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_亚洲精品自产拍_91久久久国产精品_视频一区国产精品

政府信息公開
  • 索 引 號: FZ00100-0300-2007-00021
  • 主題分類:
  • 發文機關: 福州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2007-01-29
  • 標    題: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州市“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
  • 發文字號: 榕政綜〔2007〕33號
  • 發布日期: 2007-01-29
  • 有 效 性: 有效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州市“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
榕政綜〔2007〕33號
來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時間:2007-01-29 09:19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公司):

  《福州市“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專項規劃》已經市十二屆政府2006年第2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福州市“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專項規劃

  “十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關心支持下,我市衛生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和“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總體要求,針對我市影響人民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制定我市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

  第一章 “十五”規劃期間衛生事業發展狀況

  一、公共衛生防預體系

 ?。ㄒ唬┏醪浇⒑屯晟乒残l生體系

  1、加強疾病控制體系建設。全市投資2830萬元,用于市、縣二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業務用房建設和購置檢驗設備,工作條件達到國家的基本要求。

  2、完善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全市共投入6635.69萬元,基本完成醫療救治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置。提高了應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防治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綜合處置能力。

  3、初步建立衛生監督體系。已成立市級、6個區級和8個縣級衛生監督機構,擔負著食品衛生、醫療機構、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等經常性或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

  4、建立應急指揮體系。成立衛生應急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和指揮調度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組織起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組建各專業應急隊伍,設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顧問組、專家組和現場救治處理組。

  5、建立疾病信息網絡體系。醫療衛生單位通過網絡直報傳染病疫情,提高了疫情報告的時效性、敏感性和準確性,實現了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的動態統計和分析。

 ?。ǘ┘膊☆A防控制工作不斷加強

  1、基本完成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改革,加強了全市疾病控制機構應急處置、預測預警、宏觀決策三大功能建設。

  2、制定了應急處理預案和疫情監測實施方案,加強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登革熱預防控制措施。嚴格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全市未發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效控制非典、登革熱及血吸蟲疫情。

  3、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成立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遏制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傳播。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形成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艾滋病預防控制的格局,加強行為干預和綜合防治。

  4、大力推行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在全市范圍內全面供應合格碘鹽,對地氟病區進行全部的改水降氟,對全市的碘缺乏病和地氟病進行全面的監測,隨時掌握防治動態。

  5、結核病控制策略覆蓋率達100%,新涂陽病人發現率達70%,治愈率達85%;實現兒童免疫接種率以鄉為單位達到85%和無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的目標。

 ?。ㄈD女兒童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綜合反映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標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降至2005年的7.90‰、23.1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9.49‰,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和高危孕婦住院分娩率分別從2000年的74.2%、70.1%上升到2005年的98.39%、99.99%;五歲以下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發生率降至1.13%。

  二、農村醫療衛生保障體系

  農村衛生工作得到新發展

  1、2003年國務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會議的召開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有關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加快我市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帶來了新契機。已將羅源縣、福清市、長樂市、連江縣列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2、理順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到2005年底全市縣(市)區的衛生院人員經費由縣(市)級衛生局統一管理。

  3、繼續扶持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十五”期間,共投入1000多萬元,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設施條件,提高了農村衛生服務能力。

  三、城市醫療服務體系

  1、城市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和提高

 ?。?)社區衛生服務初見成效。全市已有43個街道、229個居委會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覆蓋人口96萬人以上。

 ?。?)三級醫院和專科醫院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學科發展更加全面,急危重與疑難病癥的診療水平明顯提高,應對突發事件、新發疾病的處理能力明顯改善。

 ?。?)完善急救醫療設施,不斷提高急救醫療服務水平。

 ?。?)建成臨床用血服務機構網絡,初步形成血液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公民無償獻血比例由2000年的76%上升到2004年的96.5%。

  2、不斷規范醫療服務工作

  (1)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各級醫療機構加強質量控制,提高服務水平。

 ?。?)繼續推行醫藥費用公示制度,衛生行政部門每月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醫療服務和醫療費用指標。

  3、衛生資源總量增加,衛生服務能力有所增強

  2005年全市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75個,增加68家,全市醫療機構設置床位19425張,增加300張床,有醫生8985人、護士8062人。

  現有局屬醫院12家(其中綜合性5家,專科7家),設有床位3488張,衛技人員3030人(其中擁有高級職稱444人,博士、碩士37人)。進入三級甲等醫院的有市二醫院、肺科醫院、傳染病院、福州精神病院,骨科、傳染、結核、精神等專科、學科診療技術居省內先進水平。

  在鼓勵發展民辦醫院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工作方面我市走在全省前列,我市已批準開業民辦醫院24家,床位1654張,吸納資金5.55億元。我市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17個,對新設置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二、三級公立醫院延伸開展社區醫療服務,充分利用了社會衛生資源。

  第二章 衛生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共衛生方面:

 ?。ㄒ唬┘膊☆A防方面:

