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福州市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日期:2024-02-04 16:27 來源:財政局
| | | |

  一、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聚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開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推動“黨建領航、經濟領跑、民生領先”行動,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注重精準、更可持續,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提供堅強的財政保障。

  (一)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

  據快報統計,全市(含平潭,下同)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189.77億元,完成預算的105.5%,增長12.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4.08億元,完成預算的102.3%,增長8.0%;支出1007.78億元(含上級補助、上年結轉和債券安排的支出,下同),增長0.2%。

  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75.04億元,完成預算的105.3%,增長12.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5.11億元,完成預算的105.1%,增長11.4%;支出257.75億元,增長3.1%。

  2.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504.11億元,完成預算的51.9%,下降18.3%;支出903.11億元,增長5.0%。

  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351.48億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8.2%,下降19.3%;支出449.47億元,下降4.7%。

  上述收入下降,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減少。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情況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5.76億元,完成預算的151.0%,增長12.0%,主要是平潭一次性收入增加;支出5.72億元,下降12.8%。

  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6.13億元,完成預算的102.6%,下降30.4%,主要是市屬國企改革重組,同時調整了國有資本收益上繳辦法,凈利潤收繳基數減??;支出5.04億元,下降9.9%。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77.38億元,完成預算的104.3%,增長11.4%;支出248.17億元,增長10.3%。

  市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99.70億元,完成預算的106.4%,增長10.4%;支出178.06億元,增長10.7%。

  5.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2023年全市新增地方政府債務363.3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21.15億元、專項債務342.15億元。全市償還地方政府到期債務本金179.59億元,其中:一般債務49.74億元、專項債務129.85億元。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196.99億元,其中:一般債務520.93億元、專項債務1676.06億元。

  2023年市本級新增地方政府債務124.3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3.88億元、專項債務120.48億元。市本級償還地方政府到期債務本金80.63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4.07億元、專項債務66.56億元。年末市本級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078.3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82.82億元、專項債務895.53億元。

  全市及市本級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均控制在省核定的限額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上述快報數在決算編制中可能會有所調整,待決算編制完成后再按規定報市人大常委會審批。

  (二)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要財政工作情況

  1.著力減負擔、穩預期,經濟運行回升向好

  一是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繼續鞏固拓展減稅降費成效,落實好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等政策,減半征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六稅兩費”,延續對小微企業、制造業、交通運輸等十三類行業實施留抵退稅。頂格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政策以及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加強財稅部門協同配合,完善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工作機制,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簡化辦稅流程,切實提高政策執行精準度。2023年全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約130億元。

  二是加大助企紓困力度。落細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推動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落地見效。用好用足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風險補償、業務降費獎補、代償補償等政策,支持全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服務,全年新增小微企業以及“三農”擔保金額66.49億元。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2023年全市中小企業中標金額占全部政府采購合同金額的80%以上。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落實不裁員、少裁員企業穩就業政策補貼近1億元,惠及超7000家次企業。

  三是擴大政府投資效應。全市共爭取新增專項債券資金342.15億元,規模全省第一,主要投向軌道交通、公共衛生、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進一步補足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充分發揮專項債券投資拉動作用。加強項目謀劃和申報工作,積極爭取中央增發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提升我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四是支持穩外貿擴內需。加快推進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投入4.21億元支持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持續優化跨境貿易環境,統籌資金2.78億元,提升我市跨境電商行業影響力。支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持續開展“惠聚榕城”促消費活動,補貼發放各類消費券0.54億元,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和擴大。支持開展免費乘坐地鐵和公交活動,吸引乘客9650萬人次,促進居民消費擴大。支持開展“世界美食之都”申創工作,促進“閩菜”宣傳推廣和傳承發展,中國閩菜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2.著力強動能、優結構,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一是支持企業研發創新。出臺《關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若干措施》,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分段補助、配套獎勵等政策資金2.46億元,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全社會研究和發展經費投入總量連續七年保持全省第一。支持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000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達749家。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全市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77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5個。

