研判,高海兵主任認為,當地醫院人工肝只是進行單純的血漿置換,并不能很好的改善病情,于是根據阿強的病情,選擇多種人工肝模式的組合,在血漿置換基礎上,進行了血液透析濾過、膽紅素吸附、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等優化組合。經過4次人工肝治療后,阿強的各項指標終于下降。
許多肝病患者剛來的時候,整個人“小黃人”。
高海兵介紹,人工肝技術利用血液凈化技術暫時替代肝臟功能,使肝細胞得以恢復再生,能顯著降低重型肝炎病人的病死率。 “我們醫院在1998年就率先在福建省開展人工肝治療技術,經過多年發展,科室建立了完善的人工肝治療模式,包括單純血漿置換、膽紅素吸附、血漿透析濾過、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血液透析濾過、血液灌流等。”高海兵主任介紹,如今臨床醫生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模式或組合模式,使患者獲得最優化的人工肝治療、避免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
據統計,該科室近年來平均每年實施人工肝例次達600左右,治療例數和例次均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不僅如此,該科室還引進能量代謝車,更好地評估重癥肝病患者的營養狀況,加快康復的步伐。
根除頑固性腹水,揪出疑難病病因。
頑固性腹水,病如其名,常被戲稱為“腹水難收”。而在孟超肝膽醫院重癥肝病科,“收”起難治的腹水有絕招——除了擁有腹水回輸、腹腔引流等技術外,就是精準尋找病因,除病根。
前些日子,一位閩侯的依伯因反復腹水,伴隨發熱被收治進重癥肝病科。依伯在外院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醫生考慮是細菌性腹膜炎引起發熱,但用了十多天抗生素,病情卻沒有好轉。依伯家人慕名轉院到高海兵科室。
接診后,高海兵團隊對依伯的病情進行分析,大家發現老人肺部影像也不太好,認為不排除結核性腹膜炎可能。果然經過穿刺送檢,確診結核性腹膜炎,在抗結核治療后,老人腹水這才收了。
“疑難疾病的鑒別需要醫生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敏銳的鑒別力,和高度的細心。”高海兵介紹,該科團隊除了重點攻關各種重癥肝病之外,還擅長疑難、不明原因肝病的診治。
最近,一名50多歲的女子在體檢中發現肝臟巨大,在多家省屬三甲醫院就診后,依然查不出病因。高海兵團隊接診后,發現患者的肝臟比常人大一半,而且還在持續長大。但是怪的是,患者肝功能沒問題,也排除了各種肝炎可能。最后經過肝穿,病因被揪出——肝淀粉樣變性,一種極易誤診、漏診,罕見的血液系統疾病。明確了病因,患者不再迷茫,轉診血液科繼續治療。
林明華主任(左三)在查房中。
這樣抽絲剝繭尋找病因的故事常常上演,一名男子同樣在體檢中發現肝脾腫大,高海兵團隊通過骨穿,確診其為多發性骨髓瘤。還有患者反復黃疸,找不到病因,但高海兵團隊考慮是良性復發性肝內膽汁淤積癥,于是進行針對性的基因檢查,確診為良性復發性肝內膽汁淤積癥……
高海兵介紹,重癥肝病并發感染的病原菌鑒定及治療體系,遺傳代謝性肝病的肝組織病理、基因診斷技術等特色核心技術,及豐富的臨床經驗,是該科室“福爾摩斯”探病的秘訣。
聲名在外的“七區”,如今是“四區五區”。
記者了解到,重癥肝病科在十幾年前就“名聲在外”,大家說的“七區”指的就是它。
“以前,外院搞不定的重癥肝病患者,都會推薦到我們科室,因為病區是七區,久而久之,七區成為了重癥肝病科的代名詞。”高海兵介紹, 去年3月,醫院金山院區投用,科室整體搬遷,病區也改為了四區五區。
據介紹,目前兩個病區擁有65張床位,一批梯隊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其中有11位醫生,20多位護士。
“我們科室有著全國知名專家林明華主任,她是肝內科學科技術帶頭人,熟練掌握人工肝治療技術及疑難重癥肝病的診治,是急危重癥小能手;有著經驗豐富的林榕生主任醫師,擅長各種疑難肝病及感染病的診治”高海兵主任介紹,還有不少優秀的年輕醫生,其中王香梅副主任醫師擅長肝病營養評估和診治,馬華皙主治醫生擅長于重癥肝病并發感染的診治,林升龍不僅有醫術,在科研方面還頗有成績。
左為全國知名專家林明華主任;右為科主任高海兵。
記者了解到,高海兵主任本人從醫20多年,擅長各種肝病的診治,尤其是疑難重癥肝病的病因診斷及治療,并熟練掌握人工肝治療技術。他和林明華主任還都是乙肝臨床治愈門診的專家。
高海兵介紹,科室在科研上力量同樣雄厚,參與多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攻關項目課題,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福建省創新科研項目、福建省衛計委中青年骨干項目、福建省青年科研項目等多項省級、廳局級科研項目,部分成果達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或先進水平。先后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福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發表SCI、CSCD等論文60余篇,主編和參編專著及國家規劃教材5本。
“我省肝病發病率高,我們科室任重道遠。”高海兵介紹,為了更好服務患者,科室專門為患者建立了“肝病隨訪群”,患者有任何問題在群里都能及時回復,在新的一年,還將進一步提升重癥肝炎、肝衰竭等方面的治療水平,提高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讓治病救命‘七區’傳奇繼續上演。”他說。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