  1、衛生防病隊伍人員少,設備陳舊。

  各縣(市)區防疫站編制總數623人,實際在崗人員576人,其中衛生疾控專業人員254人,平均每個縣、區12人;從學歷上分析,博士、碩士為零,本科、大專只占30%,其余為中專以下學歷,特別是鄉鎮(街道)衛生院大都為中專、高中學歷;從專業上分析,公共衛生專業的人員只占8%,各鄉鎮(街道)衛生院只有3-4名衛生防疫人員,卻要承擔5-6萬人的預防保健工作。

  防病設備陳舊落后,預警應急能力差。按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要求,縣(市)區衛生防疫站應有氣象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X光機等常用必備儀器,而大多數縣(市)區防疫站只有200毫安的X光機,難以適應最基礎的衛生防病工作需要。各鄉鎮(街道)衛生院防疫組普遍只有資料柜、冷鏈冰箱和注射器械三大件;鄉、村冷鏈設施不完善,預防接種不規范,直接影響疫苗的效價和預防接種的質量。

  2、重大疾病仍在威脅人民健康

  一是我市幾種重點傳染病威脅依然存在,如結核、病毒性肝炎等還較嚴重,艾滋病進入快速增長期,同時還出現了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O157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等新發傳染病。

  二是工業化引起的職業危害和食品污染問題比較嚴重。

  三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造成死亡的人數占居民總死亡人數的75%以上,惡性腫瘤已成為我市居民的首位死因。

 ?。ǘ┬l生監督方面:

  存在衛生監督力量和經費不足。市級衛生監督機構現有監督員61人,監督單位食品862家,公共場所251家,學校食堂112家,衛生用品19家,醫療機構2982家;縣級衛生監督員的缺口更大,各縣(市)區監督員共計200人,平均每縣區約15人;市區兩級的食品衛生監督員不足100人,卻要負責近2萬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此外,衛生執法還存在裝備落后、快速反應能力不高、應急指揮系統、監督信息系統未建立等問題。

  (三)婦幼、兒童衛生保健方面:

  存在婦女兒童衛生保健服務水平較低。一是市婦幼保健院目前建設規模和執業標準無法起到指導中心作用。二是基層婦幼衛生服務網絡建設薄弱,縣鄉兩級缺乏學科帶頭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低學歷、低職稱比例大;年齡“兩頭化”的現象嚴重。鄉級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職婦兒保健人員配備率低,制約婦幼衛生服務質量提高。三是婦幼衛生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還沒有得到同步加強,在經費方面投入明顯不足。母嬰保健服務市場監管有待加強,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實行婦幼保健行業管理困難較多。四是婚前醫學檢查率劇降,出生缺陷發生率明顯上升,婦幼衛生報表顯示2002年4.66‰,2003年5.73‰,2004年5.61‰;愛嬰醫院“滑坡”;流動人口中孕產婦兒童保健服務成為難點,管理機制尚未健全。孕產婦死亡率有上升趨勢,農村孕產婦、嬰兒、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明顯高于城市。全市2004年在流動人口中孕產婦死亡4例,均為產后出血,屬可避免死亡;2004年發生流動人口新生兒破傷風22例;這些都影響省、市婦女兒童“兩綱”目標的實現。五是大部分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設備簡陋,技術骨干人才匱乏,與等級婦幼院(所)標準要求差距大。

  二、醫療衛生方面:

  (一)醫療資源狀況,據統計,2005年全市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75個,其中:城區有1101個,占總數的65%;農村574個,占總數的35%。全市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床位19425張,有醫生8985人,以2005人口數來測算衛生資源,每千人口占床位數3.15張,其中:城區每千人口占床位數6.99張,八縣(市)每千人口占床位數1.62張。全市每千人口擁有醫生數1.46人,其中:城區每千人擁有醫生3.29人,縣(市)每千人口擁有醫生0.72人。根據省衛生廳2001-2005年區域衛生規劃標準,我市每千人口擁有床位2.52-2.88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生1.87-1.99人。上述數字說明我市醫療機構在結構、布局上不合理,存在“頭重腳輕”,城區過于集中,過于龐大,而農村衛生資源不足,特別是農村衛生院,2005年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145家,總床位數2794床,總資產2.67億元,其中:專業設備0.74億元。衛生技術人員3310人,其中醫生人數1534人,護士1023人。鄉鎮每千人只擁有床位0.7張、醫生0.39人、護士0.26人。目前存在問題一是衛生院基礎設施條件差,大部分衛生院房屋破舊,缺乏應有設備,無法開展檢驗和簡單的手術,甚至瀕臨解體。二是人才匱乏、素質低。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缺乏技術指導和經營管理的能力,難以按照衛生院必須具有的功能定位進行有效管理,衛生院多年沒有補充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院內人員多是70年代補員頂崗,無職稱、學歷低,出現有院房無人才的局面。三是政府投入嚴重不足。據統計,各縣政府每年對衛生院投入經費只達衛生院人員經費的40%左右,有的縣甚至更低,鄉鎮衛生院職工的工資無保證,更談不上福利待遇,難以向農民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ǘ翱床‰y、看病貴”問題比較突出,由于社會經濟發展、醫療保障制度、衛生資源配置、藥品生產流通、醫療機構檢查治療、政府投入等原因,“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群眾普遍反映的問題。