  二是推進創新資源集聚。積極發揮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集聚效應,投入3.25億元,加快科創走廊建設,推進重點實驗室創新型研發機構等科創平臺的建設,加快福耀科技大學、閩都創新實驗室建設。優化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賦予科研人員經費使用更大自主權。進一步強化創新人才支撐,兌現各類人才獎勵補助經費3.22億元,全市新增認定高層次人才3650人,引進培育高技能人才1.6萬人,吸引來榕留榕就業創業應屆高校畢業生7.5萬人。

  三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整合中央、省、市工業發展扶持資金,全力支持開展“工業提振”“榕升計劃”等專項行動,支持培育制造業產業鏈鏈主企業。持續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出臺市技改融資貸款貼息支持政策,兌現企業技改財政貼息資金4.46億元,推動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術改造項目216個。

  四是推動“四大經濟”發展。聚焦“數字經濟”,統籌數字和信息化專項資金3億元,辦好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第三屆數博會,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創新開展財政領域數字人民幣支付先行試點工作,在線支付各類獎補資金3.52億元。聚焦“海洋經濟”,統籌資金6.18億元,推進遠洋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成功舉辦首屆世界航海裝備大會,推動設立福州市海洋產業母基金,扶持海洋產業做大做強;聚焦“綠色經濟”,加快市政道路照明設施節能綜合改造,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車135輛。聚焦“文旅經濟”,統籌安排文化旅游資金2.74億元,持續推進文旅行業復蘇振興,爭創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三坊七巷、上下杭先后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3.著力抓統籌、促融合,區域發展全面推進

  一是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完善鄉村振興財政保障機制。扶優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市新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6家。推進省級鄉村振興重點縣、特色鄉鎮、試點村建設,新增鄉村振興五星級村3個、四星級村51個。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新建鄉鎮生活污水配套管網125公里。落實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援助經費2.26億元,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投入186.31億元,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20個、老舊小區整治項目315個;加快公共租賃房和社會租賃房建設,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2.35萬套,城市居住面貌持續改善。統籌資金84.63億元,加快推進市政路橋項目建設。新改擴建市政道路145公里,城區北向第二通道建成通車,城市快速路持續擴容成網,交通暢通度不斷提升。地鐵4號線首通段、5號線后通段建成投入運營,地鐵營運里程達139公里。支持打造郊野公園3.5平方公里,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134.4公里,新改建口袋公園65處,城市公共休閑空間不斷拓寬。

  三是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深化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建設,繼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碧?!蔽廴痉乐喂詰稹VС稚钊腴_展城市揚塵污染“點題整治”,加快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全市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優良率不斷提升。投入15億元,持續鞏固水系綜合治理成效,強化內河運營維護,確保汛期行洪通暢。支持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推進閩江、敖江、龍江三大流域水質持續提升。推動紅廟嶺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新改擴建生活垃圾分類屋(亭)150座,增強垃圾綜合處理能力。投入2.4億元,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全力打造美麗海灘。

  四是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建設濱海新城,統籌資金55.31億元,支持軌道交通6號線東調段工程、濱??炀€、濱海新城綜合醫院三期、濱海新城安置房、福建超算三期、大數據產業園研發樓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實施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加快機場交通樞紐配套工程建設,支持打造臨空經濟集聚區和國際航運中心,提升門戶樞紐功能。投入16.09億元,支持福州現代物流城核心區(一期)標準廠房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福州港口后方鐵路通道工程。

  4.著力保基礎、兜底線,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一是加強基本民生保障。2023年全市與民生相關支出814.4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8%,保持八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健全養老、醫保、低保等政策待遇調整機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提高到250元,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到880元,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每人每年提高到700元,城鄉醫療救助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每年提高到600元。按時足額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全市累計發放低保金、特困供養金等7.73億元,惠及近8萬名困難群眾。

