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制度建設契機 推動體育行業安全生產邁上新臺階

日期:2024-01-05 15:32 來源:國家體育總局
| | | |
 鄒新嫻  北京體育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安全生產是保護勞動者生命健康和國家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前提。2020年4月國務院安委會出臺的《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對體育行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有明確規定。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作為目標任務之一。為進一步強化體育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國家體育總局日前印發《體育行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3版)》(以下簡稱《標準》),明確了體育賽事活動籌辦舉辦、體育場所及設備設施運營管理等體育行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中的19項重大事故隱患情形。同時提出違反強制性國家標準和其他嚴重違反涉及體育領域的安全生產規章政策,且可能導致群死群傷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現實危險,應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這是新形勢下推動體育行業安全生產邁上新臺階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細化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的創新實踐。

體育行業安全生產管理需要夯實制度基礎。完備的制度體系能有效地規范體育行業發展,調整體育行業秩序,促進體育行業高質量發展。體育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是全面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支撐,是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要抓手。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國新時代全新的戰略布局,體育需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與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方能實現“精神強、體制強、物質強、融入強、全面強”的體育強國建設目標。《標準》明確,判定體育賽事活動籌辦舉辦和體育場所及設備設施運營的安全管理缺失等重大事故隱患,將將有效打擊各種隱性風險責任虛置,激發各級管理主體的活力和內生動力,更好厘清責任,對營造良好的體育事業發展環境將起到積極作用。

體育行業安全生產管理需要提升規范化水平。相對于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體育行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建設相對滯后,需要加快推進建設步伐。在風險防范的“防”“控““救”三個環節中,最關鍵一環在源頭防范即“防”,《標準》就此提出的一系列新舉措正是以最經濟、最有效和根本的應對策略加強源頭防范,將對推動體育制度建設、提高體育發展規范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標準》提出,違反強制性國家標準和其他嚴重違反涉及體育領域的安全生產規章政策,且可能導致群死群傷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現實危險,應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等方面的規定,對全面依法依規治體將起到積極作用。

體育行業安全生產管理需要構建現代化體育監管體系。加強和完善體育行業監管,是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持續發展的競技體育、更高質量的體育產業以及更完善的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建立的重要保障。《標準》分別從判定體育行業可能導致群死群傷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安全管理缺失、違法違規行為、設備設施故障等重大事故隱患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規定。這些舉措有利于完善監管規則和機制,營造促進體育行業健康發展的監管環境,也有利于加快構建現代化體育監管體系。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