  資料顯示,局屬醫院每門診人次收費水平從2000年的96元提高到2005年119.46元,年平均遞增6.4%;每床日收費水平從2000年的209.41元提高到2005年的294元,年平均遞增10.09%,出院者平均醫藥費用從2000年的5353元提高到2005年的6460元,年平均遞增6.19%。同時,城鎮居民個人收入年平均遞增速度為5.7%,農民人均收入年平均遞增速度為3.1%。由此可見,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高于居民個人收入的增長速度,農村尤為突出。近期全市衛生服務調查資料也顯示,由于看病貴、看病難,農村居民38.55%有病不去就診,30.15%應住院而未住院。

  三、城市社區衛生機構方面

  現有五城區已設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04家。因無法按街道設立中心,居委會設站的要求完成社區衛生規劃,加上社會個體診所、私人醫院未按區域規劃進行設置,目前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均緊靠在街面和圍繞大醫院旁邊。而社區衛生中心又被各種診所及醫院包圍,難以開展一般醫療和生存,加上各區政府財力有限,未能完全按照有關規定將原來的街道衛生院全部轉軌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完成中心資源調整和整改,以致沒有實現向城區居民提供方便、就近、合理的社區衛生醫療服務功能。

  第三章  衛生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全市“十一五”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要求,遵循衛生事業發展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加大政府投入,全面加強公共衛生建設,繼續推進醫療衛生改革,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加強和改善衛生行業管理,加強農村衛生和優先發展社區衛生工作,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水平和能力,減輕人民群眾看病負擔,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服務。

  二、目標與指標

 ?。ㄒ唬┠繕?/p>

  公共衛生。一是全面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衛生監督體系、疾病報告信息網絡體系、應急指揮體系建設,重點建設衛生監督體系;二是加大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力度,重點是艾滋病、霍亂、結核病的防治和控制疫苗可預防的傳染??;三是夯實基礎,加強基層公共衛生工作,重點是建立健全鄉村和社區公共衛生網絡,充實和強化婦幼衛生保健三級網絡功能。

  農村衛生。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加強農村衛生工作。一是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二是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實施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努力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建立公益性運行機制;三是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素質;四是加強農村婦幼衛生工作。

  基本醫療服務。“十一五”時期把發展基本醫療服務,認真做好衛生區域規劃,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作為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重點,一是構建政府主導的,優先發展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療和預防保健機構分工合理、協作密切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二是通過政策調整和支持,強化公立醫療機構的社會責任,明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是公立醫療機構的主要任務,壯大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醫療資源;三是強化政府監管,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藥費用增長。

  總體目標:到2010年居民享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有較大改善,居民健康素質和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指標

  主要健康指標:到2010年,孕產婦死亡率降至24/10萬,嬰兒死亡率降至9.38‰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11.23‰以下,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7%以上,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鞏固在99%以上。

  疾病控制指標:國家免疫規劃針對的傳染病發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力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5歲以下兒童麻疹發病率控制在5/10萬以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1%以下,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1%;傳染性肺結核發病率降至45/10萬以下,以縣(市)為單位保持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蓋率100%,新涂陽肺結核病人發現率至少在70%及以上,新涂陽肺結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及以上,所有的縣(市)區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100%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以村為單位實現基本控制地方性氟中毒;職業病的發病水平穩步下降,年急性職業中毒年死亡人數控制在5人以內,年職業中毒人數控制在390人以內。

  其他醫療資源指標:每千人擁有住院床位3.16床位、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9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74人、注冊護士達到1.44人。

  三、任務與措施

  第一,加大衛生投入和強化行政管理能力建設。

  1、加大衛生經費投入力度,落實各項衛生補償政策。各級政府要逐年加大衛生投入,對衛生事業投入的增長幅度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新增的衛生經費重點向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基本醫療傾斜,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已出臺的各項衛生補償政策。

  2、加強各級衛生行政能力建設,確保職能到位,政府要逐步解決各級衛生行政人員和經費嚴重不足問題,促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第二,鞏固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一)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建設

  1、制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預案。市及各縣(市)區都按照“防治結合、以防為主,平戰結合、應急為主,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群專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2、建立應急指揮體系。為加強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理的組織領導,在成立福州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基礎上,我市各縣(市)區也相應成立應急指揮機構,做到“三到位”即機構、人員、經費到位,使之形成上下統一的應急指揮體系。

  3、建成暢通的疫情信息網絡。全市應急辦應急指揮寬帶視訊建設全面到位,運行正常,疫情信息網絡暢通。實行疫情網絡直報,各級政府要為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及鄉鎮衛生院配備電腦、傳真等硬件設施,同時為承擔疫情報告管理責任的各級醫療機構及疾控中心配備必要的人員。

  4、加強隊伍建設,市及縣(市)區疾控中心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及部分鄉鎮衛生院進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確保傳染病信息收集、報告工作順利進行。