  二是推動教育強市建設。嚴格按照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兩個只增不減”要求,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力促進各類教育均衡優質高效發展,全市教育支出212.21億元,增長2.8%。加強學前教育專項資金保障,加大普惠性幼兒園辦學補助力度,完成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8所,全市普惠性學額覆蓋率達94.5%。持續實施中小學校擴容工程,推進十八中高中部、福州花海幼兒園、閩院附中教學綜合樓和福州屏東中學五四北校區等項目建設。支持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助力閩江學院建設高水平的特色應用型大學。

  三是加大衛生健康投入。市本級安排各類資金13.39億元,積極推動市屬公立醫院整體改造提升,加快補齊醫療衛生事業短板。孟超肝膽醫院金山院區、市疾控中心新址建成投用。加強公共衛生投入保障,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89元。深入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雙提升”工程,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服務能力持續增強。

  四是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推進市少兒圖書館新館、文化館新館工程建設,福州閩劇院新劇場正式揭牌投入使用。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發展,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活動體系,支持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持續推廣“長者食堂”,支持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開工建設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7個,促進養老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五是支持建設平安城市。深入推進更高水平“平安福州”建設,加強公共安全監督管理,織密筑牢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消費維權工作,完善電梯安全追溯體系。深化司法便民創建工作,提升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治理能力。加強社區工作者薪酬經費保障,推動開展新一輪社區綜合提升行動,支持提升社區人居環境、配套設施、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投入4.3億元,實施韌性城市綜合保障能力建設工程,加快消防場站建設和設施設備提升,不斷完善城市應急救援體系。

  5.著力提效能、防風險,財政治理不斷優化

  一是規范財政收入組織。強化各類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做好制造業、房地產業、建筑業等重點行業和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的跟蹤服務,依法依規組織稅收收入。采用市場化方式加快推進停車泊位、地下管網、競配建房等各類國有資源資產盤活利用,科學增加組織財政收入的有效途徑,持續做大財政收入總量。

  二是深化預算績效管理。常態化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從嚴從緊控制一般性支出。深入推動績效管理實質性嵌入預算管理流程,加強對新出臺重大政策和項目的事前績效評估,加快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從“增量擴面”向“提質增效”轉變。優化預算績效管理結果與機關效能考核掛鉤機制,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完善年末結余結轉資金清收制度,嚴格規范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管理,加大存量資金統籌盤活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強財政管理改革。加快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實現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管理、政府采購、財務報告、財政監督等核心業務模塊深度整合、數據共享。試點預算單位自有資金支付管理改革,推動預算單位資金實行全流程支付電子化管理。優化縣(市)區財政經濟發展正向激勵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激發縣域發展動力。建立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和管理制度,加快完善政府綠色采購制度。鞏固深化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和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實現非稅收繳全領域“線上辦”、“零跑動”。

  四是強化政府債務管理。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工作專班作用,扎實做好專項債券項目平衡方案會審工作,推動更多成熟度高、前期手續完備、能夠盡快開工的項目入庫發行。強化債券資金使用進度常態化督查,壓實項目主體責任,協同解決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督促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避免債券資金閑置沉淀。成立市級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小組,落實政府債務風險防控責任,統籌抓好化債和發展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五是防范財政運行風險。深入開展重點民生資金專項整治、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財經紀律重點問題專項整治等工作,全面規范財政資金管理使用,嚴肅財經紀律執行。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財務管理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升市直單位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水平,防范預算單位資金支付風險。嚴格落實審計整改責任,加大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力度。落實縣(市)區財政“三?!敝攸c支出預算編制事前審核工作,密切關注基層財政運行動態,確保基層運行不出問題。

  這些工作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及代表委員監督指導以及全市上下財稅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財政運行和改革發展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與困難挑戰: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基礎仍不牢固,而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支出仍需保持一定強度,財政緊平衡狀態短期內難以緩解;同時財政資源統籌力度有待加大,財政支出的精準度有待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尚未充分發揮,部分縣區債務還.付息和“三保”支出壓力依然很大。對此,我們將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也懇請各位代表、委員一如既往地給予指導和支持。

 

