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養營銷人才 助福州民企加速“出海”

日期:2025-02-13 19:54 來源:福州日報
| | | |

 

  福建淼天匯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的魚類加工廠加緊生產。該廠與淼天匯在印尼建設的廠房共同形成“兩國雙廠”模式,攜手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記者 池遠 攝

  福州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組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

  近年來,福州民營企業“出海”呈現蓬勃發展之勢。課題組深入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調研發現,福州民營企業要想在海外市場脫穎而出,必須加大營銷人才培養力度,結合當地市場特點與互聯網、數字化趨勢,開創獨具特色的盈利模式與商業生態,為海外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福州民企積極探索海外營銷人才培養之路

  專業和外部環境相結合,促進營銷人才商務英語口語能力明顯提高。民營企業要拓展海外市場,營銷人才需具備熟練的商務英語口語能力。課題組在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調研時,一家民營企業的高管表示,剛招來的應屆畢業生英語口語能力有待提高,然而,員工被派到海外工作后,通過將專業和外部環境相結合,商務英語口語能力明顯提高。

  “海外招聘+國內培訓”模式促進營銷隊伍多元化,有效提高海外營銷競爭力。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內的民營企業為了拓展海外市場、提高營銷競爭力,在印尼招聘當地員工,然后將這些員工集中在福清開展業務培訓,再回到印尼開展工作。“海外招聘+國內培訓”模式不僅可以幫助福州民營企業招到充分了解海外文化、政策和市場情況的員工,也促進海外員工進一步了解福州民營企業的文化。

  多舉措推進福州民企海外營銷人才培養

  “外派培訓”“內部培養”并舉,提升海外營銷人才商務英語口語能力。在“外派培訓”方面,政府和企業可以“聯合出題”,即提出營銷人才開展海外業務需具備的口語能力和專業知識、技能;高校和培訓機構“聯合答題”,即根據需求定制符合福州民營企業海外業務的英語口語課程。在“內部培養”方面,民營企業可以建立“師帶徒”的培養模式,由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技術骨干擔任老師,一對一指導年輕員工,幫助他們快速成長,提升商務英語口語能力、掌握市場營銷技能。通過“外派培訓”和“內部培養”,營銷人才不僅可以在國內接觸海外業務,而且可以到海外市場直接開展市場營銷業務,更好地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構建新媒體營銷“生態圈”,提升營銷人才的應變能力和心理韌性。福州民營企業可以拓展營銷渠道,在海外系統性地構建新媒體營銷“生態圈”。如,通過手機網絡、數字電影、移動電視、數字報紙、數字廣播等,開展新媒體營銷,幫助企業的產品信息快速在當地傳播。同時,民營企業可以加強與當地企業的合作,進一步強化新媒體營銷“生態圈”。心理韌性體現出營銷人才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或挑戰時的快速恢復和適應能力。當外部環境出現變化時,已經構建的新媒體營銷“生態圈”會幫助海外市場營銷人才提高應變能力,以及在海外拓展業務的心理韌性。

  加大政策引才、留才力度。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市場營銷人才的引才、留才力度。以中印尼“兩國雙園”內的民營企業為例,雖然從事海外市場營銷的人才不定期在海外工作,但是政府可以在政策上支持他們在福清置業。同時,政府繼續加強園區和周邊的圖書館、醫院、幼兒園、公園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人才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政府還可以鼓勵園區內的民營企業聯合其他福清企業不定期開展營銷人才交流,提升人才在福清就業以及在海外工作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此外,政府可以將園區內民營企業優秀海外市場營銷人才納入專項人才激勵計劃,在購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相應激勵。

  多舉措幫助營銷人才了解產業分工優勢,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促進產業分工合作,進而推進企業海外營銷的持續性。課題組調研發現,元洪投資區在中印尼兩國產業分工合作中能不斷體現產業集群優勢,而產業分工合作也進一步發揮兩國比較優勢,充分體現在資源、技術、勞動力以及資本要素等有效整合,促進兩國就業以及經濟友好發展。在宏觀層面,中印尼“兩國雙園”是促進產業分工合作的重要平臺,為園區內的民營企業提供海外營銷的國際舞臺;在微觀層面,園區內民營企業的海外市場營銷人才應理解國際產業分工優勢以及產業分工合作給企業海外發展帶來的機遇。因此,在海外市場營銷過程中,營銷人才應思考如何以互惠互利的方式推進企業在產業分工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促進海外營銷的可持續性。此外,海外營銷人才了解市場、標準制定和規則,可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促進產業分工合作,進而在產品定價、拓展市場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內的民營企業讓印尼本地企業參與海產品的初級加工,可以滿足當地勞動力就業,然后開展深度加工,海外營銷人才可以對加工后的產品提出定價建議并進行促銷,有利于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產業分工合作也有利于促進園區內的民營企業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員工專業素質,進而加強民營企業產業創新和技術升級,鞏固產業集群優勢。

  [執筆:朱楠;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4BZZ056)、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22J01955)、福州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2024FZB50)、福建江夏學院校級科研項目(JXS2021007)、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20230112269)的研究成果]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