  5、提高綜合醫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能力;逐步完善傳染病院(區)、化學中毒、核輻射和燒傷等救治功能;建立緊急救援中心(120急救中心)。

 ?。ǘ┘膊☆A防控制體系

  1、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按照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規劃,全面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綜合防病能力建設,建立市、縣、鄉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疫情信息網絡監測系統,到2010年,建成國內先進的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傳染病、艾滋病防治中心。

 ?。?)加快疾病控制人才專業培養,全面提高全市疾病控制專業人才的整體素質,到2010年,基本建成整體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結構合理、作風扎實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能夠滿足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需要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預防保健需求。加快高層次疾病控制人才引進和培養,全面提升公共衛生管理、突發疫情、自然災害、新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及反恐、反生物戰斗爭的快速反應和應急指揮處理能力及應急物資儲備。

  2、提高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能力

  (1)霍亂防治。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有瀉必治,有疑必檢,高疑即報,高疑即管”的原則,搞好腸道門診工作。加強病人的規范管理和疫點疫區的處理,防止傳染源的擴散。加強霍亂外環境監測工作,及時掌握疫情動態。認真做好重點人群、高危人群的衛生管理。采取大力開展衛生宣傳和以“三管一滅”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預防措施,力爭少發病,不流行,降低病死率。

  (2)登革熱防治。在各級政府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充分發動群眾,堅持落實以環境整治、清除室內外白紋伊蚊孳生環境為主導的綜合性防制措施,將白紋伊蚊密度控制在5以下,力爭不發生輸入性病例引起的流行,達到最終減少乃至消除登革熱疫情對我市居民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

 ?。?)強化免疫規劃建設。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強化“五苗”及流腦、乙腦疫苗接種,逐步擴大免疫規劃范圍,適時將技術成熟、安全、經濟、有效的疫苗納入免疫規劃程序范圍內。加快預防接種規范化門診建設,兒童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保持無脊灰狀態,控制麻疹發病。

  (4)人禽流感防治。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規范防控程序。加強與農業等部門的協作,及時溝通信息,形成及時會商、協同行動的長效合作機制。加強疫情監測,提高預警能力,按照《福州市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方案》精神,加強哨點醫院監測、高暴露人群監測、發熱門診監測、特殊人群監測和群體監測。發現不明原因肺炎要按省衛生廳的要求進行報告和處置。加強督導檢查,落實各項防治措施,要做好應對流感大流行的各項準備工作。廣泛宣傳,提高群眾防病意識,增強自我防護能力。

  (5)艾滋病、性病防治。加強艾滋病、性病疫情監測,及時準確、全面掌握疫情和流行趨勢;繼續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加強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繼續加強行為干預和綜合防治,阻斷艾滋病、性病的傳播途徑,提高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有效性。

  (6)結核病防治。落實政府承諾,保證結核病防治經費,建立結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續發展機制。建立由結防機構、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結核病控制服務體系,共同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以因癥就診、轉診和追蹤作為肺結核病人的主要發現方式,以痰涂片為主與X線檢查相結合的檢查方法,因地制宜地開展鄉鎮衛生院結核病痰涂片檢查點工作;對活動性肺結核病人實施國家統一化療方案,對涂陽病人實施全程督導,對涂陰病人實施強化期督導;加強痰涂片室間質量控制工作,市級開展結核桿菌培養與藥敏工作;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和結核病信息管理系統,開展結核病監控與評價工作;與婦聯等部門合作,積極開展結核病健康促進活動。力爭到2010年,完成新涂陽病人發現率達70%、治愈率達85%的指標,村醫生結核病防治技術培訓率達90%,醫療機構結核病防治工作參與率達100%。

 ?。?)血吸蟲病防治。原疫區縣(市)按照全國及我省血吸蟲病監測方案的要求,堅持螺情、病情的經常性監測,加大流動人員的監測力度,杜絕血吸蟲病的輸入。通過綜合治理,徹底整治釘螺孳生環境,鞏固血防成果。在確保原疫區釘螺新增面積不超過歷史有螺總面積的2%基礎上,福清力爭在2008年前將現有釘螺面積壓縮90%,長樂力爭消除現有的釘螺區。

 ?。?)瘧疾防治。完善瘧疾監測管理體系,穩定疫情,防止局部暴發流行,鞏固抗瘧成果。及時發現,及時診斷,正確治療瘧疾病人,力爭無外源或死灰復燃引起的暴發流行。

  (9)碘缺乏病、地氟病的防治。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完善碘鹽及碘缺乏病病情監測體系,加強對鹽業市場的監管,鞏固各縣(市)區的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平潭縣力爭于2008年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對已控制地氟病的村加強日常水質監測,并及時掌握改水工程的運行情況。

 ?。?0)職業病防治。建立職業病監測、預警系統,掌握主要職業病危害的分布規律和發病動態。預測職業病的發病趨勢;落實職業健康監護措施,提高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的職業性健康體檢覆蓋率,落實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建立健全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審核、審查、驗收制度并加強監督檢查。