  二、2024年預算草案

  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全市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部署,緊扣“四個更大”重要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提高政策效果和資金效益,增強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財力保障,全力支持福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中走在前列。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2024年預算編制主要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量入為出,統籌資源配置。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大“四”預算以及財政存量資金的統籌力度,保持適當支出強度,強化政策協同聯動發力,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2.堅持“三保”優先,防范運行風險。將“三保”擺在財政工作最優先位置,筑牢兜實基層“三保”。落實政府償債責任,用好管好債券資金,加大債務化解力度,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

  3.堅持厲行節約,保障重點支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牢資產配置、政府采購等關口,堅持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切實保障中央和省市重大戰略、重大政策、重點項目等支出需求。

  4.堅持績效導向,提高資金效能。建立健全預算評審和事前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績效評價、審計財會監督結果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相銜接,完善預算項目全過程管理,不斷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按照上述原則,2024年財政預算安排如下:

  (一)2024年全市代編和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

  1.全市代編一般公共預算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261.16億元,增長6.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1.78億元,增長5.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級補助122.52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9.56億元、調入資金64.48億元,全市收入合計1028.34億元??鄢龖辖馐〖壷С?8.92億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8億元、調出資金6億元,相應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25.42億元。

  2.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

  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97.55億元,增長6.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6.36億元,增長5.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級補助收入67.56億元、縣區上解收入41.92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0億元、調入資金2.08億元,收入合計377.92億元??鄢龖辖馐〖壷С?8.92億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1.2億元、調出資金5億元、補助縣區支出53.92億元,安排市本級支出228.88億元。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872.89億元,增長73.2%,加上調入資金17.6億元,收入合計890.49億元??鄢龖辖馐〖壷С?.6億元、專項債務還本支出52億元、調出資金50.68億元,相應安排全市支出785.21億元。

  市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544.4億元,增長54.9%,加上調入資金17.6億元,收入合計562億元??鄢龖辖馐〖壷С?.5億元、專項債務還本支出32.4億元、補助縣區支出7.48億元,安排市本級支出520.62億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8.89億元,下降26.7%,主要是平潭2023年一次性收入增加,形成高基數。加上年超收結轉0.15億元,扣除調入一般公共預算12.41億元(其中大部分為平潭調入)后,安排支出6.63億元。

  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6.80億元,增長10.9%,主要是預計2023年企業利潤上繳基數高于上年,相應增加2024年上繳收入。加上年超收結轉0.15億元,扣除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08億元后,安排支出4.87億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284.94億元(不含工傷保險,2024年改為省級統籌,下同),同比增長5.2%,安排支出259.99億元。

  市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203.35億元,同比增長5.2%,安排支出184.97億元。

  (五)2024年重點支出安排情況

  1.聚焦積蓄現代產業動能,推動經濟更高質量發展,安排17.12億元

  深入開展“工業提振”三年專項行動,持續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促進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深化制造業技術改造,加快培育新一代光電、自主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積極融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支持建設東南數字經濟產業基地。加快推進福州海洋研究院建設,支持打造海洋工程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進企業應用綠色技術,創建綠色工廠。落實財政促消費擴內需政策,全力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工作,優化提升“1+9”重點片區消費業態。

  2.聚焦強化創新要素支撐,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安排15.33億元

  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速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優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管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和導向作用。加大對科技研發平臺扶持力度,健全完善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攻關機制,支持開展關鍵核心領域重大技術攻關行動。發揮“好年華聚福州”引才品牌優勢,落實各項人才獎勵政策,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引進培養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

  3.聚焦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持續提升區域發展能級,安排222.34億元

  繼續做好強農惠農政策資金保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支持優化市政路網布局,提升改造尤溪洲南立交、北興路道路、金山大道等項目,加快東西、南北向快速進出城通道建設。推進地鐵4號線后通段、濱??炀€、2號線東延線、6號線東調段等線路建設,加快形成軌道交通主網絡。推動新區新城建設,加快推進機場第二高速、濱海新城高速一期、G228國道濱海風景道、師大附小濱海校區等項目建設,促進新區產城人融合發展。