 ?。?1)完善麻風病監測報送系統,落實衛生部頒發的麻風病防治要求,到2010年我市麻風病發病率控制在1/10萬人以內。

 ?。?2)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積極推行預防腫瘤的有效措施,特別是控制吸煙、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營養干預及減少職業危害等;加強腫瘤防治工作,掌握腫瘤發病規律,以指導制定干預措施;開展心腦血管專項調查,掌握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發病、患病情況及相關行為危險因素。

 ?。?3)加強重點精神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工作,建立以政府投入為

  主、多渠道籌資的模式,保障精神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開展,做

  好社區和農村精神衛生服務保障,開展精神衛生咨詢和危機干預服

  務,加強重點精神病的治療和康復工作,普及精神衛生防治知識,

  建成一所全國一流的心理咨詢中心

  ,同時做好社區農村精神衛生防治工作。2006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

  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達到30%,2010年達到50%;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2010年降到12%,精神分裂癥治療率2006年達到50%,2010年達到60%,精神疾病治療與康復工作覆蓋人口2006年達到200萬人,2010年達到400萬人。

  3、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工作

 ?。?)各級政府要將婦幼衛生保健工作納入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大政府投入,合理補償婦幼保健機構的業務經費。合理解決鄉鎮(社區衛生中心)、行政村婦幼保健人員的待遇和業務經費。

  (2)將市婦幼保健院建設成二級甲等具有功能全面、人員配備齊全、能指導全市婦幼保健工作以及有較高醫療水平的省、地及婦幼保健院規模。

 ?。?)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和新時期母嬰保健工作方針,加快實施《兩綱》衛生目標步伐。切實抓好宣傳動員工作,使男女平等和“兒童優先母親安全”原則成為全社會共識,全面落實保障母嬰雙安各項措施,在原有的基礎上為母嬰保健工作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力爭到2010年如期完成省、市《兩綱》衛生工作目標。

 ?。?)加強城鄉婦幼衛生服務網絡建設,特別是縣、鄉、村三級婦幼衛生保健網絡,重點是縣(市)區婦幼保健院(所)機構規范化和鄉鎮衛生院產兒科建設,到2010年市、縣兩級婦幼保健機構100%以上達到等級要求。鄉鎮衛生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專職婦幼保健人員配備率達到100%,行政村婦幼保健人員配備率達到95%以上。強化鄉鎮衛生院功能定位,突出公共衛生、疾病控制與婦幼保健等主要功能,創造條件促進孕產婦安全住院分娩。積極推進鄉村衛生組織管理一體化,全面落實行政村衛生所的預防保健職能。

 ?。?)充實和穩定基層母嬰保健技術隊伍,加強各級婦幼人員的業務知識技能培訓與提高,規范制度化管理,加強保健與臨床的配合,提升母嬰保健隊伍整體業務素質。

 ?。?)強化母嬰保健法律法規的實施,做好區域母嬰保健技術規劃,依法規范全市醫療保健機構的母嬰保健技術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嚴格執業準入,加強執業過程的監管。加大力度整治母嬰保健服務市場,重點抓好母嬰保健技術的準入管理和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管理,堅決打擊非法接生等違法行為,緩解人口性別比例失調問題。為婦幼衛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加強孕產婦、嬰幼兒兩個系統保健管理,重點抓好高危孕產婦規范管理和體弱兒保??;繼續推廣實施婦幼保健保償制度。3歲以下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率達到85%以上;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達到95%以上;加強流動人口的屬地化婦幼保健管理,為流動人口孕婦設立婦幼保健服務定點機構,并實行限價產檢和限價接生。同時強化醫療保健機構的助產技術制度建設和執業管理,提高母嬰保健、助產技術服務質量,努力降低孕產婦、嬰幼兒死亡率。

 ?。?)落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預防出生缺陷和減少殘疾的三級預防措施。建立健全生殖保健技術服務體系,廣泛深入開展生殖健康、母嬰保健科普宣傳。政府應確保免費婚檢經費落實,有效推進婚前保健工作規范化進展。繼續鞏固發展愛嬰醫院建設成果,擴大新生兒窒息復蘇、疾病篩查、聽力篩查工作覆蓋面,逐步建立并發揮新生兒急救網絡作用,重點降低新生兒窒息、肺炎、早產及低出生體重兒發病率和死亡率。開展產前診斷、遺傳病診斷以及新生兒先天性、遺傳性代謝病的篩查診斷、治療和監測,降低新生兒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加強出生缺陷監測工作,積極開展兒童視力、聽力、智力殘疾的監測和干預。到2010年建立較完善的婦幼衛生監測網絡。

  (9)貫徹《福建省兒童系統保健管理辦法》,積極防治兒童常見病和多發病。擴大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合格覆蓋面,嚴格新辦托幼園所衛生保健準入機制,提高托幼衛生保健管理質量。積極開展兒童眼保健、口腔保健和聽力篩查,做好兒童牙病防治和屈光不正矯治工作。重視并逐步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咨詢服務,矯正兒童不良心理,保護兒童健康成長。

 ?。ㄈ┩晟菩l生執法監督體系

  1、建立健全全市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實行全行業綜合執法,提高衛生執法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建立有效衛生稽查機制。

  2、保證政府投入,特別是業務經費、裝備器材、快速反應系統建設投入。改善衛生監督機構的交通、通訊和執法取證條件,提高衛生執法的信息化水平,推行網絡化管理,重點加強農村衛生監督工作,縣級衛生監督機構按照劃片設置、垂直管理的原則,在鄉(鎮、街道)設置衛生監督派出機構。條件不具備的地方可在鄉鎮聘任衛生監督人員。

  3、加強監督隊伍建設,加強監督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

 ?。ㄋ模┙⑨t療救治體系

  計劃用三年的時間,通過加強基礎建設、提高裝備水平、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提高專業技術人員能力等措施,建成適合省情、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反應靈敏、運轉協調、持續發展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

  第三,加強農村衛生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穩步推進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加強農村公衛隊伍建設,重點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和現場處置專業隊伍建設。加強對縣(市)級衛生監督員的培訓,強化農村衛生監督機構執法裝備和執法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鄉鎮衛生院衛生防疫人員的作用。建立培訓基地并配備必要的設施,爭取3年內把鄉鎮衛生院防保人員輪訓一遍,輪訓時間累計不少于一個月。到2009年力爭完成鄉鎮衛生院長、技術人員、保健人員、鄉村醫生每人進行輪訓1-2次,輪訓時間不少于10天。加強醫療救治隊伍建設,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應急隊伍進行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的能力和水平。要積極組織衛生下鄉和衛生對口支援活動,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提高農村衛生防病工作水平。

 ?。?)大力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以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為重點的建設工程,改善農村衛生機構服務條件,“十一五”期間農村衛生服務規劃建設項目158個,其中,縣醫院8個,縣中醫院7個,縣婦幼保健院7個,鄉鎮衛生院136個。資金以單位自籌為主,省(包括中央)、市、縣給予補助,計劃在五年內達到國家制定的建設標準。采取市與縣、區共建的辦法,不斷提高農村預防保健、急診急救、傳染病救治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基本保證農村群眾常見病、多發病的醫療衛生服務和急診搶救,確保母嬰雙安和農民健康。

  (3)健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加強縣級醫療機構建設,促進縣、鄉、村三級網絡縱向合作,發揮縣級醫療和預防保健機構的督導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完善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強化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所的指導和監督作用,由村衛生所承擔基本衛生預防保健服務。實施縣級及以上醫院幫扶鄉鎮衛生院制度,加強衛生院建設,緩解邊遠山區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不斷提高農村衛生服務網絡的整體服務能力,鞏固村衛生所建設,防止出現新空白村,到2010年建成基本設施齊全、能夠為農民提供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

  (4)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改革。對區域內明顯重復的鄉鎮衛生院要進行整合。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要轉變服務模式,重點做好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推進衛生院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根據各類人員的特點實行相應的聘用辦法,打破行政職務、專業技術職務終身制,實行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鼓勵城市醫療機構和人員到農村辦醫,探索搞活鄉鎮衛生院的多種營運形式,精簡富余人員,逐步轉崗分離不合格人員,對鄉鎮調整后多余的鄉鎮衛生院要探索轉制轉型的有效形式,吸納社會資金,擴大衛生資源。

 ?。?)加快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和穩定鄉村醫療隊伍。計劃五年省市二級投入933萬元用于鄉村醫生培訓、省市縣三級投入1800萬元用于鄉村醫生津貼補助。實施縣級及以上醫院幫扶鄉鎮衛生院制度,落實城市醫療機構醫生晉升前到農村服務一年和農村衛生技術人員晉升前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半年的制度。

 ?。?)加大農村衛生經費投入。足額保證醫務人員的工資、福利及各項保障,各級政府逐年增加對農村衛生的投入。

 ?。?)建立新型醫療保障體系。推進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在總結羅源縣試點基礎上,2006年試點縣(市)達40%,2007年達80%,2008年所有縣(市)區都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10年參合率達85%以上。

  第四,加強中醫藥體系建設。

  發揮我市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加大力度抓好中醫藥的繼承、創新和發展,加大力度把中醫藥發展列入公共衛生建設規劃,加大對中醫藥基礎設施建設、中醫藥科研和人才培養的投入,同時重視中醫藥管理體制的建設,探索中醫醫療機構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實施中醫重點??茖2『兔骸⒚啤⒚t建設項目戰略,優化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資源配置,推廣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突出中醫藥優勢特色建設。

  1、擴大福州中西醫結合醫院規模,將現有500張床位增至1100張,2010年建成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福州市中醫院建成省名牌中醫院,起到省會城市的“龍頭”和輻射作用。

  2、加強中醫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建設,2010年,縣(市)中醫院急診科達到綜合性醫院急診科標準,2010年建立和健全感染性疾病科,成為我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體系組成部分。

  3、2010年,要有2-3個區達到國家、省級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有25%中心(站)達到省、市級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中心(站)建設標準;4個區中醫院轉軌,建成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年實現1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完善的中醫藥服務,達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定的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范,100%社區全科中醫執業醫師接受全科醫師崗位培訓,100%社區全科醫師接受中醫藥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