  4.聚焦保障改善基本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安排資金404.80億元

  持續擴大教育資源供給,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5所、中小學15所,新增公辦園學位4890個、義務教育學位1.2萬個。加快建成濱海新城綜合醫院二期、市中醫院五四北分院,啟動建設市第一總醫院老年病院區、鼓山院區。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700元提高至740元。全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兜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支持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推進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市文化館新館、市少兒圖書館新館、市科技館新館開館。落實全民健身工作計劃,廣泛開展群眾性賽事活動。

  5.聚焦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安排44.36億元

  優化調整城區空氣監測站點布局,開工建設閩江口瑯岐環境空氣超級監測站。持續推進全域治水,加強重點河段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實施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提升改造市政污水、雨水管網設施。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新建、提升一批垃圾轉運處理設施設備,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開展入海排污口分類整治,實現海漂垃圾分布密度逐年下降。完善濕地保護修復各項措施,爭創國際濕地城市。

  6.聚焦維護城市安全穩定,開創共建共享治理格局,安排8.21億元

  深化“數字公安”建設,提高智慧交通管理水平和公共安全防范預警能力,優化基層網格治理效能。深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監管,嚴防嚴控學校食品安全風險。守住安全生產底線,深入開展重大風險隱患專項整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防汛防臺風應急響應系統,優化聯排聯調機制,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開展無障礙設施改造工作,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示范城市。

 

  三、認真做好2024年財政管理改革工作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編制原則和工作安排,我們將嚴格落實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加強財政科學管理,保持適當支出強度,堅持過緊日子,優化支出結構,把同樣的錢花出更大的成效。

 ?。ㄒ唬┩怀鲋攸c導向,優化財政政策供給

  聚焦“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兩國雙園”以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等重要工作部署,開展前瞻性研究謀劃,爭取上級財稅政策支持,推進重大政策和預算安排緊密銜接,提升財政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突出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精準落實各項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政策,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加強財政政策與產業、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的協同配合,盯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精準施策,積極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持續加強財政直達資金管理,推動財政政策精準滴灌、快速落地。

 ?。ǘ┩怀瞿芰颍瑥娀斦Y源統籌

  加強公共財政資源綜合管理,加大存量資產統籌盤活力度,推進自有財力與上級補助、財政撥款收入和非財政撥款收入等各類資金協同發力。樹立“財政+”思維,創新財政投入模式,綜合運用專項債券、投資基金、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等工具,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形成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加強重大決策部署和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切實滿足基本民生、科技創新、擴大內需、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等重點領域的資金需求。

  (三)突出績效導向,提高財政支出效益

  堅持節儉辦一切事業,繼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快構建節約型行政運行保障體系。有序開展預算評審工作,持續深化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抓好事前評估、事中監控和事后評價,做深做實重點績效評價,加大對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績效評價力度。推進跨年度項目預算平衡,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及預算管理要求等,合理測算分年度資金需求。規范政府購買服務行為,嚴控既養人員又買服務的重復支出。

 ?。ㄋ模┩怀瞿繕藢颍嵘斦芾硭?/b>

  積極對接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優化市與縣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完善市與縣區轉移支付機制,加快轉移支付下達。推進預算指標核算管理改革,完整反映預算資金流向,實施預算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國有資。經營預算管理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堅持“三?!痹谪斦С鲋械膬炏软樞?,加強縣級財政保障能力監測評價,優化庫款調度保障,堅決守住財政安全運行底線。

 ?。ㄎ澹┩怀鰡栴}導向,加大財會監督力度

  牢固樹立預算法治意識,依法全面履行財政職能。積極配合市人大做好預算審查監督,支持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延伸。夯實財政大監督工作機制,拓展財會監督深度廣度。加強會計和國有資產管理,規范政府投資會計核算。嚴格政府債務限額和預算管理,動態監測債務全流程運行情況。強化財經紀律剛性約束和財經秩序整頓,推動財政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發展。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指導監督,奮楫揚帆、篤行不怠,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財政貢獻!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