  4、2010年,有2-3個縣達到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標準,羅源縣達到國家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2010年,有30%鄉鎮衛生院中醫科達到省衛生廳規定的示范建設標準,70%鄉鎮衛生院達到省衛生廳規定的基本標準和業務管理要求,提供完善的中醫藥服務。

  5、2010年,有3-5項中醫藥科研項目獲得省級以上成果獎,有3個省級和20個市級中醫重點??茖2〗ㄔO項目達標,在全市形成有中醫特色,繼承與創新能力強的中醫重點學科、重點???。

  6、2010年,鄉村醫生100%接受過中醫藥知識與技術培訓工作。培訓150名鄉鎮衛生院中醫科技術骨干。

  第五,完善城市醫療服務體系。

  1、積極穩妥推進醫療衛生單位內部運行機制改革。

  一是改革衛生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制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二是深化醫療衛生單位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根據衛生事業單位的性質、特點和發展需要及財政支持強度,對不同類型的衛生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工資管理辦法。

  2、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促進衛生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繼續深化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加強對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及醫療機構管理體制的研究和改革探索。堅持政府主導與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繼續研究和完善鼓勵民營醫院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和規范社會資源進入醫療服務領域,擴大醫療服務供給。通過深化城鎮醫療體制改革,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改變“以藥養醫”的狀況,建立合理的公立醫療機構補償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理分工的城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雙向轉診制度,享受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患者要嚴格實行逐級轉診,使常見病、多發病就近、方便、價廉地得到有效治療。

  3、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完善城市醫療服務體系。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意見》(閩政[2006]43號)精神,按照“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醫療保障中的作用,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大投入,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經費定額和專項補助機制;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補助主要內容包括:按規定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本建設、房屋修繕、基本設備配置、人員培訓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按國家規定支付離退休人員的費用等方面的支出;政府采取“購買服務”方式給予相應補助。從2007年起,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不低于15元/人,由省、市、縣(市)區級財政分擔,并列入當年財政預算。堅持實行區域衛生設置規劃,立足于調整現有衛生資源,輔以改擴建和新建,力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并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到2010年全市基本形成規劃布局合理、補償機制完善、服務網絡健全、政策配套落實、人員素質較高、服務功能完善、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居民可以在社區得到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4、采取多種方式嚴格控制不合理醫藥費用,減輕群眾負擔,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改善醫療機構收入補償結構,控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實行總量控制,要根據政府所屬及社會非營利醫療機構功能和服務量的變化,核定年總收入及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進一步降低藥品價格,控制藥品費用。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研究探索新的收費方式,合理控制大型診療設備檢查治療費用。通過集中采購等方式降低高值醫用耗材的價格,認真研究并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5、適應城市發展,滿足群眾醫療需求,合理醫療機構布局。

 ?。?)限制城市中心區醫院規模擴張和新設置。遵循醫療機構設置布點的公平性、可及性、整體效益的原則,現階段嚴格控制市中心區域內醫院規模的擴張,尤其是省、市屬公立醫院規模的擴張,必要時“采用土地置換、政府適當補助”辦法將市中心的個別二、三級公立醫院遷往新區設置發展,調整目前不合適的醫療資源配置,保證全體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服務。其次限制在城區中心地域新設置同一類型的醫院,提高醫療資源配置效益。

 ?。?)新區建設規劃與人口醫療需求相適應的醫院用地。按照衛生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每3-5萬居民設置一所一級綜合性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劃用地5-10畝;每10-20萬居民設置一所二級綜合性醫院、一所二級以上??漆t院,規劃用地30-50畝;30-40萬居民設置一所三級綜合性醫院,規劃用地200畝。西區(金山)按40萬人口計應設三級綜合性醫院1所、二級綜合醫院1所、二級以上專科醫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一級綜合性醫院8所;東區(長樂路以東)按30萬人口計及現有醫療機構設置情況應再設二級綜合性醫院1所、二級以上??漆t院1所、一級綜合性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北區(華林路以北)按20萬人口計及現有醫療機構設置情況應再設二級綜合性醫院1所、二級以上??漆t院1所、一級綜合性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南區(三叉街以南)按30萬人口計應再建二級綜合性醫院1所,一級綜合性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

  第六,醫療衛生科技人才體系。

  1、加快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步伐。建設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隊伍、選拔學科帶頭人和后備人才、培養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生。

  (1)考慮人口增加對衛生人力需求增加的要求,根據《2001-2010年福建省衛生人力發展規劃》,適當增加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到2010年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98人、擁有執業醫師數達到1.74人左右、執業護士數達到1.44人。

 ?。?)加強學科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以中老年為主體的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后備人選。

 ?。?)全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普及率達到95%以上;醫生學歷基本達到大專以上,護士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不低于30%(2020年不低于50%),三級醫院35%、二級醫院15%;社區全科醫生不低于三分之一。

  (4)全市衛生管理人員崗位培訓率達到100%,衛生執法人員全部經過規范化培訓。

 ?。?)到2010年鄉村醫生大部分達到中專以上學歷水平,并逐步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

  2、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建成市衛生信息網絡中心,在全市衛生系統范圍內實現信息和資源的充分共享,為各專業應用系統集成提供平臺,并為系統資源整合提供基礎條件。進一步推進醫院管理信息化進程,引導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向以病人服務為中心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發展,通過信息技術提高醫院工作效率、改善醫療質量,實現醫院現代化管理。

  3、開展醫學科研重點攻關,提高衛生科技水平。 

  (1)開展健康促進研究,轉變醫學模式,建立新型的預防體系。開展疾病因素與干預方法、技術的研究。研究重大疾病的臨床規范化治療。

 ?。?)支持優勢學科開展創新研究,鼓勵醫學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材料工程等高新技術聯合攻關研究。

  第七,“十一五”重點衛生建設項目。

  1、福州市傳染病院的傳染病、艾滋病治療中心建設

  2004-2006年,一期建設面積17315平方米,總投資4200萬元,其中:市財政撥款1000萬元,貸款1200萬元,財政貼息三年,每年70萬元,其余資金自籌。

  2、福州市二醫院急救中心大樓建設

  2005-2007年,建筑面積35000平方米,總投資1.14億元(含征地3400萬元),醫院自籌5400萬元,貸款6000萬元,財政2006-2008年三年貼息,每年200萬元。

  3、福州市精神病院病房大樓建設

  2005-2007年,建設面積7210平方米,總投資1900萬元,其中:市財政撥款1800萬元,單位自籌100萬元。

  4、福清衛校遷址建設

  2005-2006年,該項目建筑面積25000平方米,總投資5200萬元,資金由舊址拍賣收入中解決。

  5、福州市兒童醫院醫療大樓擴建(四層裙樓)

  2006-2007年,該項目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總投資900萬元,市財政撥款500萬元,醫院自籌400萬元。

  6、福州市醫學咨詢中心裝修工程

  2006-2007年,該項目(原中心血站大樓)裝修面積3300平方米,投資預算150萬元。市財政從衛生專項經費安排。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_亚洲精品自产拍_91久久久国产精品_视频一区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视频 | 一本大道久久精品懂色aⅴ|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极度| 欧美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看片|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 亚洲福利专区| 免费观看成人www动漫视频| 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欧美一站二站|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中文|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午夜免费电影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香蕉成人伊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暖暖韩国| 亚洲欧美999|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色一情| 午夜视黄欧洲亚洲| 国产日韩亚洲欧美| 久久精品色图| 亚洲东热激情| 欧美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亚洲在线| 国产精品啊啊啊|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欧美一级久久| 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国产高清| 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区www17co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成人自拍视频| 欧美日本一道本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精品| 国产精品另类一区| 欧美在线播放| 亚洲电影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 亚洲欧美激情四射在线日 | 国产日韩一区欧美| 久久久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日韩一区免费| 欧美一区亚洲二区| 亚洲国产午夜|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小辣椒精品导航| 亚洲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永久免费| 国产啪精品视频| 欧美电影专区|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韩国av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一卡二卡| 性视频1819p久久| 亚洲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婷婷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先锋影音av| 中文亚洲字幕| 精品不卡在线| 欧美性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99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免费观看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视频全部完| 亚洲精品裸体|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欧美综合v| 亚洲精品日韩欧美| 国产夜色精品一区二区av|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 久久人91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亚洲国产经典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免费在线| 性刺激综合网|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高清三级视频|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 欧美体内she精视频| 嫩模写真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国产aⅴ|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xvideos88| 欧美顶级艳妇交换群宴| 久久久精品999| 亚洲欧美变态国产另类| 99精品欧美一区|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9| 国产精品入口|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 欧美高清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网址|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播放老司机|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999|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一级|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 欧美成年人视频|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欧美影院午夜播放|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最新精品精品你懂的| 欧美xxxx在线观看| 裸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极度| 欧美激情乱人伦|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原创|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黄| 国内成人自拍视频| 欧美日韩不卡一区| 久久www成人_看片免费不卡|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在线| 欧美特黄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竹菊 | 久久丁香综合五月国产三级网站| 在线观看日韩一区|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网站| 久久国产视频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女ⅴideoshd黑人| 午夜在线观看免费一区| 欧美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高潮|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激情1区|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精品婷婷|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免费高清在线视频一区·| 欧美全黄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女人18毛片水18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亚洲国产免费| 宅男精品视频| 亚洲女ⅴideoshd黑人|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 亚洲毛片av在线| 亚洲麻豆一区| 香蕉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欧美成人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探花| 国产精品www| 激情丁香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精品七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激情综合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欧美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激情小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亚洲| 久久男女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国产一区白浆| 欧美一区二区成人| 国产精品日韩精品欧美精品| 狠狠爱www人成狠狠爱综合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在线不卡|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婷婷|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伦理在线免费| 国产麻豆午夜三级精品| 亚洲精品三级| 欧美v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一区在线| 午夜伦欧美伦电影理论片|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